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理解的自然教育

作者: 布衣ysy | 来源:发表于2020-08-22 22:44 被阅读0次

    由于昨天加班,没有赶上下午的课,今天早上一大早,我起床后就开始看回放,首先听了周璨林教授的讲座《行走中的自然教育》。

    周教授说,我们生活的环境不是自然环境,而是人为环境。这个我深以为然,我们的确对大自然进行了很多改造,比如挖湖,造林,种树,植草。把街道两边的水泥地上种些花花草草,我们新乡还挖出了三个人工湖,牧野湖,定国湖,凤湖。吸引了大量的市民前去游玩,散步。虽然是人造的自然,但是我们好歹还是离自然近了一步。

    我们为什么需要自然教育?周教授说了三个观点。

    一是可以弥补传统教育的不足。二是减少近视。三是为了减少肥胖。我觉得这些原因还是太单薄。

    的确我国青少年近视率世界第一,目前近视患者达六个亿。小学生占45%,初中生占74.3%,高中生占83.3%。全国6--17岁青少年肥胖率10年增长了2倍,达到5300万。但,这些并不是不进行自然教育的恶果,而是多种因素的综合下来的产物,比如不正确的用眼习惯,长时间玩手机,缺乏运动等等。

    首先,我认为周教授对大自然的理解有些狭隘。

    大自然不单单指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植物园或者是湿地。我觉得庄稼地就是很好的大自然。中国从古至今,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田间地头留下了他们辛勤劳作的身影,一代又一代人,父传子,子传孙,这是一种传承。所以小孩子从小就接受的是自然教育。所以才有了“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所以才有了“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没有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是不可能写出这样的诗句的。

    其次,对孩子进行自然教育是为了让孩子建立与自然的联系。

    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们的孩子整天坐在教室里,或者呆着家里,或者穿梭于辅导班。他们在学知识,学理论。而知识和理论只有和生活实践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地达到活学活用。比如地理学科,地理地貌如果能有生活中在大自然的观察,再回到课本,学生就更容易理解,这是从实践到理论。比如生物学科的学习,我们学校老师就是先讲书本理论,再带着孩子们到校园里去认识植物,这是从理论到实践。当我们孩子的学习与自然,与生活有了联系,他们就能激发更大的学习热情和创新的能力。

    第三,我个人认为对学生进行自然教育是为了厚植一种情怀。

    诗人艾青在《我爱这土地》一首诗中有一句我们耳熟能详的的话: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每一个与土地有过联系的人,才会去热爱土地。没有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孩子们自然不会珍惜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也不会关心我们身边动植物的死活,更不会去爱惜粮食,节约用水……。

    暑假里,我帮母亲拔了三天的花生,在日光暴晒的花生地里,我们挥汗如雨,拔花生,摘花生,晒花生……我知道了一颗花生豆从种下再到餐桌,最后到我们的嘴中是多么的不容易,所以,我更加珍惜。哪怕地上掉下一个小花生,我都要弯腰把它捡起来,放进袋子里。我们的孩子正是缺乏这种体验,才把浪费粮食变成了习惯,这个在大学的食堂就可以看到浪费是多么可怕的一种现象。

    一个对大自然有感受力的人,才能懂得自然界的美好,才能知道我们吃的每一粒粮食的来自不易,才会真正懂得: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一丝一缕,应念物力维艰。有了体验,有了感受,我们才能懂得珍惜,学会热爱,并为这份热爱付出努力,守护我们的大自然。人与自然才能和谐相处。

    所以,我非常赞成周老师的自然教育,但不仅要让孩子们走进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植物园或者是湿地,更要让他们走进庄稼地,参加田间劳动,在做中学,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并获得真知。

    今天同时听了胡范铸教授结合谎言讲的批判性思维,开始去思考我所接触到的信息。非常喜欢胡教授的这句话:教育的本质在于生命的叩问。有了叩问,才会有思考,思多远,就能行多远。所以,斗胆写出我所理解的自然教育,希望不当之处大家批评指正。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所理解的自然教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qtyj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