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的写作技巧(二)

作者: 持之以恒读书ba | 来源:发表于2022-12-06 23:24 被阅读0次

(接上一篇)

二、视角:由作品出发,走向生活与文化

刘祥老师说:“一部作品就是一座山,不同的读者看到的风景必然不同。要想让自己写出来的文章确有价值,就必须‘见人之所未见,言人之所未言’,而且,内容与思想的独特性,还必须符合‘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认知要求。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培养‘多视角观察’能力。教育读后感写作中的‘多视角’,可区分为作品视角、作者视角、生活视角、教师视角、教育视角、文化视角等多个角度。”

读后感中的写作视角很关键,从哪个写作视角为切入点来写自己的读后感,我们需要具有独特的观察能力,也需要具有独特的思维能力。一部作品有时就相当于一个支点,它可以撬动我们的思维能力,带给我们无限的灵感。一部作品有时也是作者浓缩的精华,透过作品,我们可以走进更广阔的书香世界,去书写自己的教育人生。

总之,写读后感时,在教育、生活和文化中寻找相应的材料。写读后感,我们是用整个心灵蘸着全部对生活、对教育的经验和体会来写的;写读后感,浓缩在A4纸上的文字是一个人全部智慧的结晶,不偏不倚,字里行间流露着自己对作品、对生活、对教育、对文化的深爱。

此刻,在我心中,读后感突然变得厚重起来,变得正式起来,变得严肃起来。虽然,写文是一件轻松愉悦的体验,但是,“读后感”三字在我心中已有了别样的趣味,有了别样的理解,更有了别样的精彩。

三、结构:“引—议—联—结”为主,自由表达为辅

顾名思义,刘祥老师这样说,“引”即概述作品中的相关内容,引出将要分析议论的论题和论点;“议”是针对概述内容作事理分析,从个别现象中挖掘出普遍性道理;“联”是运用“议”中提炼出的见解和主张,剖解现实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在内容的对比中呈现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结”是全文的收拢,一般应回扣作品内容,强化核心观点。四大板块中,最重要的是“联”。

读着刘老师的“读后感的写作技巧”,我的脑海里一遍又一遍浮现着我写读后感的情况。以往,我写读后感,“引”和“议”占了很多的篇幅,而重要的部分“联”——联系自己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并在内容的对比中呈现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时,我是寥寥数语,匆匆了之,不仅没有作为重点部分展开来写,反倒是“胡叨叨”半天,甚至是“东拼西凑”一段文字,就算写完,真的是为了完成而完成。

写读后感也需要有一定的结构,刷新了我对读后感的认知。且,我才明白,写读后感,“联”——联系现实生活中的情况,并写出自己的思考,才是读后感的灵魂、精华、精髓部分。作为一位教师,写读后感,一定要联系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实际情况,或联系自己的教育生活,写下自己的困惑、感悟、收获、解决方法等等,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回想两天来的读书收获,刘老师从立意、视角和结构三个方面告诉我们写读后感,要以“人”的价值实现为核心,由作品出发,走向生活和文化,“引—议—联—结”为主,自由表达为辅的写作技巧。

一份沉甸甸的收获,看似普通,实则精彩;看似小菜一碟,实则乃饕餮盛宴。只愿自己再写读后感时,不要只停留在问题的表象之上,而要借助作品这一桥梁,走进生活里漫游,走进更广阔的天地,书写出属于自己的绚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后感的写作技巧(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bfwf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