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3999814/6fb6552371f1df4e.jpg)
01
高考成绩出来了,各省的一本线二本线相继公布了。
于是又有人开始抱怨了,说什么北京的学生四百分就可以上清北,而自己的省份需要650+。
这些年我也相信这句话,因为作为一个没上过大学的人,而且是命运的失败者,对于这种消息特容易相信。
饭后刷圈,忽的看见有人在辟谣,说那是假的,北京的学生想要考取清北,远比很多省份都要难。专门上网查了一下清北这些年在各省的录取分数线,才发现确实有的省份四百分就可以念清北,不过不是北京,而是江苏。江苏高考满分480分。
有人说,北京属于自己命题省份,试卷难度要低得多,就专门下载了2017各省高考的语文试卷进行比较(因为读书少的缘故,只看得懂语文试卷),对比之后才发现,北京的语文试卷也许不是最难的,但绝对不是最简单的。
于是蒙圈了,原来我被骗了这么多年。原来,葡萄真不是酸的。
02
有人说,中国的教育就是一个怪圈。
上层阶级不玩这个游戏,有钱有机会,他们可以把孩子送出国去接受更好的教育;中产阶级很焦虑,为了得到学位,把自己的半半辈子都搭到了学区房里面;至于基层,因为孩子考不上好的大学,找不到好的工作,一个劲地咆哮着:念大学有个屁用。
只是很多人都不知道,大学跟大学是不一样的。
C9和普通985,和211,都是不一样的,更别说那些二本三本了。
有人抱怨说,清北所录取的学生大多来自城市,农村学生很少考上,这不公平。
对于这个说法,我只能笑笑,在没有更有效的评价机制的时候,一考定终生无疑是最公平的选拔手段,你连考试都考不赢别人,你怎么去证明你比别人更优秀?
而且,如果加上综合素质考核的话,农村的孩子更是一丁点机会都没有——
前不久去临县开会,参观了一个县城学校的社团活动,从茶艺、机器人,再到书法,应有尽有,目不暇接,可是我们呢,我想,如果我们搞一个手机游戏社团,恐怕会爆满,也只有这个社团会爆满。
03
前几天,朋友圈大家都在晒学生的毕业典礼。
一个城区小学的毕业典礼上,学生用电子琴为班级同学的节目伴奏,旋律流畅,指法娴熟,比我这个师范时学了两天风琴的人,至少强了一千倍。
回头看看我们自己所组织的毕业典礼,除了少数班级,大都数都是大家在一起嗑嗑瓜子,胡聊一通。
别人的毕业典礼是学生才艺的集中展示,而我们却是闲坐无聊。
也有人说,既然是毕业典礼,何必要那么隆重呢,不过是一个仪式,大家开心就好。
诚然,这话没毛病,问题是,我们想搞得这么隆重,我们搞得起来么?
因为眼界狭窄的缘故,我们总认为自己很优秀,至少当初对我来说是这样。总认为城里的孩子吃不了苦,认为他们没有我们勤奋努力。
当年念师范时,进校成绩年级第一,自以为很了不起了。
真正相处才发现,我所有的成绩都是自己点灯熬夜熬出来的,至于学习方法,学科素养,我听都没听说过。
04
师范三年,我一直在自卑中度过的。
这种自卑从军训就开始了,别人站军姿、走正步,一气呵成,可我站在那里,弯腰驼背,就一个军姿,教官至少纠正了我不下二十次。至于正步,就更别提了,我总是同手同脚,把旁边同学的手都打肿了。
师范时,晚自习有个特殊的安排,叫做夕会,留给班级自己搞活动每次,我都是瞪大眼睛的观众——
不会唱歌,别人唱歌要钱,余音绕梁三日不绝;我唱歌要命,一张嘴就跑调跑到太平洋;
不会跳舞,音乐响起,别人踩着节拍翩跹而舞,煞是好看;只要我一走进场中,就是行走的僵尸跑出来吓人了。
微机课上,别人熟练地操作者各种软件,而我连键盘都记不住。
体育课上,别人篮球出手就是优美的弧线,而我三步跨栏走的总是四步。
那时候,我才明白,除了学习成绩之外(师范后两年,我的成绩早就泯然众人),我比别人差的太多。
琴棋书画,言谈举止,甚至他们说的话,做的事,我都没听过没见过。
毕业十几年,走的路越来越远,我们之间的差距也就越来越大。
05
前几年,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很多高中都实行了梯次分班。不同班级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班级管理模式都不相同。
有的家长听说所谓的重点班的老师教得好一些,要么花钱要么找关系,拼命地把自己孩子送到重点班。结果没两天,孩子不干了,因为老师讲课他完全听不懂。孩子不仅没进步,反倒变得自卑,进而对学习失去了兴趣,最后连三本都没有考上。
而且,有人告诉我说,在高中,越是重点班的孩子,学习越努力,反倒那些普通班的孩子,整天无所事事,连作业都不做,美其名曰,就算考不上本科,高职还是考得上的,高职也是大学。
我没上过大学,但是我的那些上大学的弟子们告诉我说,大学跟大学都是不一样的——
名牌大学里,人最多的地方时是自习室,普通大学里,人最多的地方是宿舍。
那些来自城市的大学生们,大学毕业后想的是考研,想的是出国留学,进一步提高自己,大学是他们求学的一个新的起点;来自农村的大学生们,想的是就业,结婚生子,大学是他们求学路的终点。
十年后,二十年后,他们之间的差距,可想而知。
06
在农村学校教书,有太多的无奈。
一个同事工作很认真,对学生要求严一点,结果不仅学生不领情,连家长都责怪他管得太多,明里暗里说了很多次。当别人都在拼素质教育的时候,我们的很多学生连基本的文化知识都不愿意学,而且,我们想努力,却得不到来自家长的支持。
为了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学校也因地制宜地开设了一些社团,但是总有几个孩子,什么社团都不愿意参加,理由是不好玩。也有孩子在社团里跟老师对着干,理由是,他来学校就是来玩的,是为了行使自己义务教育的权利,老师整天叽叽歪歪,侵犯了他的权益。
每次看到那些不听话的孩子,我都很着急,因为我们的成长已经先天不足了,我很担心不努力的他们的将来。
苦口婆心地做过几次思想工作,效果不大,而且惹来了家长的反感,我也就不好再说什么了。
我们提前预设的终点,对于有的人来说,只不过是他们的起点。而这些在起点就已经不愿前进的孩子,将来又会走到哪里呢?
我无法可想,更不敢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