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晓芳
最近进行了一次语文期末模拟考试,也是学校每学期年级组织一次的语文素养竞赛。考试时,一节课的时间做完基础和阅读,时间很紧张,孩子们特别认真对待,齐刷刷地埋头考试,教室里出奇安静,只听到写字刷刷声和试卷翻页声。
考试后,我第一时间讲解了基础题,讲完后孩子们围着我问答案,急着想确认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确。突然,响起了上课铃,我终于脱身了。回到办公室,我立马开始改试卷。经过一段时间的复习,我欣喜地发现孩子们的基础确实有进步了,一些孩子能得满分了,大多孩子也只扣了2、3分。后来,令我愣住的是,一个孩子的试卷答题几乎跟答案一模一样,连阅读主观题的答案都相似,相似度特别高……回想这个孩子平时的语文水平是中上的,学习很勤奋踏实。现在除了个别错字扣分,她的试卷接近满分了。我本该欣喜若狂,但高兴不起来。我心底升起了一个疑惑:如果她在课外班做过这套考试题,或课外看过这套题,不经自己思考把答案背下来,这答案怎么评分?怎么体现孩子自己的理解和思考?
于是,我把这个疑惑请教身边有经验的老师,有老师第一反映是对其他孩子不公平,分数不够真实。有老师说要找孩子问清楚再说。也有老师说这只是巧合,也是那个孩子的运气,她勤奋努力记住理解了答案,又何尝不可呢?还有老师说这只是平时的一次考试,何必较真……
其实我一直我在思考,如何引导孩子思考,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重视自己的思考而不做资料的“搬运工”呢?后来,我再上课时,我跟孩子讨论了这个问题,一个孩子站起来回答说:“网上的很多信息资料是别人经过思考得来的,并不代替我们自己的思考”。孩子们纷纷发言,后来大多数孩子认同要重视自己对资料和信息的理解,而不是照搬。
我还没找那个孩子谈,也正在思考如何引导。但我在班上组织的集体讨论已经迈出了第一步,我相信聪明的孩子会反思自己,多多少少有点感想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