美文网首页故事想法简友广场
赖辉东《论语史鉴》13.14经学家、玄学家何晏!

赖辉东《论语史鉴》13.14经学家、玄学家何晏!

作者: 冬晖 | 来源:发表于2021-09-18 20:43 被阅读0次

    第14章

          冉子退朝。子曰:"何晏也?"对曰:"有政。"子曰:"其事也。如有政,虽不吾以,吾其与闻之。"

    冉子:孔门弟子中有三个姓冉的的弟子,他们是三兄弟,其中冉求的成就比例大,所以《论语》中的冉子特指冉求。

          冉求是“孔门四科”中政事科的代表,他多才多艺,善于理财,也曾领兵打仗,深得“三桓”之一,季氏家族的器重。

          冉求是孔门之中最不听话的弟子,多次被孔子批评,甚至骂他“非吾徒也”!

    退朝:即朝廷会议结束后回家,这里的朝廷到底是公朝还是季氏私朝?有争议,朱熹认为:“冉有时为季氏宰。朝,季氏之私朝也。”

          郑玄注:“朝于季氏之私朝。”何晏在作《论语集解》时未采其说,而是采了周生烈(即唐烈,后改复姓周生,三国时期经学家)罢朝于鲁君之说。

          联系前后文,可以推断,冉子应该是退于公朝,杜预曰:“在君为政,在臣为事。”既然冉子提到了“政”,那应该是公朝。

          至于冉子为何能在公朝议事,历史没有记载,有可能他得到了国君的提拔,也有可能他代表季氏出席,也有可能公朝之中有季氏的办公点。

    晏:天清也,从日安声,形声兼会意字,日下有安,会太阳之下无风无云,天气晴朗之意。如《汉书·郊祀志上集》:“日出清济为晏。”又如《汉书-扬雄传》:“于是天清日晏”。

          晏延伸指柔和、温和,如《诗经-卫风》:“总角之晏,言笑晏晏”。

          晏也指平静、安闲,如《西游记》:“河清海晏,大德宽仁。”又如:“晏然自得”。

          晏也通暮,如《吕氏春秋·慎小》:“二子待君,曰晏。”又如《楚辞·离骚》:“及年岁之未晏兮。”

          本文的晏是旰(gan)的通假字,意为:晚、迟。如旰食宵衣。又如晏然、晏眠。

    有政:有政务。我们通常说的政事,政和事是有区别的,比如“行政编制”和“事业编制”是不一样的,“政”,一般指公开的国家政务。“事”,指私下的君侯家事。

          朝廷官员分为政务官和事务官,前者负责的是国家大政方针的制定,而后者则负责执行。

    不吾以:不让我参与决断。

    闻:听政,即以国老身份可以列朝听政,如现在会议列席者。《周礼》有规定:“大夫虽不治事,犹得与闻国政”。

    全文理解为:

          冉子退朝回来。孔子问:"为什么这么晚回来?"冉子回答说:"有政务。"孔子说:"那不过是事务罢了。如果有政务,虽然与我无关,我也会知道的。"

          关于本文的解读,争议很大,孔子到底是批评冉子分不清“政”和“事”的区别,还是想通过这事暗讽冉子不该为季氏效力?

          朱熹认为孔子明者骂冉子,实则骂季氏,犹如魏征的“献陵之对”:长孙皇后去世后葬于昭陵,唐太宗对皇后思念不已,于是在苑中建一高楼可以登高见昭陵,一天,太宗邀请魏征一起登楼,问魏征能否看见昭陵,魏征故意说“看不见”。

          太宗用手一指“在那。” 魏征说“臣还以为陛下让臣看献陵呢,要是昭陵臣早就看见了”,魏征用此法暗示太宗不该冷落了他父亲的献陵,太宗知晓后觉得不妥,于是拆除高楼。

          李炳南先生在《论语讲要》里引了一个日本人写的《论语会笺》里的一段话,“冉子所议实是国政,不是家事,‘有政’亦是据实而对。”

          因为冉有是季氏宰,季氏专权,他议的当然也是国政,不会是家事,只是议国政的地点不对,不应该在季氏家里,应该在鲁君朝廷上,这是孔子所点的错误所在,孔子明在批评自己的弟子冉有,实际上暗批季氏僭礼。

          孔子为何把“政”和“事”的区别看得这么重要呢?从官场风闻来说,如果民知将有政出,必持非常期待的态度。如果为事,民则必打听将有何事。

          若是政、事不分,必将误导民间风声,所以君子必须慎言,所以孔子认为:为政必先正名!从此章亦可知,政、事须分明,公私不混谈。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说话用词很不严谨,容易产生误会,最终导致事情做不好,甚至害人害己。

    玄学家何晏

          东汉时期大将军何进,为他的孙子取名为何晏,何晏一词来自《论语》,何进的用意非常明显,希望何晏能饱读圣贤书,将来成就一番伟业。

          何晏果然不负祖父所望,长大后成了一名著名的经学家,并与夏侯玄、王弼等倡导玄学,竞事清谈,遂开一时风气,为魏晋玄学的创始者之一。

          何晏(?-249年),字平叔。南阳郡宛县(今河南省南阳市)人。

          何晏之父早逝,司空曹操纳其母尹氏为妾,他因而被收养,为曹操所宠爱。何晏性格豪放,所穿的服饰与世子相类似,所以曹丕非常厌恶他,每次都不叫他的姓名或字,称它为“假子”。

          何晏少年时以才秀知名,长相出众,喜好老庄之学,后娶了曹操之女金乡公主,成了驸马。

          魏文帝曹丕基位后,何晏被排挤,所以黄初(220年-226年)年间,何晏一直都没有任官。

          何晏与并州刺史毕轨(今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人)及名士邓飏(yáng,河南新野县人,邓禹后人)、李胜(今湖北荆州人)、丁谧(今安徽亳州人)等都有才名,但急于富贵,趋炎附势。

          魏明帝曹叡继位后,厌恶他们虚浮不实,都加抑制而不录用,何晏只是担任一些冗官。

            当时的魏明帝怀疑何晏的皮肤之所以那么白皙光滑,肯定是擦了很多脂粉。于是他让人送来面汤,在盛夏季节里让何晏吃,必然会出大量的汗,这汗一出,脂粉脱落,何晏的素颜就露出来了。

          可没想到的是何晏竟然是天生的好皮囊,袖子擦来擦去,脸还是那么光滑白皙而且自然。这让何晏美颜男子的名声更广为流传了。

          让何晏容光焕发的不仅仅是靠美妆和服饰,何晏还有内服药。何进还和自己的好友和结交的一些民士一同服用五石散,说是服用之后清谈效率提高。

            这五石散本来是治病用的药,但被滥用之后成为了一些名士之间的常用"小菜"。但实际上,过多服用五石散是对人体有害的,严重的甚至会导致死亡。

          这清谈也是何晏等人领头推广的一种文学沙龙,主要是以玄学(魏晋时期出现的一种儒家哲学思潮。是对《老子》、《庄子》和《周易》的研究和解说)为主。虽然也有很多人认为这种学说很虚无,没有什么实质性,所以魏明帝当时也只是给了他一个无关紧要的职位。

          何晏对《论语》很有研究,他撰成《论语集解》后,为其作义、疏者代不乏人。至南朝梁时,皇侃广集众说,以南学思想为宗,撰成《论语义疏》。

          至北宋时,邢昺等又将《论语义疏》改作为《论语注疏》(又作《论语正义》、《论语注疏解经》),被收入《十三经注疏》中。

          何晏还编有《老子道德论》二卷,《魏诗》收录有何晏的五言诗《言志诗》。

          景初三年(239年)正月,曹叡驾崩,由太子曹芳继位。当时由大将军曹爽与太尉司马懿辅政,曹爽一向与何晏等人亲近友好,等到他掌权辅政,也因为何晏的才能,便马上引荐提升何晏等人成为自己的心腹。

          何晏等都共同推戴曹爽,认为大权不能托付给别人。丁谧替曹爽出谋划策,让曹爽禀告曹芳发布诏书,改任司马懿为太傅,外表上用虚名尊崇司马懿,实际上打算让尚书主事,上奏先由曹爽过目,以便控制轻重缓急,曹爽听从其计,便命司马懿任太傅。

          正始十年(249年)正月,司马懿乘曹爽兄弟陪同曹芳拜谒魏明帝高平陵时,发动政变,封闭洛阳城并占据曹爽和曹羲的军营。曹爽最终向司马懿投降,交出权力。

          据《魏氏春秋》记载:高平陵之变发生后,司马懿让何晏参与治理曹爽等人的案子。何晏彻底查办曹爽的党羽,想要以此获免。

          司马懿说:“参与的共有八族。”何晏列出了丁、邓等七姓。司马懿说:“还没完。”何晏说:“难道是说我吗?”司马懿说:“对。”于是收押何晏。正月初十,司马懿以谋逆罪将何晏与曹爽等一同诛灭三族。

          东晋袁宏在《名士传》中将何晏与夏侯玄、王弼称为正始名士。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赖辉东《论语史鉴》13.14经学家、玄学家何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ofeg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