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宋一朝,给我的印象似乎一直被契丹党项女真蒙古追着屁股打,武力值弱爆。如今粗略学习宋史,方知在宋祖时期还是有几个猛人的,创造了三千破六万奇迹的田钦祚就是其中之一,也可以算最猛的人了。
赵匡胤忙着命潘美收拾南汉的时候,北方的契丹突然集结兵力南下犯边。
马上征战的赵匡胤似乎成竹在胸,他对田钦祚相近吩咐战术安排,之后田钦祚火速带人冲向了北方边境。
田钦祚是谁?大概没几个人知道。很大程度因为这个人阴险狡诈,经常出言不逊,简单地说就是令人讨厌的人,史学家大概也讨厌他,所以他的马踏胡人的功劳只几个字概括:
四年春,并人寇乐平,从罗彦瑰拒之,独以所部三千人破寇,擒副将一人,俘获甚众,以功迁西上阁门使。
我从《如果这是宋史》这本书上看到详情,简直惊心动魄。
我笔力不及,全文引用如下:
有一个数字让人瞠目结舌,难以置信,他带去的人马只有三千!
契丹的人马总数却是六万……就这样,田钦祚和他的三千人马在满城与契丹兵团遭遇,双方立即开战,众寡如此悬殊,可战斗的结果居然是田钦祚获胜!
史称“辽骑小却”。可是下一步,就证明了田钦祚当时已经全力以赴,杀得超状态了。他眼见敌人退却,立即追击,把赵匡胤临行前千叮咛万嘱咐的话忘到了脑后。
赵匡胤告诉他:“彼众我寡,背城列战,敌至即战,勿与追逐。”
前面三句十二个字田钦祚执行得非常好,他快速赶到,背城列战,战之能胜,而后……他开始了追击。边追边战,田钦祚带着他的三千人尾随着庞大的敌群,一路追到了遂城。在这里,契丹人乱箭如雨,突然间田钦祚翻身落马。
下一瞬间,田钦祚迅速从地上跳了起来,虚惊一场,是他的马中箭了。英勇的战将被自己的战士所爱戴,立即有一位名叫王超的骑士把自己的马让给了他。宋军士气大振,在遂城城外,与契丹兵团剧战,史称“自旦至晡,杀伤甚众”。
旦,为“平旦”,是早晨五点到七点;晡,是下午三点到五点,自己的边城要塞就在身边,可宋军将士绝不入城,与契丹人在城外的旷野之中血战将近十个小时!
入夜之后,田钦祚率领自己的士兵退入遂城,城外虏骑千重,契丹人把他们包围了。之后的几天里,田钦祚一直坚守遂城,城外虽然有六万敌人,但遂城始终没被攻破。但是真正的难题还是出现了。
遂城缺粮,这是个边境的小要塞,不可能像太原、开封那样随时囤积大量粮草。而田钦祚还不知道自己的援军什么时候会到。面临危境,他绝不苟延残喘,而是选择了再次冒险。在一个晚上,田钦祚整顿了剩余的兵马(整兵),突然打开南城门,聚集全部力量于一点(突围一角出),冲出了契丹人的包围圈,赶到了附近的另一个据点保寨。
由于他的迅猛以及出其不意,史称这次突围“军中不亡一矢”,而后契丹人就此退兵。
查阅历史资料,有后世学者对田钦祚突围之后,契丹人就此退兵很不理解,认为此中有假。试想人数对比如此悬殊,而且田钦祚已经是困兽犹斗、强弩之末了,契丹人怎么会突然不打了?
其实这很好理解,当时的契丹人对宋朝的领土并没有多大野心,这样的突袭只是为了一时的掳掠,俗称“打草谷”。干这个活儿必须快,讲究突然袭击,得手就走,这是契丹人发财的重要手段,可没想到这次赵匡胤早早就知道了消息,而且田钦祚过分勇猛,死死地缠住了他们。围困遂城的那几天,已经足够宋军调集人马,纵军合围的了。
在契丹人的心理安全方面,几天的原地不动,也超出了他们的警惕极限。
契丹人退了,一时之间田钦祚名声大振,北地传言这一战是“三千打六万”。而在史书中,随后就出现了一句在宋史里极其著名的话——赵匡胤大喜,对左右人说:“契丹数入寇边,我以二十匹绢购一契丹人首,其精兵不过十万人,止费二百万绢,则敌尽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