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丁与木匠》,作者艾莉森·戈普尼克是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发展心理学教授,牛津大学心理学博士。是国际公认的儿童学习与发展研究泰斗及专家。
她养育了3个事业有成的儿子,又做了祖母。这本书对于教育的思想充满了感性和理性的解读,他提出我们当今主流的教育,父母和孩子的关系就是木匠和他作品的关系。
木匠他要设计什么样的作品,事先定好什么样的规格,选好什么样的模板,都有一定的标准,而我们的家长经常依据自己头脑中设计好的一种模型,给孩子实行一种教育,这种教育是一种处方式教养,与人类的本质相悖。
在书中他说教养是一种很糟糕的现代发明,教养模式在1958年美国横空出世。
书中说童年越漫长智力越发达,在传承中创新,人类的学习能力在反馈循环中代代更迭,多样性是面对未知的利器,对孩子精雕细刻终归是徒劳。
在新喀里多尼亚岛的乌鸦比大猩猩聪明,是最聪明的鸟类。
我查证了一份资料,岛上的乌鸦可以制作极为精巧的工具,他们会用弯曲的树枝做成钩子来寻求缝隙中的虫子,还会用叶脉制成小锯子来切开虫子。
日本仙台的食腐鸦则找到一种敲碎坚果壳的好方法,它们衔着坚果在路边等待,在交通信号灯由绿变红的时候,它们飞下来,把核桃放在车轮前,然后飞走,当绿灯再次亮起,车子开走后,坚果被压碎,它们就能吃到果仁了,这是多么聪明的鸟呀!
究竟什么原因?乌鸦是这样聪明的鸟儿呢?因为乌鸦是群体性动物,寿命相较其他雀形目鸟类来说更长,可达到15至20年,他们会在群体中交流生存经验,亲鸟也会将自己的智慧传给下一代,先天的优势加上后天的环境中的学习,让乌鸦成为最聪明的鸟儿。
这个小段子说了这么多,用类比求证,大家一定很明白了,传承,创新,反馈,信息中的迭代传递,这是最重要的。
作为老师,一直被人们类称为园丁,但细细琢磨起来和园丁这个词语还是相差甚远吧?园丁她施肥浇水,用呵护和无条件的爱,给了花草,谁都没有刻意要求花和草长成什么模样,就能够满园春色。
无论是素质教育还是创新教育,都是发展学生的个体差异,但是真正在每节课当中运用起来,我们几乎都是把应试教育放到第一位,针对孩子的成绩,千方百计按标准答案判定孩子智商的高低。
我的同事,她的女儿是小学一年级的孩子,有一次班主任问出了一个题目,说乌鸦可以怎么喝到瓶子里的水?她说可以用吸管儿呀,可这个老师当时的回答是错的,乌鸦怎么会用吸管儿呢?标准答案打击了孩子的创新思维呀!
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应该像爱护花草一样无条件无理由的爱孩子,无论你的孩子是否聪明,给孩子想象力与创造力的源泉,让孩子在发现探索中掌握生活的技能。
甄子丹演的电影《大师兄》,运用非常教学的手法化解每位学生的心理问题,给予爱并引导孩子爱,创造主动学习求知的机会,把品学皆劣的问题学生彻底改变,激活了他们对生活的梦想和对生活技能的渴望,使德智中学这个即将倒闭的学校起死回生。
其中有好多金线的句子,触动我们的心怀。他说,″人人可教,皆可成才"。
“我们办教育的不是教学生怎么考试,是要启发学生,让他们选择自己的路”。他还告诉学生,我要求你学习,是希望你面对这个世界的时候有判断力,知识就是力量。
信息突飞猛进的时代,我们是做园丁还是做木匠呢?父母与孩子或者是老师与学生都应该是一种关系——爱,尊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