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3579524/190d71c4133b0d98.jpg)
杨柳总是比妈妈早起,今天的时候才刚过六点钟。一旦起来,她首先就是将门打开,她觉得早上的空气是最清新的。空气里还带着夜的气息,天也没有完全亮起来,街道上一片寂静,对面店铺的灯光是间隔稀疏的。这时候起来的人,大多是开早餐店的。顺着屋顶,可以看到弥漫着的炊烟,那是从早餐店后厨里冒出来的。
杨柳做好早餐的时候,她的妈妈赵桂芳也就起来了。赵桂芳起得比女儿晚,但也是按时起床的人。电锅已经发出了煮沸的声音,杨柳就出门去给妈妈买老郑家的小笼包。像以前一样,临走总会提醒一下妈妈:“别忘了拔下插头。”
杨柳到了街道,天基本亮了,两侧店铺的门差不多也都打开了。街上的人依旧很少,可是宠物狗和流浪狗已经满街跑了。杨柳最熟悉的是一条带着黑黄斑点的小猎犬,这只狗也是没有主人的流浪狗。杨柳经常见到这小猎犬和别的狗抢食物,看过它和别的狗撕咬,更看过它负伤逃窜。她喜欢这条小猎犬狗,除了长相不凶恶,还因为它不会像别的狗一样缠着她。除了和别的狗撕咬,这条小猎犬一般都是卧在街角。杨柳也喜欢这小猎犬的眼睛,那感觉是无法形容的温顺。
杨柳下意识地在墙角找寻小猎犬,并没有找到。她就想:也许它已经去了别的地方。
走到老郑包子铺的时候,里面坐着不多的人。老郑身上围着围裙,脚上套着拖鞋,在案板上熟练地擀着包子皮,在看到杨柳时愉快地笑了。他转身就对妻子喊:“杨柳的包子。”
女人撑开食品袋,麻利地将一层蒸屉里的包子倒进去,又塞进去酱料。
“杨柳,你的包子。”
“谢谢阿姨。”杨柳放下零钱的同时,下意识地扫视了一遍,郑小军不在。这个举动被女人看到了,女人就说:“小军去外地了,去开货车。”女人的话让杨柳有了些不知所措。她想:阿姨不必说这个的。
“奥,开车是很好的工作呢。”除此,她就不知道再说什么了,于是随便打个招呼,就离开了。
回去的时候,杨柳在垃圾场的墙角看到了小猎犬。这时候还是安静地卧着,杨柳走近它,它看了看杨柳,又埋下了头。杨柳走出好远后,不由自主地回头,看到狗也在看她。她就想:应该是经常喂食猎犬,猎犬对我也有感情了。杨柳觉得猎犬应该是饿了,就决定一会端点剩汤过来。
回到自家店里的时候,妈妈已经将米粥和窝头放到餐桌上了,这在之前可是从没有的。
“快吃饭吧。”
赵桂芳的脸上一如既往得没有表情,语气却要温暖好多。杨柳将食品袋放到餐桌上,就要去厨房里拿碟子。
“你坐着吃,我去拿。”
杨柳坐下来,觉得今天的妈妈和以前完全不一样。她将勺子伸进小米粥里,搅着热气,变得心事重重。她记起来,昨晚深夜的时候,隐约听见妈妈好像在跟人讲电话。她等妈妈坐下,问了出来:“妈,您有什么事吧?”
“也没什么事,就是你爸要回来了。”
“我爸?他不是说再也不回来了么?”
“身上没有钱,不回来也不行,今天动身的,现在在火车上。”
“奥,我一会要去喂小猎犬。”
杨柳不想再提爸爸,在她的记忆里,爸爸是不着家的男人。吃完早餐,杨柳在厨房拿了一个小盆子,将昨晚带着肉渣的剩菜汤倒里面,端起来,就往外面走。
“别喂那条野狗,喂熟了,就会缠上你。”
杨柳没有理会妈妈的话。她走到垃圾场的时候,小猎犬已经不在了。杨柳就想:兴许在之前的地方。
但她走了一大圈,也没有找到小猎犬。杨柳就站在地上等,等了好一会,也不见小猎犬来。街道上的人已经多起来,车也多起来。杨柳看到不远处有一条浑身黑的二细狗,就招呼狗,狗冲杨柳咆哮了几声,一溜烟就跑走了。杨柳想到妈妈肯定已经在做生意了,就将剩汤倒在污水沟,准备动身离开。没走出几步,就听见后面有人叫她的名字。
“杨柳,杨柳……”
杨柳转身,是一个体态丰盈的中年女人,立在一家饭馆前。
“林阿姨,你叫我吗?”
“不叫你叫谁?”女人微笑着,“给你妈说一下,我过会儿来量衣服的尺寸。”
“好的,我现在就回去呢。”
“嗯,那个……”女人明显犹豫一下,“你还记得福明吗?”
“当然记得呀,那怎么忘的了,我们是同学呀。”
“福明当老师了,要调到咱们这里。”
“我就知道他会有出息,恭喜啊林阿姨。”
“嗯,算了,我完了跟你妈说吧。”
回去的时候,店里已经来了好几个客人,赵桂芳已经忙得不可开交了。她拿着尺子,已经在一个青年男人的裤脚比划。
“别愣着,帮我记尺寸。”
杨柳一怔,立刻反应过来,拿起了桌上的小本子。
“先生,像您穿的这条裤子,裤脚就有点宽,您穿小裤脚一定好看。”
“你看着办就好。”
“好的,30码正好。”
杨柳在本子上记下了尺寸。
男人朝天的眼睛突然就到了杨柳这里,“我怎么觉得在哪里见过你?嗯,确实有点印象。”
“不好意思,我完全没有印象。”
“没事,应该是我看错了。”
“这是我女儿,平时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应该没有见过您。”
赵桂芳对订衣服的客人是会给笑脸的,她的人是冰冷的,而对客人笑属于生意场的需要。
“奥,哈哈,哈哈,你有一个很漂亮的女儿。”
赵桂芳没有理会,起身就开始比划男人的腰身。
“腰围二尺六。”
杨柳又记下来,头却不愿意抬起来,她受不了这个男人的笑。这男人显然带着轻浮之态。她看得出来,妈妈也反感这个男人。打发走这个男人,又替三个女性量完了尺寸,赵桂芳就要正式开始忙了。
赵桂芳选好料子,裁剪合适后,要缝制的时候,杨柳可也就忙了。杨柳的缝纫技术要比妈妈细致得多,这让赵桂芳有种“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喜悦。如今,像她家这种自己缝制衣服的店,恐怕也就这一家了。来这里订做衣服的人,要么是经济并不宽裕的,要么就是节俭的人。赵桂芳的手艺学自母亲,她在杨柳大一点的时候,就决定好了让杨柳继承她的手艺。但现在嘛,赵桂芳也感到生意越来越不景气了,就想着让杨柳干点别的。可是具体干点什么,她也还没有想好。
杨柳对妈妈的手艺兴趣并不是很大,虽然她学到了缝纫的精髓。她最难过的,还是早早辍学的事。在这个事上,她其实是怨着妈妈的,但并没有记恨。她现在想的,就是今天遇到林阿姨的事。杨柳的心思是细腻的,所以她觉得,林阿姨对他提起孙福明,当然不是随口说说。这疑惑,很快就有了答案。
林淑琴来的时候,将近中午,手里提着苹果、火龙果和西瓜,还有一盒点心。
“老林,你来订衣服就是了,拿什么东西?你这样,让我怎么好意思收你钱呢?”
赵桂芳除了对客人笑,对外人也会微笑,这是交际的需要。
“你别急,订衣服是订衣服,先说最要紧的事。”
“啥事啊?”
“是福明的事。”说这话的时候,林淑琴有意看了一眼杨柳。
杨柳觉得有点莫名其妙,又觉得和自己的猜想差不多。
“福明怎么了?这孩子不是一直在外面上学嘛。”
“要回来了,在咱们这里当老师。”
“那恭喜。”
“福明年龄大了,杨柳也不小了,所以我就觉得……”
“你不会是要让福明和杨柳处对象吧?”赵桂芳直接打断林淑琴。
林淑琴一拍巴掌,“就是这意思。”
杨柳的脸霎时红起来,趁妈妈不注意就进了自己的卧室。她的大脑是混乱的,这混乱让她听不清外面说的话,然而她也不想听。杨柳对孙福明的印象,是接近模糊的,虽然是同窗。她的小桌子放在靠窗的位置,左侧放着一面红边小圆镜,小圆镜不远处是一本陈旧的带插图的《红楼梦》,除此,就是几本漫画书。
二十岁,对一个女子来说,正是花开的年纪。但杨柳犹在的天真里带着更加丰富的梦幻,她较同龄人更热衷于幻想,同情心也强烈得多。若非如此,她也绝不会那般爱护那条流浪犬。收养流浪犬的念头被妈妈强行打消,这对杨柳是一种无形的伤害。杨柳又不得不理解妈妈,妈妈白天应付订衣服的客人,断然对熙熙攘攘有着厌倦,必定受不了流浪犬的干扰。她妈妈是爱干净的人,杨柳也一样,差别也不过是妈妈比杨柳少了许多的爱护和同情的心。
除了早餐,赵桂芳从来都是和杨柳一起吃饭。赵桂芳的胃不好,老郑家的小笼包就最合她的胃口,因为软。这显然是错误的养生观,她喜欢受习惯的支配,吃老郑家的小笼包也是如此。她和老郑的女人张云霞是小学同学,两个人的关系一直很好。张云霞看上杨柳的乖巧是老早的事,是以和赵桂芳闲聊的时候,张云霞都言有所指,谋划的是儿子的婚事。赵桂芳每次都不予回应,长次下来,张云霞也就蔫下来了。张云霞哪里知道,赵桂芳虽然对杨柳表面上很严厉,在心里,可把女儿看得高着呢。在赵桂芳看来,郑小军无论如何是配不上杨柳的,所以这事直接没有可能。
“多吃肉,你太瘦了,太瘦了就不好看。”
这样的话,赵桂芳是经常说的。
但杨柳的瘦,没到病态的程度,这和她喜欢的林黛玉不同。初中辍学的她算不上真正有文化的人,也就是认识一些字罢了。可是,在姥姥家得到那本插画的《红楼梦》后,她可是凭着自己的毅力读完了全本。这对她的文化素质是很好的提升。无形中,她受了林黛玉的渲染,这让她有了点古典的气质。她的容易感伤也是来自于此。
这一会,赵桂芳可就有了慎重考虑后的盘算了。
“你觉得孙福明怎么样?”
“没什么印象。”
杨柳文静地动着筷子,头也没有抬起。
“怎么就没有印象了?你们是好久的同学呢。”
“那时候没怎么说过话。”
“先别吃了,听我说。”
杨柳放下筷子的同时抬起了头,和妈妈来一个对视,发现妈妈目光带着好些温柔。
“你福明哥要来咱们市里教书,没有对象。这很好,他是实在人,也有出息,你们可以谈谈。”
杨柳看着门的玄关处,避开妈妈的目光。
“行不行?给个话呀。”
“我觉得年纪还小,不想谈对象呢。”
“没叫你现在就结婚,就是先互相了解一下,熟悉熟悉。”
“那再说吧。”
“就这么定了,到时候可不要掉链子。”
赵桂芳吃完饭就去了外面,杨柳却发起了呆。
妈妈的话让她不由自主地回忆起孙福明。杨柳几乎搜寻了所有的记忆库存,却也只得到一点片面。一个很精神的男孩,客气、有礼貌,是文质彬彬的人。除此,可就再没有印象了。杨柳就想:现在可不是古时候,就算林黛玉和贾宝玉,也得有个大观园培养感情吧。
完全不了解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就是文化上的差别。杨柳初中就辍学了,孙福明可是大学生呢。这在杨柳看来,是完全不可能的事。她想:自己看不看得上孙福明暂且不说,人家未必看得上我呢。
杨柳变得伤感起来,她随之想起了姥姥家看见过的打碗花。那种花在乡下农村最多,看着很美丽,像一个彩色的碗。打碗花的花蔓总是在墙角生长出来,那在杨柳看来,代表着生命。杨柳见到过,有些小孩子最喜欢撕扯打碗花,一分为二或者分出更多片。这样的举动让杨柳感到惋惜和不解,为此她就上前去阻止,却也没什么用,乡里的孩子可不会听她的话。那些满地的打碗花碎片让杨柳感触到了生命的陨落,而外力对生命的摧残在她看来更残酷。
赵桂芳将裁剪合适的布送到缝纫机前的桌子上。杨柳首先要缝制的就是孙福明的上衣,这是他母亲林淑琴为儿子订的。杨柳想,像孙福明这样的人,应该不喜欢穿她家自做的衣服。但林淑琴这样的目的,杨柳也能想到的。
爸爸杨利子是在次日上午回来的。行囊里基本都是他自己的东西,除了给杨柳买的一条裙子。不说杨利子的不着家,只说他的神态,那是平易近人的。杨柳是喜欢爸爸的笑脸的,那让杨柳感到家的温暖。只不过这样的笑容并不常见,而她本就对爸爸没什么感情。杨利子可完全没有疏远的样子,一来就捏女儿的脸。
他就取出裙子给杨柳看。“这可是很流行的裙子呢,杨柳,你不能再这么土了。”
“不好意思,我不喜欢穿。”
“嗯,要学着适应呢,像你这样可不行。”
赵桂芳憋了好久,终于和杨利子吵起来了。
每到爸妈吵架的时候,杨柳能做的就是躲起来。她不知道,爸妈之间到底有多大的矛盾,或者说是仇恨。
杨柳溜到外面的时候,就想到了小猎犬。这次没有让她失望,小猎犬就蹲在它经常蹲着的墙角。它安逸地倒卧着,接受着初升太阳的洗礼。它在杨柳走近的时候将身体移了移,靠近了杨柳。杨柳就抚摸起狗绵软的背。杨柳想:太阳是生命的营养,而这个墙角,也是小猎犬生命的营养吧,就像那盛开的打碗花,它们都需要太阳和墙角。
她希望小猎犬能一直在这里,永远没有摧毁它生命的动物。这时候,杨柳可不愿意回家了,那气氛让她感到压抑。于是去找陶晶晶的决心就下定了。从这里去市区要坐半小时的公车,想了想,杨柳就索性给妈妈拨打电话。
“去吧,也该散散心了,早点回来。”
和杨柳一样,陶晶晶也是早早辍学。和杨柳不一样的是,陶晶晶的家境要好很多,家里开着一个不算小的超市,在市区有两套房子。
“无聊的时候就想到我了吧?”
“你别这么说,否则我就不来了。”
“开玩笑,你过来吧。”
杨柳可不想去网吧或者酒吧,她最喜欢的还是公园。每个城市都有好多的公园,但真正能算得上安静的地方,也就公园了。杨柳最感激妈妈的一次,是跟着妈妈去了一趟济南。给她印象最深刻的,也还就是大明湖了。这倒不是因为琼瑶的夏雨荷,仅仅只是关于湖水的清澈明动。济南的夏天也还是炎热的,但大明湖畔的凉风和湖水的清凉之气也是杨柳最为喜欢的。她的保守让她断然不能袒露出身体太多的部分,于是炎热对她来说是一个烦闷的感触。而大明湖的清爽让她心旷神怡,园里的景也让她感到安适。她喜欢公园也是源于这里。
“杨柳,你活像一个古代的女子。”
“是吗?那也没什么不好。”
“是的,现在的男人见识了太多的时尚女人,当然也会迷恋传统的女孩吧。”
“晶晶,你这样的话太显成熟了。”
“这有什么?你别告诉我,你热衷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吧?”
“……”
杨柳叹息一声。
“难不成你真打算这样?”
这公园是渺小的,可也是清澈宁静的。但这宁静也是相对的,毕竟公园的外围是奔流不止的车辆。
陶晶晶受不了杨柳的沉默,却似突然想到了什么,激动起来。
“孙福明联系我了。”
“是吗?挺好的,毕竟同学嘛。”
“他是向我打听你的消息呢。”
杨柳被这话引得不知所措,同时脑海里就出现了那个一本正经的严肃的少年。并不算好看,但五官端正,眉毛浓粗,身材看着也很协调。
“你听着没有?”
杨柳回过神,“听着呢。”
“他向我打听你,问了好多呢。”
“这算什么?向一个同学打听另一个同学的消息,为什么不直接联系我?”
“我觉得是他不好意思吧。”
“明白了……”
“你明白什么了?”
“乱说的……”
“他问你有没有谈对象,既然这样,也就很显然了,他有追求你的想法。”
“别说了。”
“他下个礼拜就回来了。”
“好的,别说了吧,我们就这样坐会吧。”
“你看那鱼探出脑袋,真有趣。”
“没觉得有什么趣。”
“鱼儿探出脑袋,也是想清楚地看看阳光吧,可惜,它们只能在水里生活。”
“你这人真有意思啊,老是说些搞笑的话。”
“我不喜欢垂钓的人。”
“所以这就是你不吃鱼的原因,伤害生命?”
“我想回家了。”
“因为我提到孙福明,你开始想入非非了?”
“回去吧,我不想呆了。”
杨柳回到家的时候,妈妈还在忙碌,爸爸却如以前在家的时候一样,将音乐的声音调到最大。
“我和你爸商量好了,再也不吵架,你就在家里呆着吧。”
赵桂芳是喊着说的,因为噪音实在太大。
“他应该也呆不了几天吧。”
杨柳的这句话让赵桂芳明显不高兴了,“杨柳,来给我帮忙吧。”
爸爸和妈妈的势如水火让杨柳的压抑达到了顶峰的程度。就算不吵架,这种相处方式也是杨柳无法理解的。显然,赵桂芳对杨利子的憎恶是深入骨髓的,可是赵桂芳对杨利子的隐忍最让杨柳不解。杨柳想:这一切的一切应该是针对我的吧?
晚饭的时候,杨柳问出了好久想问的话,她觉得一股无名火要被自己消灭。
“我到底是不是你们的女儿?”
啪,赵桂芳一记耳光就打在了杨柳的脸上。
“别打孩子。”杨利子说。
杨柳感到脸上火辣辣,怔在桌前。
“这样的胡话,再也不要说。”赵桂芳起身,就去外面了,碗里的饭基本没怎么吃。
第二天早上,杨柳在老郑的包子铺又见到了郑小军,他的出现让杨柳感到意外。
张云霞有意让儿子和杨柳说说话。
“小军,跟杨柳聊两句,你们好久没见了。”
杨柳已经跨出门槛往回走了,就停下来。
郑小军也出来了。
“你不是去外地开车了吗?”
“嘿,外面没意思,我打算就在咱们这里跑车了。”
“那也挺好的。”
“杨柳,我嘴笨,老是说错话,你可不要放在心上呀。”
“别这么说,这样说,就不像你了。”
“也是,咱俩可是从小玩大的呢。”
“是啊,咱们是好朋友呢。行了,我走了,你回去吧。”
杨柳走出去的时候,郑小军站着不动,莫名地想追上去。杨柳走出很远的时候,想回头的,却终于没有回头。她不确定喜不喜欢郑小军,只是觉得,和郑小军在一起,自己是轻松的。
郑小军回去后,张云霞就安慰儿子。
“不行就算了吧,没必要吊在一棵树上。”
郑小军却问的是另一件事。
“杨柳的爸妈到底是怎么回事?那时候,别人就说杨柳不是她爸妈亲生的,到底是不是真的?”
“那是别人瞎说的。”
“好吧,我就是觉得杨柳生活在那样的家庭,太不幸了。”
张云霞拍拍儿子,就去忙了。
孙福明在三天后回到家里,并在下午和母亲林淑琴一起来到杨柳家店里。他已经是个精干的小伙子了,一如既往地文质彬彬,多出来的,是世故的迹象。礼貌中带着谦逊,这让杨柳感到更加的生分。他的头发不算多,但梳的很好看,神情是严肃的,举止是礼貌的。
“杨柳妹妹都这么大了啊,好久不见。”
“福明哥,好久不见。”
杨柳的这一声福明哥是下意识叫出来的。这样一个人,在杨柳看来,做哥哥是最好的。
孙福明穿上了由杨柳参与缝纫的上衣,在两个长辈的夸耀下转了好几次身。旧款式西服看着挺合身,针线也完全看不出印迹,就是缺乏现下的流行味道。
赵桂芳这时候就必须得夸耀杨柳了。
“这可是杨柳的缝制手艺呢。”
孙福明笑着抚摸衣服的领子,“手艺太棒了,我很中意。”
赵桂芳拉了拉林淑琴的衣袖,“我们出去吧,让两个孩子好好聊聊。”
于是里间就剩下了杨柳和孙福明。
“福明哥你坐。”
“好的。”
“给你倒杯茶吧?”
“你不用麻烦,就坐着说说话。”
“好的,福明哥喜欢看什么书?”
“我是教历史的,除了一些有趣的历史书籍,也看一些散文和小说。”
“真好。”
对于把话题引导到书籍上,杨柳是早有准备的。她始终对知识有难以湮灭的喜好,而杨柳对孙福明有的是羡慕之情。
“杨柳,你也喜欢看书吗?”
“我文化不够,但挺喜欢,可是也只看了《红楼梦》,再没看别的书。”
“真不错,你能通读《红楼梦》,已经很不错了,连我都只看了一半。”
“我是无聊瞎看,很多句子都理解不了。”
“没关系,你的态度是积极的。对了,想看书的话,你可以找我,我有一些不错的书。”
“你不用麻烦了,我已经和知识无缘了。”
“杨柳,别这么说,那时候你辍学,我也替你难过,我看的出来,你是热爱知识的女孩。”
“我告诉你,学习知识不用在乎什么身份,谁都有这样的权利。”
“福明哥,你别安慰我了。”
“不是安慰,是真心话,学习是无止境的,我也在不断通过读书提升自己呢。”
杨柳对着孙福明愉快地笑了。她感到了极大的暖意,在孙福明的话里,她得到了精神上的帮助。她觉得,孙福明是一个很有思想的人,她生出了莫大的敬畏心理。
孙福明认同杨柳的进步意识。当然,杨柳拥有的传统女性的温婉柔美也是孙福明喜欢的另一点。
第二天,孙福明就给杨柳带来了好几本书,并请杨柳一起吃饭。赵桂芳极力支持,杨利子也很高兴。杨柳在内心里接受了孙福明,同时人也变得活跃起来,但远没到爱情的地步,这在两人饭后登山的过程中得到了体现。
孙福明有意和杨柳走近,杨柳则就会警觉地保持距离。杨柳是一个完全遵循内心的人,她未曾经历过爱情,但警惕是与生俱来的。和孙福明的接触让杨柳对爱情有了朦胧的认知。她感觉到,他们两个人还并不是爱情的程度。她是敬佩孙福明的,但没有心动。
攀登山峰的最大意义是到达山顶时的胜意,这种登高绝顶的胜意虽然和红军走完长征的高远博大胜意无法相比,但也自有一定的胸怀在里面。杨柳是有意志的女孩子,所以在登山的过程中就能做到专心一致。孙福明的心有旁骛影响着他,这是和女性约会时男性的通病。孙福明的思想里就有开放的成分,他的身上也有许多文人的隐饰,这是没办法的事。
这座山的石阶当然远远无法和华山、泰山的梯阶相较,但置身其中,也还是能够感受到高峻,这也正是山的乐趣。
杨柳对景物有着刻意的追求,她不能算是文人,但有着许多文人不曾有的执着,这种精神自是难能可贵。周围的山貌在杨柳看来是不足取的,登顶时的“一览众山小”才是她喜欢的。但她在途中也避免不了要流连一下,置身于山中的人是博大的,境界也就高起来,杨柳却在孙福明的身上看出了一些不一样的地方。这也不能说孙福明言行不一、内外不同。杨柳只是觉得,孙福明并非她内心里突然生出的那个伟岸的形象。孙福明的刻意接近让杨柳感到不自在。
山顶的风光并没有太好,登顶的喜悦却是有的。无论是亭台寺庙,还是山腰的飞瀑,这在山顶都可以远观得到。假若欣赏山景的趣味只是这些,那么登高也就失去意义了。让杨柳欣喜的还是在山顶感受到的清新悠远及博大的感觉。
“这是我第一次登山呢,想来也好笑,我是一个读书人,却很少爬山。”
“这有什么?没有人规定读书人一定要登山啊。”
“杨柳,你这句话说得太好了,我从没有遇到你这样的女孩子,真好啊。”
“我也感到奇怪,我以前可不是这样的。”
“变化,也许就是爱情的魔力呢。”
“爱情吗?还没有,我没有这样的感觉。”
“你还不想接受我吗?”
“接受谈不上,我们根本就没有了解呀。”
“也是呢,慢慢来吧。”
回去的时候,杨柳意识到不该再说太多,她在山的阴影里联想到了生命之间的阴影。她想,一个人的神秘,正是因为有阴影吧。
孙福明的内心是有些失落的,他有着一种挫败感。山在他的眼里是苍白的,没有生命的,唯独杨柳是最真实的。可这时候,他却觉得看不清杨柳。
“她还是不想完全表露自己。”孙福明在分别后自言自语地说。
回去后,杨柳的心情恢复了和以前一样。她找郑小军倾诉是偶然的事,郑小军终于也知道了杨柳和那个男子并不存在爱情。
让郑小军苦闷的是杨柳的话。
“我是不懂爱情的人,所以对你,我也不确定会不会有爱情,对这样的事,我太迟钝了。”
郑小军找到杨柳家店里时,是带着愤怒的。他的来意,并不是为了他和杨柳的事,却是替杨柳评理来的。一来店里就发脾气,这让赵桂芳大为生气,却也不好赶,也不能赶。
在杨柳看来,这样的郑小军才最真实。杨柳想:郑小军才是活出了真实的人。而小军的话也让她伤感起来。
“你们作为父母,就可以随意支配杨柳的生活吗?她也是个人,她需要自己拿主意呀。”
“她的未来完全掌握在你们的手里,这样的杨柳幸福吗?”
赵桂芳压制着内心的愤怒,“够了,你该回去了。”
“我马上就会走,我只是确定了,你们对杨柳完全没有父母的爱。与其说你们是替杨柳考虑,倒不如说是替你们考虑。”
这话让杨柳生出了很大的感触,她也曾多次这样设想过。虽然内心是撕扯着的,杨柳想到的还是安慰郑小军,就像小时候安慰他的一样。这个憨厚豪爽少年的身上有一种让人无法忽略的真实,而他的发作又让杨柳觉得他也有另一面。
“小军,你回去吧,我不会谈恋爱的。”
“没关系,我不是为这事来的。”
“那是为什么?”
“我只是觉得你太不幸了。好了,我说完了,现在该走了。”他就真的走了。
郑小军走后,杨柳就哭了起来。她感到的是落寞,觉得身边的人一个个都在远离她。
“我不是你们的孩子,这应该是真的,我早就知道小时候别人的流言不是假的,我不是你们的孩子。”
杨利子脸上松垮的肉颤动着,“杨柳,别这样说。”
赵桂芳走近杨柳,摸了摸女儿的脸蛋。
“杨柳,妈妈平时是对你凶了些,但妈妈是疼爱你的,这是不需要你怀疑的。”
“你爸也是疼爱你的,只是我们都没有考虑过你的感受。”
“那好,关于对象的事就别再提了吧。”
晚上的时候,杨柳取过孙福明给的三本书,迟疑一下,还是翻了起来。三本书分别是王安忆的《长恨歌》、王蒙的《活动变人形》和张爱玲的《倾城之恋》。书自然都是好书,但在这样心境下的杨柳,可是看不得絮叨的,而她的文化层次也处在一个不高的位置。相较于前两个,倒是张爱玲的《倾城之恋》读起来顺畅得多,这也就能解释余华的《活着》为什么那么受欢迎了,所以普世文学都不能太聒噪。但杨柳却又不想看爱情的书,所以就没有读下去的心思了。合了书,很快就昏沉睡去。
第二天的时候,杨柳就提出去姥姥家。市里有通往各个县城的客车,杨柳出发的时候不到九点。但挤上拥堵的公车,赶到汽车站的时候,已经将近十点了。到了县城,姥姥家的人已经候在那里了,是杨柳的小姨。相较于妈妈,小姨就热情温柔得多。
她们是坐着村里人的面包车回去的,小山村的路得到了修葺,汽车可以畅通行驶。蜿蜒的土路换成了宽阔的沥青路,不变的是周边淡雅的原始气息。乡下的山和城市里的山有本质的不同,和名山相比,乡里的山在高峻上自然谈不上。可是迎面扑来的野花和空气的清新也是名山比不了的。杨柳又一次见到了打碗花,它们在阳光下盛开着,除了打碗花,还有桃花、杏花。桃花和杏花在杨柳看来是没有打碗花美的,除了完整性的缺陷和花苞的含蓄,主要还是在色泽上。她觉得,打碗花的红色点缀是与整个花身成一体的,杏花和桃花就有些太过突出了,让人看不出整体来。但杨柳也不得不承认杏花、桃花的香。
世上也不可能有十全十美的事吧,杨柳这样想。
蒲公英也盛开了,蒲公英的绽放是很美的,是那种吹弹可破的美。这美让人不会联想到摧毁这个词,因为蒲公英的漫天花开才是它真正的绽放。杨柳也是这样认为的,能够迎接太阳,怎么说都是好的事情。
下车的时候,杨柳才把花儿看了个真切。除了车里看到的上面的花,黄色的小米花也开了,蝴蝶花也开了。真是一派大自然的景象。杨柳的心情也彻底轻松起来。当然,杨柳急要找寻的还是打碗花。找寻并没有费多大功夫,它们骄傲地生长在墙角,浑身是干净的颜色,白得有韵味,艳的不过分。
杨柳也骄傲起来了。
姥姥笑脸迎接杨柳,佝偻是更加佝偻了些,但亲切是一如既往的。
“你应该早点通知我们。”
“没事的姥姥,我就是突然想来看看,看看您。”
“你妈是性子倔的人,一直这样,不要和她起矛盾。”
“没有的事。”
但杨柳能够感觉到姥姥看她时眼神里的不寻常,她是一个能看出别人反常的老人。杨柳看着姥姥不停收拾屋子,就觉得妈妈和自己的爱干净是受了姥姥的影响。她去帮忙,被姥姥阻止。
“哪有客人干活的道理?”
老人的女儿却在细心地做着针织。
“现在很少有人像小姨一样做针织了吧?”
“是啊,没人整这个了,我就是打发打发时间。”
青年女人愉快地笑,笑容里有好几分和赵桂芳相近,虽然杨柳很少能见到妈妈的笑。
杨柳靠近小姨,仔细地瞧。
“每一针之间的衔接多自然呀,这倒可以锻炼心性呢。”
“还好吧,我喜欢这个。”
“我给你做个毛衣吧,秋冬天都可以穿。”
“是啊,冬天就冷了。”
老太太休息下来的时候,杨柳就鼓足了勇气。
“姥姥,我不是我妈的孩子,我已经知道了。”
“这话怎么说,哪里听来的?”
“我曾见过那张照片,那个女人和我挺像的。”
老太太不说话了。
“她和妈妈也很像,她是谁?”
老太太的女人暗地里就给母亲使眼色,老太太摇了摇头。
“你长大了,也应该让你知道了。”
“她才是你真正的妈妈,也就是我的大女儿。”
老太太停顿一下,“她是被你亲生父亲抛弃的,在生下你后。”
杨柳离开的时候,依然保持着轻松的状态。
她想:妈妈终归是对我好的。
当年,杨柳的亲生母亲被亲生父亲抛弃后,想不开就吃了药。那时候,赵桂芳差不多和现在的杨柳一样的年纪。
回去后,杨柳看爸爸的眼神里就带着问责的味道。
“当年,你误以为我妈有孩子,才疏远她吧?”
“……”
“现在看来,一切都是你误会我妈妈造成的。”
“你都知道了吗?”赵桂芳不安起来。
“都知道了,那个男人还活着吗?”
“不知道,他是别处的人。”
杨利子显得有些狼狈,“杨柳,都过去了,这都过去了。”
次日,孙福明就来了。
“你的电话一直打不通,没什么事吧?”
杨柳从孙福明的关切眼神里看到了隔阂,这感觉,如那天登山时的感觉一样。他言语里的关切自然有拉近距离的意思,但杨柳感觉不到真切。
“我知道,你也不过是对我有好感,确切地说,是新鲜感。”
“杨柳,你不能这样说。”
孙福明整个人都显得不安起来,右手变得无处安放。
“新鲜感之后呢,那我可就配不上你了吧?”
“我真的没有这样想?这是你的多心。”
“你给的书我看了一点,不太能读懂,我不是文化人,就算成为文化人,也需要很久才行。”
“杨柳,你虽不是文化人,可你够真诚呀。”
“你够真诚吗?”
“我说够,你相信吗?”
“我说不准,我只是觉得,你的目的性太过强了。”
“……”
“我完全不能接受早早结束的爱情,我一经恋爱,就要追求永远。”
“这是最正确的呀杨柳,和你一样,我也是这样。”
“那好,我们暂时少见面为好,我们冷静冷静,说不定,你就会改变对我的好印象,或者依然不改变。”
“好吧。”
杨柳每天都能见到郑小军,在她看来,郑小军对她有意疏远了,虽然他表现得很自然。这对杨柳来说是感伤的,她一点没有伤害郑小军的意思,但无形中对他还是造成了伤害。杨柳觉得有必要和孙福明说得清清楚楚了。对小军的感伤让杨柳清楚地认识到了自己的心理状况,和一个没有感觉的人谈感情是无稽之谈。那些仰慕在现在也变得虚无起来,她用自己的真切感受将孙福明还原成了一个实实在在的人。一时的好感可不是爱情啊。孙福明的不再主动联系也让杨柳感觉到自己决心的正确性,但郑小军再一次远走也让杨柳感到难过,让她又生出痛的感觉。
“杨柳太压抑了,我想她是对的,她需要的不是爱情,她需要的是时间,只有时间才能抚平她的创伤。”
这话是郑小军走之前对母亲说的。
杨柳一个人在街道上走,那条猎犬却好久都不在了。
“它去哪里流浪了?”
“他也是去流浪了吧。”
杨利子也是不安分的人,但他的流浪,却是一个目的。杨柳想,像爸爸这样的人,当然不会为了一个女人而厮守。妈妈迁就爸爸,还是为了我吧。
赵桂芳自杨利子当年误以为她是有孩子的女人后,就对杨利子心存芥蒂了,而杨利子的放浪无度也让她彻底丧失了信心。
“我是没有爱情的女人。”这是赵桂芳对自己的解释。
可是在杨利子走的时候,赵桂芳还是给了他出行的钱。杨利子从来不会有什么愧疚,比如他拿着赵桂芳的钱摸起别的女人的手来,更不会有愧疚在。与其说赵桂芳对杨利子期待着爱情,不如说对其期待着的只是一个念想。偏执的女人大抵如此。
可像杨利子这样的浪荡的人,总归对杨柳是有爱的。比如他疼护的眼神,摸杨柳的头,都是一个父亲对女儿爱的表现。可这也是一刹那的疼爱。杨利子是文人笔下的空虚理想主义者,但在世人的眼中,他则是标准的渣男。就比如赵桂芳总是疑心杨利子会饿死,但他总会在穷困潦倒后自告奋勇地回来。
陶晶晶专程来看望杨柳,这让杨柳有些意外。
“我向孙福明表白了。”
“奥,这样应该挺好的吧?”
“我是在知道你俩不可能之后才说的,虽然你没有成全我的意思,但我感谢你。”
“他接受你了吗?”
“当然。”
“好吧,我无法理解爱情。”
“是你把爱情想的太复杂了,你总是琢磨、猜测,而爱情只需要两个人在一起。”
“我能想到,他接受我,只是得不到你后的无奈的选择,可是我不在乎,我是那样的喜欢他呀。”
杨柳拿出了那几本书,让陶晶晶转还给孙福明。陶晶晶的神色间带着些失落,孙福明可从没有送她书的意思。但她马上就不去想了,因为她可没有杨柳的文化情节。
当家里只剩下忙碌的妈妈,连街道里最熟悉的小猎犬也不在的时候,杨柳就又感伤起来。她看着通往外面的无尽的路,明白了世界很大的道理。柏油路上泛着太阳的光彩,小市场依然是热闹非凡的。她在这个小市场里看到了世界的缩影。她的目的变得清晰起来,那便是等着一个未归的人归来。
天冷起来的时候,晨霜就是冰冷的,太阳的光泽也逊色了许多。杨柳又自语起来,“乡下的打碗花早已经凋落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