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朋友就在身边,想爱的人就住在对面”。
——被网友戏讽为“最好骗的粉丝就在身边,最奸诈的制片人就在对面”。
图片‖网络一幢干净整洁的公寓,一个雅致轻快的酒吧,几个斗嘴不断的死党,几次浪漫羞涩的心动,尽管生活的烦恼不断,每日的欢乐趣事依旧层出不穷——这是《爱情公寓》曾经为我们描绘出的一幅桃花源般的成人世界公寓图。
那时我们还被桎梏在两点一线的学生轨道中,在日复一日的枯燥课业里遐想着未来。《爱情公寓》适时地为我们描画了一幅理想的人生图景,给我们的幻想添砖加瓦,只有当我们真的长大之后,才知道成年人的世界都是不动声色的奔溃。
图片‖网络于是《爱情公寓》便在成长的时间里,附上了青春的底色,成为了白月光般的情怀。我们走进电影院,只是为了在他们的笑语里打开一个记忆的闸口,由此透视曾经的自己和岁月的痕迹,在变幻的光影里感伤着终归是逝去了的那些过往。
这本是一份没有什么好被嘲笑的情怀,但因为《爱情公寓》的被曝抄袭,使得这份情怀变得很尴尬,我们没办法否认自己曾经喜欢过这部剧,但也没办法承认现在还能以怀旧心情坦然面对它。
所以这份地位微妙的情怀在遇上《爱情公寓》大电影时,便在众口批判的严厉局面下更加畏畏缩缩了,无形中似乎形成了一条鄙视链,对《爱情公寓》具有情怀的人成为被鄙视的一方:竟然将抄袭剧作为情怀?情怀是有多廉价?
图片‖网络这种鄙视还是有点强词夺理的,毕竟昨日之日不可追,情怀已经形成,怎么改变?剧版《爱情公寓》出来时,很多人是真的没有看过英美剧,又哪里知道抄袭一说?难道把《爱情公寓》作为情怀,就低人一等了吗?可恶的一直不是情怀,而是制作方为了骗钱无理还取闹的无下限操作,这个锅,情怀不背啊。
对于《爱情公寓》来说,这次的全网黑,当然首先是因为其剧版的严重抄袭,名声早已败坏殆尽;其次,是电影制作方前期宣传使用的“挂羊头卖狗肉”的欺诈伎俩。这两者的因素就足以让这部电影被大家口诛笔伐了,何况电影本身也不够精彩,所以几乎所有人都一致地施以吐槽和唱衰,豆瓣评价上清一色的一星打分。这都是情理之中的局面。
如果暂时将电影之外的东西先放一放,单纯把目光聚焦在影片本身的话,《爱情公寓》作为一部恶搞喜剧娱乐片,真的烂得一无是处吗?
图片‖网络其实我觉得,作为一部商业喜剧片,单从内容上看,并不至于被骂到全网黑的。整部电影笑点层出不穷,节奏也很明快,逻辑虽然很多地方有点莫名其妙,但这本身就是一部恶搞的娱乐片,情节荒诞一点也能含混而过。
电影大体是一个脑洞片,《爱情公寓》的《盗墓笔记》番外,就是爱情公寓的原班人马进入到盗墓笔记的世界里玩了一把。这种恶搞其他影视的形式,其实在剧版《爱情公寓》里,就出现过好几次了,比如《爱情公寓之星球大战》,又比如《爱情公寓之决战紫禁之巅》。
所以说它是《爱情公寓》,也并不是毫无道理,这本来就是爱情公寓喜欢玩的把戏。只是作为剧版的搞怪制作成电影,就显得有点低幼了,有些地方逻辑情节有些拼凑的混乱感,不够讲究。
影片在台词和人设上,也还是延续了《爱情公寓》一贯的搞笑风格,无厘头的对白、夸张的肢体和语言、天马行空的思维方式、荒诞不羁的情节设置,以及在团队行动中不靠谱的队友、拖后腿的同伴、误打误撞的化险为夷,还有这几个彼此斗嘴不停又互相牵挂的逗比,所有这些都是典型的《爱情公寓》风,整部影片令人捧腹的桥段还是有不少的,比如空手接白刃、“穷摇”手段、坏人直播遭弹幕围攻、在山洞里点外卖等,这些当今社会的潮流玩法放在了《盗墓笔记》的古墓氛围里,形成荒诞的反差笑感。
只是除此之外,很多笑点设置其实很尴尬,比如曾小贤最后跳进去填南派三叔的脑洞的情节设计等,真的很无趣。还有因为陈赫本身的人设崩塌问题,曾小贤的贱式表演风格已经很难给人带来快乐了。
图片‖网络关于电影对于“主角光环”的主题表达,很正能量,但有些地方也很油腻,对曾小贤反反复复强调每个人都可以是主角的励志鸡汤,很反感,硬生生要把恶搞荒诞的《爱情公寓》升华成《爱的教育》,还挺无趣的。
站在客观上说,《爱情公寓》缺陷不少,但还是能看的,勉强及格,制作方如果诚实地将其作为《爱情公寓之盗墓笔记》进行宣传,也不至于被骂成这样。当然,这个IP因为抄袭门已经无翻身余地,主观上讲,是不值得看的。这次票房算是回光返照了。
图片‖网络《看天下》曾评价电影中的“情怀”为:
情怀,是最廉价的春药。它无需成本,只靠“回忆”这一个动作就可以赚得回头率,买一个标签就可以省去其他付出。正因为情怀人人都有,没有高低贵贱的分别,因此观众也许并不在乎电影本身是否足够有情怀,而只是在乎自己的情怀是否在电影里得到了满足。
《爱情公寓》利用了观众的这份情怀,将本来的纯粹情感变成名利场上的筹码,对其进行肆意的利益交换和买卖,使得制作方无底线圈钱嘴脸暴露无遗,也使得剩下的《爱情公寓》粉丝在经历抄袭轰炸之后,又再历经诈骗打击,对这个IP的情怀,恐怕也是濒临奔溃了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