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之道不可亡|近思录10

作者: 心技一体 | 来源:发表于2017-05-25 01:47 被阅读254次

象数派的很多作品是脱离文本去讲象数的,所以连《周易》这本书都不读的也有——他们认为有象数则不必一定要文字了。但义理派的作品,总还是一句一句去解释文本的。《近思录》再往下读,就是程颐对《剥》卦和《复》卦的解释。《近思录》是选本,要节选《程氏易传》中最能体现“道体”这个主题的内容。

其实读任何一部解《周易》义理的书,六十四卦一定都有偏重。《乾》、《坤》自不待言,《系辞》中说“乾坤易之门”,这是了解《周易》的门户。很多《易》著,《乾》卦或《乾》、《坤》二卦就是当做这部书的序言来写的。因为儒家重视秩序,天尊地卑,所以《乾》卦在儒理宗中尤其重要,是开宗明义的一卦。


除了《乾》、《坤》,还有《剥》、《复》、《否》、《泰》、《既济》、《未济》等,都是义理派《易》解中要着重去看的几卦。一些成体系的易学家,会在这些卦中着重阐释他的思想主旨。因为《讼》卦讲诉讼、《师》讲兵战,这些卦都专主一事。而《剥》、《复》等卦则在讲普遍的阴阳消长的一般态势,所以更容易借其阐释形而上学。

1.硕果不食

《剥》卦表示阳气渐渐剥尽,只剩最后一爻了:

一个成语叫“硕果仅存”,就是来自《剥》卦的最上一爻——上九爻——的爻辞“硕果不食”。这是最后一丝阳气,再剥尽便是纯阴的《坤》卦。汉人开始以阴阳解释一切事物,历史的兴衰也是阴阳。小人为阴,而君子为阳。所以《剥》卦这硕果仅存的一爻,象征在小人得意的时候,只剩下聊聊几位、甚至一位君子还在坚守职责了。

北宋的党争非常严酷,王安石主政的时候,宋神宗就是党魁。所以全部旧党人都很憋屈,他们自然将随王安石一伙称作“小人”。程颐属于旧党,从政治到学术都很不满意王安石。在泛指的“旧党”内部,又可以分成三个党派。程颐是洛党,苏轼是蜀党,两派互相攻讦是北宋的一大公案,后来也成了绝好的戏说素材。

所以能想象程颐解释这一卦时候的心情——小人真多啊!

《剥》之为卦,诸阳消剥已尽,独有上九一爻尚存,如硕大之果不见食,将有复生之理。上九亦变,则纯阴矣。然阳无可尽之理,变于上则生于下,无间可容息也。圣人发明此理,以见阳与君子之道,不可亡也。或曰:《剥》尽则为纯《坤》,岂复有阳乎?曰:以卦配月,则《坤》当十月。以气消息言,则阳剥为《坤》,阳来为《复》,阳未尝尽也。《剥》尽于上,则《复》生于下矣。故十月谓之阳月,恐疑其无阳也。阴亦然。圣人不言耳。

       ——《近思录·道体》

这是程颐借《剥》卦的解释,说独有上九一爻还在,圣人作这一卦,就是想说“君子之道不可亡也”。但有人要问了,那《坤》卦不就是纯阴的,阳气不就全亡了吗?程颐说,《坤》是十月,阴气极盛,但是阳气也就在此时复生了,马上十一月就是《复》卦,一阳从下而来。

《乾》卦讲“乾乾”,说天道运行从不止息。这里程颐也说“无间可容息”,阳尽必然复生,中无间断之理。这可以从两面去讲:天道的运行,则体现为寒来暑往的四时变化,这是十二消息卦要讲的;但是这运行之理,是“天地之心”的发用,这是天地之性,也是人之性。

2.一阳复于下

这个理论,程颐叫“以卦配月”,其实是汉代的卦气说。简单说,就是将《周易》理解成一个阴阳二气循环往来的模型。自然界也是寒来暑往年月相推的,所以很容易将《周易》的周期性变化特征,和历法的推步结合起来。从六十四卦中特选了十二卦表示十二个月的正中,这就是“十二辟卦”或“十二消息卦”的理论。“辟”,音“必”。本来是“君”的意思,这里是要形容其作为“主卦”的地位。

黄宗羲说:

按复、临、泰、大壮、夬、乾、姤、遯、否、观、剥、坤十二卦,名为辟卦。以配十二月。始于汉之京房 。

复、临、泰、大壮、夬、乾、姤、遯、否、观、剥、坤,这十二卦,就是所谓的“十二辟卦”。给每一卦配上一月,意味其主宰此月。这是最早的,以《周易》比附历法的重要理论之一。这个理论在《说卦》传中就有原型,汉代京房是有记载的最早完整阐释的易学家。

十二辟卦与十二月份具体的对应关系,如下图:

这十二卦为何如此排序?仔细看卦象,《复》卦自下而上,表示“一阳生”;《临》卦二阳生;《泰》卦三阳生;……;至《乾》卦,全阳;《姤》卦一阴生;《遯》卦二阴生;……;至《坤》卦,表示全阴。

因为古人将阳爻去而阴爻来称为“消”,将阴爻去而阳爻来称“息”,所以“十二辟卦”的理论,也被称作是“十二消息卦”。《坤》卦是一年当中,最黑暗漫长的时节。《坤》卦一过,《复》的初爻表示“一阳生”,即冬至日。夜晚开始缩短,白昼开始变长。

所以程颐说:

一阳复于下,乃天地生物之心也。先儒皆以静为见天地之心,盖不知动之端乃天地之心也。非知道者,孰能识之

       ——《近思录·道体》


《复》卦的特点就是一阳从下而生,这个“理”,被理学家们称作“生意”。十二消息卦中,《剥》卦表示阳气剥尽,渐趋纯阴。而《复》卦表示,一阳从地而生,阳气来复。《复》卦的含义,即指一阳来复,在节气上对应冬至。冬至日,则被视为冬去春来,新的一年的肇始。贞下起元,一阳从地而生。虽然仍是长夜漫漫,但是新生的希望从这里开始。

古人说“冬至一阳生”,即从《复》卦一阳生而来。

3.动之端乃天地之心

《复》卦的《彖》辞中说:

复,其见天地之心乎。

程颐说:“先儒皆以静为见天地之心,盖不知动之端乃天地之心。”这个“先儒”其实是指王弼,王弼主静,讲体用,所以认为“天地之心”是静而不动的“无体”。但理学家讲性的发用,主动,所以《复》的生意在程颐看来是“动之端乃天地之心”。

《太极图说》中讲:

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

动静之前不可说,动之后气才有阴阳之分,所以是“太极动而生阳”,这是儒家讲的“天地之心”。当然,程颐不讲“太极”这个概念,到朱熹的时候,这些概念才合汇起来说。

程颐讲这两卦,归根结底是说,从《剥》到《复》,中间是从不停顿的,叫“无间可容息也”。《坤》是纯阴,是静极,但这是形而上的描述。知道有一个纯阴的状态在逻辑上存在,事实上却不可能去标记处一个点来表示这个“静极”。在时间上,冬至日表示这个点,但是交节的那一刻,无论计时的工具刻度如何细分,也只能表示一霎流转,没有哪个点是真正停顿的。

如果手头的《近思录》是集解版,中间会有张伯行的解释,其中援引了朱熹的解说,很精彩:

凡阴阳之生,一爻当一月,须满三十日,方满那腔子,画成得一爻。今《坤》卦非无阳,阳始生甚微,未满那腔子,未成一画耳。


从《坤》到《复》只是多了一个阳爻,但这一爻表示一个月三十日,每天都要加一点阳气,最终才画满一爻,才有《复》。所以朱子说,《坤》不是没有阳,只是阳气太微弱,还没有画满一爻。就时间而言,没有哪一刻是无阳的。当然,也没有哪一刻是无阴的。所以程颐说:“阴亦然。圣人不言耳。”

阴是小人嘛,小人总是有的,只是没必要说了。



《近思录》系列总目录

相关文章

  • 君子之道不可亡|近思录10

    象数派的很多作品是脱离文本去讲象数的,所以连《周易》这本书都不读的也有——他们认为有象数则不必一定要文字了。但义理...

  • 《中庸第三十三章》之一

    【原文】诗曰:“衣锦尚絅。”恶(wu)其文之著也。故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厌...

  • 【灯下夜读】 浅说“衣锦尚絅”

    夜读《中庸》,有句:《诗》曰:“衣锦尚絅”。恶其文之著也。故君子之道,闇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

  • 《近思录》之道体:周敦颐

    宋明理学,可以说是中国古代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理”这一个字,着实令人痴迷。而朱熹一向被认为是宋明理学的...

  • 传统经典《中庸》学习录:32

    传统经典《中庸》学习录:32 故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思修身,不可以不事亲;思事亲,不可以不知人;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

  • 中庸三十五

    其三十五 《诗》曰:“衣锦尚絅”,恶其文之著也。故君子之道,闇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厌,...

  • 🌸【正书日记】第619篇——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每日一句经典分享(第385天) 故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 ——摘自《中庸》 君子所坚...

  • 《中庸》译文集 三十九 衣锦尚絅

    原文: 诗曰:“衣锦尚絅”,恶其文之著也。故君子之道,闇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

  • 每日一思第653天(中庸)

    《诗》曰:“衣锦尚。”恶其文之著也。故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

  • 《中庸》笔记(二三)

    第三十三章 《诗》曰,“衣锦尚絅。”恶其文之著也。故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厌...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君子之道不可亡|近思录10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zavx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