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谢花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在黛玉的眼中,谢了的花,是无人怜爱的。即使它曾经灿烂过,但最终也不过是满地的凄清与悲伤。
而飘落的樱花,在日本人那里并没有享受这般的冷遇。日本人反而认为那谢了的樱花更值得人去怜惜。
在三月中旬到四月中旬,这个樱花陆续开放的时节,白白的、粉粉的、嫩嫩的樱花,它们俏皮地在一夜间,全部露出笑脸。
笑得是那样的坦诚,笑得是那样的可爱,没一丝含蓄,没有一丝保留,灿烂得直接走进人们的眼睛,直接走进人们的心里。
樱花大道上,人流如织,或全家一同赏玩,或三五好友相邀而行。人们摩肩接踵,争相前往赏看。笑声响荡在花海中。
难怪鲁迅先生在《藤野先生》中写道,“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
花不语,人心却在动。或许是因为樱花凋落得快,日本人格外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绽放。也抑或这樱花写尽了他们毕生的追求:生得辉煌,死得壮烈。
满树的樱花,笼罩着日本的山山水水。满树的樱花,谱写着一方宁静与素洁。
看到每一朵绽放的樱花,日本人笑了,笑得比樱花更灿烂。
可是,当你拾起其中的一片,你会立马发现它变了,变得那样突然,来不及去想象。原先浩浩荡荡的樱花集合之美,此刻全无,只剩下花光暗淡,平庸无奇。
原来,樱花生来就不应该是被孤独的,它们应该集合在一起,才能散发光芒,才能尽显其美。
一个日本武士或许是想到自己也可能如这樱花般脆弱,随时都有可能为自己的主子献出生命,离去。
他一直在嘴里默默念叨着,也仿佛在告诫其他武士:我们只有团结在一起,才能更好地发挥我们的力量,展现我们的智慧。
集团主义,用花来昭示着,用花来绵延着。
何处哀筝随急管,樱花永苍垂扬岸。
樱花烂漫几多时?柳绿桃红两未知。
劝君莫问芳菲节,故园风雨正凄其。
没过多久的有一天,一片又一片的樱花,争相飘落在地上,飘的是那样的唯美,飘的是那样的决绝,飘的是那样的忧伤。
一夜之间全部绽放,又在一夜之间全部凋零。日本人仿佛在花里看到了自己的人生:荣耀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即使这样,他们也没有悲伤。凋落又何妨,只要自己的人生像樱花那般灿烂过。
他们真的不悲伤吗?我想是忧伤的,只是他们在“强者意识”思想和坚强的意志力作用下,悲伤被掩藏了。
当然也有可能不忧伤,毕竟“色相具散,人事无常”,或许他们已习惯了忧伤,麻木了忧伤。
花无语,静静地立于树间。人已醉,摇摇晃晃,晃倒在樱花树下,晃倒在他们毕生的梦里。
日本这个词,对于中国人来说厌恶的。那段灰暗的历史让人 无法忘记,让人永远痛着。
但日本的樱花精神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学习的。人生短暂,活着的时候就要像樱花一样热烈,一样灿烂,一样高洁。
即使是离去,也要像樱花一般果断干脆,不拖泥不带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