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通读整段话,根据孔子的回答,可知子张问的内容关乎礼,未来的礼。未来的礼,可以提前知道吗?孔子的回答是,殷朝沿袭夏朝的礼,所增减的能知晓;周朝沿袭殷朝的礼,所增减的能知晓;将来有继承周朝的,纵使一百世,也可知晓。
我在学习的过程中,却产生了一种想法,学以致用,否则,就是读死书。如何致用?那就是鉴往知来。知识,一般现时或过去人类所知经验之总结,不能学过以后就完了,要学会运用。在我看来,子张问的,可能正是关于学礼之后如何运用,即学了礼之后,能够知道将来礼会怎么样吗?而孔子告诉他的,正是对所学的知识如何运用,当然,孔子仅是对礼而言的,但是对任何知识不都是这样的吗?牛顿说:“如果我比别人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巨人的肩膀,代表着既往的知识,而牛顿看得比别人更远些,恰恰是他学会了如何运用所学知识。
那么怎么用呢?那就是鉴往知来。何谓也?鉴往,就是对所学知识加以融合、提炼,掌握其实质,寻找出知识中一以贯之的精髓,即如孔子所说的礼,找出其各个朝代沿袭的精神内涵、实质意义;然后,根据当下环境、实际条件,随时而动,因势而变,灵活加以运用,从而可以比较准确地探测、预知未知的,即所谓知来。即所谓找出其中一贯性的根本,掌握其中不变的,根据时间、环境的变化,灵活运用,可以推测、预知其未来的发展、改变,所谓“以不变应万变”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