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粒种子改变世界

作者: 卢玉珠 | 来源:发表于2021-05-26 21:43 被阅读0次

    “妈妈我来看您了,你看这晚霞洒满小山村。妈妈我陪您说说话,这种子是您亲手种下,在我心里发芽。” 《我有一个梦》这首歌曲的词作者是袁隆平院士,写给他母亲的心灵告白。这首歌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入选了第七批“中国梦”主题新创作歌曲20首之一。他坚信有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世界,这粒种子就是妈妈在他心里种下的。

    母亲在袁隆平院士心里,就是一粒种子。母亲,不仅给了袁隆平生命,还播撒了尊重支持袁隆平决定的种子。父母原本希望袁隆平报考南京大学,但袁隆平选择去了西南农学院。当他学成毕业分配到安江时,母亲脸贴着地图,一点一点的找到了这个地方,地图上的那个小点是一个非常偏僻的地方。母亲跟儿子说,看来你到这个地方要吃苦了。谁知习惯了繁华都市生活的母亲,却也随后来到了安江,为袁隆平带孩子,最后留在了安江。

    如果没有母亲的执着与鼓励,袁隆平又怎么能用现代科学,发明出今天的超级水稻。袁隆平已经不再是中国的袁隆平,他更属于世界,属于全人类。袁隆平十几次赴印度、越南、缅甸、菲律宾、孟加拉国等国指导推广杂交水稻,到现在已经培训了1400多名技术骨干。1999年经国际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还将一颗小行星命名为“袁隆平星”,这颗小行星翱翔在浩瀚的宇宙中熠熠闪烁。

    母亲在袁隆平院士心里,就是一粒种子。母亲,不仅给了袁隆平生命,还播撒了艺术的种子,教会他拉小提琴,让他拥有常人难得的超脱和永远的欢乐人生。每当皓月高悬或繁星闪烁的夜晚,袁隆平总会深情地拉上一首他最喜欢的《梦幻曲》、《蓝色的多瑙河》,或是舒伯特的《小夜曲》。还记得在中央电视台2001年举办的“科学在中国”文艺晚会上,袁隆平演奏了我国著名地质科学家李四光先生,于1921年创作的小提琴曲《行路难》。袁隆平在演奏时说:这首曲子告诉人们,探索科学的道路是艰难的,但不管怎么难,科研工作者也要走下去。

    母亲在袁隆平院士心里,就是一粒种子。母亲,不仅给了袁隆平生命,还播撒了启蒙的种子,教会他说英文,为日后用英文阅读那些遗传学大师的作品,发明杂交水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回首上个世纪60年代初,饥饿,像阴霾的天空,笼罩在炎黄子孙赖以生存的华夏大地上。看到这样的现状,作为普通的湖南省安江农校教师,袁隆平脑海里突然萌发出一个惊人的念头:培育杂交水稻,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到了上个世纪70年代,袁隆平通过对杂交水稻的成功研究,最终将水稻亩产从300公斤提高到了800公斤,并推广2.3亿多亩,增产200多亿公斤,增产的粮食可以多养活7500万人。就在6个月前,袁隆平团队在湖南省衡南县,第三代杂交水稻新组合试验示范基地现场,袁隆平领衔的科研团队选育的第三代杂交水稻新近品种“叁优一号”双季晚稻测产。实收结果平均亩产是911.7公斤。标志着三代杂交水稻实现了新突破,再次创造了世界杂交水稻的新纪录。袁隆平计划超过880公斤就达到预期目标了。谁知他在长沙通过视频,得知了测产结果超出了自己的预测,高兴得像个孩子。

    在袁隆平院士的眼里里,母亲就是那粒改变世界的种子。而在国人的心里,袁隆平是当代“神农氏”。这粒种子伟大而又平凡,有着旺盛的生命力。为了粮食安全,为了杂交水稻,他一辈子都没有休息过。为了实现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他80多岁后,依然每天打赤脚。戴草帽在他最爱的稻田里,检查每一株禾苗。

    苍天垂泪,大地无言,唯有稻香弥漫。5月22日下午13点07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在湖南长沙逝世,享年91岁。袁老走了,但种子已经播下。种子播在了共和国960万平方公里的泥土中,种子播在了每一位中国人的心里。稻菽千重浪,粒粒皆思念。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粒种子改变世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zjls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