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都洛阳西苑的皇家园林里,一场色彩斑澜的牡丹盛会悄然绽放。飞来红、袁家红、醉颜红、云红、天外红、一拂黄、延安黄、先春红、颤风娇等名贵品种应有尽有,这里一丛,那里一簇,热热闹闹地竞相开放。
暮春时节,隋炀帝携众嫔妃、太监、宫娥100余人浩浩荡荡地前往西苑游玩,登上了“玉凤楼”。这是一座特修的望花楼,楼高3丈3,长700余丈,青石结构,雕梁画栋,登临此楼,可观全景。
站在高高的楼台上,目之所及到处春色撩人,众嫔妃兴致勃勃,啧啧称赞:“这满园春色都是皇上的功劳啊!”“第一次大饱眼福,皇上功不可没!”“为了这别致的花园,皇上您辛苦了!”⋯⋯
隋炀帝听了,眉飞色舞道:“那当然,三下江南的工夫哪能白费!”
“是呀,皇上眼光真好,搜集了这些多奇花。”
“皇上,这是天下第一名园呀!”!
众嫔妃你一言我一语的,突然,一嫔妃渭然感叹:“牡丹为花中之王,颜色虽好,可惜楼高,只能俯,看不清楚,负了这国色天香!”
炀帝一听,觉得言之有理,立马下令传花师来见。
众花师一路连走带跑,行色匆匆地赶过来,唯唯喏喏地磕头跪拜。
炀帝声色俱厉地问道:“汝等说说看,这牡丹怎么长得如此矮小,是不是照料不周?”
花师连连分辩:“皇上,臣等不敢!牡丹是灌木,细心照料,它会愈发长精神,但长不高。”
炀帝不容分说地下令:“汝等不管用啥方法,不管花多少钱,必须得栽出12棵高株牡丹,要和楼一般齐,每株着花至少3色,违命者斩。”
这不是强人所难吗!不过君命难违,众花师吓得面如土色,连连叩头求饶:“牡丹最高也不过三四丈,要让它们长得同楼台一般高,实在办不到。望陛下饶命!”
炀帝遂命全国花师来洛,群策群力攻克难关。
各花师闻讯,都推举当地技艺最高者来洛阳。
其中,有个花师家住山东曹州,擅长牡丹栽培。他研究分析牡丹的生长规律、习性和特点,不禁想:能否试试嫁接的办法呢?
于是,他和其他花师一起搞试验,选择杏树、桃树、梨树、桑树、槐树等树种嫁接,但不是长不高,就是开不了花,甚至枯萎了,结果都以失败告终。
眼看着连月来的精力都付诸东流,他们无计可施了,只好死马当活马医,把牡丹嫁接在高高的香椿树上。一个月、两个月……日子一天天过去,树竟然一天天地长高,到了春天,竟然开出了鲜艳的花儿。
牡丹昂然怒放,高过了楼台,炀帝看得清清楚楚,不禁龙颜大悦,称其为“楼台牡丹。”
炀帝论功行赏,要奖励花师,不料一个太监贪功,硬说这“楼台牡丹”是他领头种植的,炀帝不明就里,赏给这个太监许多黄金和绸缎。山东花师气愤极了,回家后发誓不再干这一行,培育楼台牡丹之技术失传,“楼台牡丹”随之绝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