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篇 理解美国
1
广告最下方的黑底白字部分:
“数千家石油公司意味着竞争的存在。竞争意味着进步。进步带来我们每个人更好的生活。”
六张插图表现的是垄断与竞争的差异。苏丹垄断,坐拥佳丽三千。数以千计的石油公司相互竞争,你就相当于掌握了石油公司。为什么呢?因为每一家石油公司都在向你争宠,你就是坐拥佳丽三千的苏丹。这是石油公司在给自己洗白,你们说我们垄断,油价高,但实际上我们是充分竞争的,我们是为你们服务的,你们是主,我们才是客。可是细想想就不是这么回事。
文中还提到另一则石油业的广告。
三个男孩正在向一个漂亮的女孩炫耀修理木栅栏的本事。广告词一开头就说:“三个男孩子竞争赢得女孩子的芳心,这个故事的意思远远不止于此。”
表达的还是上面的意思,石油公司争夺你的芳心,你拥有决定权。
悖论。我们来看看麦克卢汉怎么说:
实际上,这个故事说的是,理解我们的竞争,你就知道为什么你的汽车重要,而你却不重要。
让人民享受自由,但是让人家掌握权柄,尤其是让人家有权利告诉你,你有自由。于是你在竞争求成功的精神中就精疲力尽了。
此评议接的是上一篇的内容。商业选择的自由的宣传掌握在企业手中,此为悖论一。你有权力选择更好的,往往是来自于商家的鼓动。我们所拥有的选择的自由,不是可以不选择的自由,而是选择哪个的自由,好比你只有挑这个挑那个的自由,但是你没有选择结婚与否的自由。
表面上你当然有选择结婚与否的自由,但从众的压力、比较的压力,极大影响着人们的选择。
杜尚先生自己说庆幸自己在年轻的时候就意识到人可以不结婚、没有孩子。他一辈子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工作。明白可以没有,但选择了有,这是真自由。
不过,这两个广告都显示了一种激励人的艺术。
广告是一种社会仪式或魔力,使我们感到高兴,使我们在自己的眼里气宇轩昂。广告对我们的民族经济所起的作用——是我们人体内燃机的火花。
广告整体上都在呈现一个更好的自己,告诉我们可以更了不起,上述两则石油工业的广告也是如此——我告诉你们,你们有选择的自由,真的很了不起!
2
工业社会呼唤竞争的狂热。我时常看着身边的人陷入这种竞争,无法自拔。现代人鼓吹财务自由,想选哪个就选哪个的自由,却忽视了不选择的自由。
尤其严重的是,它反映在数以百万计老百姓的心里苦难中。因为他们的财力不足以购买那些所谓必需品的一鳞半爪。这些东西据信是必不可少的。既然从众是成功的标志和报偿,那就千方百计向别人看齐吧。
第45篇 自由——美国风格
同样是汽油的广告。套路还是上一篇的套路——美式自由,享受这个享受那个,享受更好的汽油。
配图中幸福野餐的一家人。
所以麦克卢汉也不客气。
倘若这就是“自由——美国风格”,那么金钱少、财产少就没有自由、就不是美国人了?亨利梭罗就不是美国人了?
为什么把收音机带到乡下?是害怕枯燥吗?是害怕安静吗?
“自由”的意思是不是和每个人一样、做每个人都做的事情呢?这种整齐划一在多大限度上靠的是对商界“指令”的唯命是从呢?如果达到这个统一的标准要花很多钱,整齐划一的生活方式是值得为之奋斗的理想吗?
比起宣传财务自由,或许更好地理解生活才是我们要实现的目标。
打完,收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