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看诗经|葛生

作者: 臆无说 | 来源:发表于2018-06-19 22:04 被阅读148次

葛生蒙楚,蔹蔓于野。予美亡此,谁与?独处。

葛生蒙棘,蔹蔓于域。予美亡此,谁与?独息。

角枕粲兮,锦衾烂兮。予美亡此,谁与?独旦。

夏之日,冬之夜。百岁之后,归於其居。

冬之夜,夏之日。百岁之后,归於其室。

这是一首唐风,所谓唐风,就是春秋时晋国的诗。

这是一首悼亡词。《葛生》,是后世悼亡词的鼻祖。

在首博参观的时候,看到一块古代汉墓的画像砖,上面画着一个人首鸟身的怪人。人首,眉目清秀,峨冠博带;鸟身,翅膀修长,振翼欲飞。这个怪“人”名字叫句芒(音勾芒),是《山海经》中提到的古东方之神,司掌树木,春季,司掌万物生发。

为什么要在墓室里画上春神?因为,古华夏的人们认为,生死循环,死亡是另一段旅途的开始。事死如生,要像活着一样去对待逝去。

对死亡的恐惧,是生物本具的底层焦虑。人还在这上面加上了无穷想象,归根究底,是在恐惧着“未知”。

生命的脆弱和无情在于,无论人如何认真地去挣扎或者抗拒,某种“离别”,经常会突然出现,违背人的感情和意愿。最终极的不可控制的“离别”,就是死亡。

从不相信,害怕,意外,愤怒,悲伤,到归于平静。心理学总结了,经历过这种至亲至爱别离的人,大概会经历的情绪过程。

世上没有绝对的感同身受,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这是人性的一部分。更何况是一些为新闻而新闻的惨烈事故之类,引起浮面的短暂震惊,一样会瞬间湮没在资讯的海洋里。

除非真正面临过。一些敏感的心灵,会从麻木中醒过来。当人真的有勇气尊重死亡,他反而会重新审视生命。深刻,和假装懂得,绝不是一回事,没有后者的废话和矫饰。

不过人也是有感情的,需要一些地方存放和宣泄,比如悼亡词。

“葛生蒙楚,蔹蔓于野。”葛藤覆盖着灌木,丛林遮天,蔓草荒烟。这个千年前的人,不为开荒,不为渔猎,不为伐木,来这里不是为了经营生计,也没有家可以守护。“予美亡此”,来纪念死去的爱人。踏遍北邙三十里,不知何处葬卿卿。漫野都是藤蔓,像纠缠不清的失落。悲伤渐渐浓郁,“谁与?”,谁陪你呢?这个问题已经问不出去,空山无应,自问自答,“独处”。你自己一个人啊。

谁与?独息。谁与?独旦。从呼吸到黎明,你自己一个人。

夏之日,冬之夜,冬之夜,夏之日。简单的重复有深藏的意味。夏的白昼和冬的夜晚,时间最长。快乐快乐,良辰美景都是瞬间的事情。什么人会数着时间度日如年?

剜心的时候,眼里的锦年花簇,都是如麻的寂寞。

是人不忍,于是暗下决心,“百岁之后”,“归于其居”,“归于其室”。意思是死了也要一起来。

这是一个跟命运较劲的承诺。生不同来死同归,生不同衾死同椁。多情的人,不甘心离别。

现在各地的风景点,也有很多所谓情人桥,月老庙。上面挂着金属的锁,写着两个人的名字,钥匙扔到不知哪里,好像就是栓住了两个人的命运。或者写上愿望的红布条,挂在树上,烧几柱香,完成一个朴素的仪式,彼此很笃定似的,一生一世一双人,三生三世也别分。

都就是人,对无常变易的逆流而上。

三维空间的人,对四维空间的时间轴,无法凭空想象。就像二维空间的蚂蚁,永远在平面忙碌。我们在莫比乌斯环的某一个点,寄托七情六欲。我们可以推测平行空间,但我们没法那样活着。

要适应和接受这一点,需要意识范畴的有意识训练。

这里只说悼亡词。

唐代诗人元稹,在私人感情上,风评不佳。即是是他同时代的奔放的唐代同仁,对他这一点,也有微词,说他滥情而凉薄。

但全唐诗大概六十多首悼亡词,他差不多写了一半。写给他的亡妻韦丛。一改浓词艳饰之风,写得真,写得淡,写得静水流深。

人性是复杂的。很少找得出专门脱离低级趣味,一心一意高尚的人,也很少找得出一辈子专门渣,完全没有人性闪光的人。

“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 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拨金钗。 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 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词。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 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韦丛世宦之女,难得教养有素,心地纯良,没有公主病,也不盛气凌人,你高攀我了,没我你是个啥,这样的骄纵蛮横。她给的是真感情,与元稹共患难,过着用金钗首饰给丈夫换酒,没米下锅,“野蔬充膳”,野菜薄粥的日子。还要忍受丈夫的四处留情,风流门面。二十七岁红颜早逝,说不定和这种生活,健康和心情舒畅都无法得到保障有关。

即是渣如元稹,也没话讲。虽然元稹在诗里忍不住“而今俸钱过十万”,一个极度热衷仕途的凤凰男口气,如今我怎么怎么样了。

但是,诗还是写得情真意切,让人不忍苛责。

还记得“贫贱夫妻百事哀”,还知道“报答平生未展眉”。

清蘅塘退士评论元稹悼亡词《遣悲怀》:“古今悼亡诗充栋,终无能出此三首范围者,勿以浅近忽之。”意思古今悼亡诗多得汗牛充栋,海了去了,都不能出这三首的范围,不要因为浅近直白,就轻视它哦。

其实,这三首,也不出诗经《葛生》的范围。由来淡语写情深。真诚这种东西,是无法用华辞丽藻来消费的。时间和经历是检验真理的良药,没有了矫情,自我的虚饰,简单的东西,流传最久,最有共鸣。

你真不真,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不需要那么多小动作和废话。

来看看苏轼悼念亡妻王弗的《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苏轼这个清朗的人,悼亡也有明月清风。完全不需要注释,每一个字都干干净净长在那里。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明月夜,短松冈。

这样的句子,和“诚知此恨人人有”,“夏之日,冬之夜”,“谁与?独旦”……

用楷书,用行书,墨迹淋漓。用隶书,用篆体,刻在竹简。加上中华文化的书法表现,给人的视觉冲击。

是几千年的,鲜活的泪点,从生命的深处,雨落千山。

这是一个民族对死别,对生离,心灵的千年祭。

所以,我反而不太喜欢纳兰性德的悼亡词“泣尽风檐夜雨铃”之类,才华固然横溢,情感未免粘腻。换句话说,不能是一直哭一直哭,孱弱的生命,可怜,却没有含悲忍泪那种克制感。面对生命本具的无奈,人,还是要有一点扛得住熬过去升华出来的,那种人类特有的努力。

这是生命逆流的悲壮,自带高贵气质。值得尊重。

放低自己的苦痛,产生同理心,得体地表达对消逝的关怀。

我们从《葛生》开始。


相关文章

  • 逍遥看诗经|葛生

    葛生蒙楚,蔹蔓于野。予美亡此,谁与?独处。 葛生蒙棘,蔹蔓于域。予美亡此,谁与?独息。 角枕粲兮,锦衾烂兮。予美亡...

  • 《葛生》:一个女人的永殇

    葛生-诗经五首•西北组曲 《诗经·唐风·葛生》葛生蒙楚,蔹蔓于野。予美亡此,谁与?独处。葛生蒙棘,蔹蔓于域。予美亡...

  • 中国古代十大悼亡诗

    第一首—— 《诗经·唐风·葛生》之:百岁之后,归於其居!百岁之后,归於其室! 葛生 ——诗经·唐风 葛生蒙楚,蔹蔓...

  • 《诗经》新作|葛生

    1.新作 生病的葛藤 是否也会有荆树的哀伤 还有漫无目的 零零散散的蔹草 远方的人无助的在我身旁 你可曾感到寂寞孤...

  • 打卡诗经//葛生

    葛生蒙楚,蔹蔓于野。予美亡此,谁与独处? 葛生蒙棘,蔹蔓于域。予美亡此,谁与独息? 角枕粲兮,锦衾烂兮。予美亡此,...

  • 逍遥看诗经|绸缪

    绸缪束薪,三星在天。今夕何夕,见此良人。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 绸缪束刍,三星在隅。今夕何夕,见此邂逅。子兮子兮,...

  • 逍遥看诗经|木瓜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

  • 逍遥看诗经|天作之合

    天监在下,有命既集。文王初载,天作之合。在洽之阳,在渭之涘。 《诗经.大雅.大明》 今天随手翻到这一首诗,看到这一...

  • 关于诗经|逍遥看诗经《序》

    斯卡布罗的集市 有欧芹,鼠尾草,迷迭香和百里香 少女缝着亚麻的衣服 石楠扎成一束 在咸水与大海之间 士兵擦拭着枪 ...

  • 《诗经•唐风•葛生》说一说你的读后感。

    诗经·唐风——《葛生》 葛生蒙楚,蔹蔓于野。 予美亡此。谁与独处! 葛生蒙棘,蔹蔓于域。 予美亡此。谁与独息! 角...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逍遥看诗经|葛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sbze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