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Lucky会员组每天写1000字风语阁
古文观止 || 祭公谏征犬戎(三)

古文观止 || 祭公谏征犬戎(三)

作者: 碧彧 | 来源:发表于2024-02-16 10:26 被阅读0次

昨天我们讲到,祭公谋父就周穆王要征犬戎一事进行了极力的劝谏,祭公的劝谏干净利落,直接表明态度——不可! 并围绕着“不可”层层铺展。

祭公反对征伐的理论依据是先王,他以“先王耀德不观兵”为核心观点,先王发扬德治,不炫耀武力。军队,应当韬光养晦,伺机而动,一旦动用就要显示威势。

之后,祭公又提到了先王的教养,他引用了周公《诗经》中的一段话:“我求懿德,肆于时夏。允王保之”,从而把天命与君王之德行统一起来。

先王对百姓,不仅要端正百姓的品德,而且要百姓生活充裕,他要让百姓了解利害,用礼法德政来教化和引导他们,既要让百姓感怀德治,又让他们惧怕威严,使事业能够世代相传并发扬光大。

然后祭公又以周朝历代明君为例阐述这个道理,先王后稷、不窋曾经辅佐虞舜、夏启,后夏朝衰落,国人舍弃农事不耕种,我们的先王因此丢了官职,逃到了狄戎之间。

虽如此,但他们并没有辱没先人,他们不敢怠慢农事,积极引导族人务农,引导族人谨慎勤奋,倡导敦厚诚实。

到了武王时代,更是倡导人民团结互助,仁慈祥和,侍奉神灵,护佑百姓,深受百姓拥戴。

至于说武王用兵,武王在牧野之战中大动干戈血流漂杵,祭公谋父将其解释为“勤恤民隐而除其害也,非务武也”    这个解释绝对硬气,这是替天行道,为民除害。

武王伐纣是历史上的一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它是商衰周兴的转折点,从而翻开了全新的历史篇章。

周公旦制礼作乐更是以此把人放在不同的等级规范中让其安分守已,教化人民,趋利避害,感恩德治而惧刑法,天下太平而世代相传。

所以说,军队是为了护国守疆的,不是为了炫耀,否则失了震慑力。

最后,祭公讲了先王之制,在这近200字的劝谏言辞中,祭公先后六次使用排比句式,进一步阐明了不宜西征犬戎的理由。

先王之制即祖先的制度,就是祖宗定的规矩。在古时,这个是大臣给君王上书时常用的动西,就是祖制。

不是我要反对你,而是你违背了祖制 !

夫先王之制:邦内甸服,邦外侯服,侯、卫宾服,夷、蛮要服,戎、狄荒服。

他首先划分了周朝的统治区域。

王畿以内五百里的地方,就是周王直接统治的区域,称甸服。

王畿以外五百里的地方称侯服,侯服以外至卫服以内的地方称宾服,宾服以外的蛮、夷地方称要服,要服以外的戎、狄地方称荒服。

在这里划分统治区域的目的是什么呢?因为在不同区域内的人所尽的义务不同。

甸服者祭,侯服者祀,宾服者享,要服者贡,荒服者王。

甸服地方的诸侯供给天子祭祀祖父、父亲的祭品,侯服地方的诸侯供给天子祭祀高、曾祖的祭品,宾服地方的诸侯供给天子祭祀远祖的祭品,要服地方的诸侯供给天子祭神的祭品,荒服地方的诸侯则朝见天子。

这里提到的荒服,就是狄戎所在之地,至于荒服就不需要提供什么物品了,说白了,就是无需纳税,只需朝觐即可,也就是俯首称臣就可以了。

日祭,月祀,时享,岁贡,终王,先王之训也。

祭祖父、父亲的祭品一日一次,祭高、曾祖的祭品一月一次,祭远祖的祭品一季一次,祭神的祭品一年一次,朝见天子一生一次。这是先王的遗训。

这就是先王留下的祖制,如果若是有人违反了这些规定,该如何处置呢?

我们明天继续!

备注:1. 图片来自网络,侵之必删。
          2. 文章部分释义及赏析资料来自网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古文观止 || 祭公谏征犬戎(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xwea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