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堂修炼——赛课中磨练自我
教师的专业成长不容易。赛课,是一条重要的捷径。年轻的时候,如能够抓住这样的机会,往往能够让自己获得专业上的飞速提升,甚至出类拔萃。——王君
1994年六月,师范毕业前夕,我就经历了第一次赛课——全校范围内的教学片断比赛。我要讲的课是《月光曲》,我着力讲文中对月光曲的描写,让学生感受音乐与语言的内在相通之处。为了这个片断,我反复试讲,为买到《月光曲》的磁带,我利用星期天几乎跑遍了小城的大小音像店,当最终在街边一个极其不起眼的小店找到《月光曲》时,我真有了贝多芬巧遇知己般的激动与欣喜!我知道,这节课已成功了一半。比赛很顺利,我获得了一等奖。
1994年8月,我被分配至乡一中报到。从教第二年,我有幸参加了县百名教学能手大赛。赛场设在另外一所中学,我执教的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那节课上,巧妙的引导,朗朗的书声,统而不死,活而不乱的课堂气氛给听课的老师及评委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用今天时髦的话说,那是一节很有语文味儿的语文课。时任中学语文教研员的吴老师对这节课赞赏有加,尤为津津乐道的是这节课的板书。那可是我几夜苦苦思索后灵光乍现的设计。
直观简洁的板书明晰了作者的写作思路,学生凭借这个板书,达到了当堂背诵的目的。这节课获得了一等奖,我也因此获得了县百佳教学能手的称号。也正是凭借这节课的成功,1997年,我顺利应聘至县实验小学。
万万没想到,初到实验小学,在校内赛课上就遭遇了“滑铁卢”,那是从省城听课归来,(在农村中学三年,我没有一次外出学习的机会。好在,我爱读书,备课的好多参考均是从书中来。)学校让参与听课的教师每人上一节汇报课。在听课期间,我对一位优秀教师所讲的《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情有独钟。随教学进度,刚好,我可以讲这节课。我兴奋不已,如法炮制,当最后那个大大的美术体的“美”字的板书呈现在眼前时,时任小学教研员的薛老师半天没说话。沉默良久,他对我说:“你这是‘邯郸学步’!课文挖的太深!盲目挖深,盲目求全。什么都想得,什么都是蜻蜓点水。到头来学生一头雾水,一无所获。”薛老师的话如当头棒喝!我一下子清醒了,但随即,情绪也沮丧到极点。我开始怀疑我是否能胜任小学语文课的教学。毕竟,小学和中学是有区别的。自那节课始至2002年,五年间,我再没有讲过一节公开课,因为我没有资格。
忘记是哪年了,学校承办对外示范课,讲课的老师有四五位,地点在小城影剧院。我也有重任——不是委派讲示范课,而是在老师讲课的时候在舞台的一角把讲课老师的板书依葫芦画瓢在幻灯上写出来,投到大屏幕上以便听课老师看得清。在那个阴暗的角落里,我写着别人的板书,尽管听见了前排的老师对这个写幻灯的人的字的赞美,我心里总不是滋味。在一旁听课的薛老师看出了我的落寞,悄悄地说:“你的课可不能丢,还得讲啊!”我何尝不想讲?可,哪儿有机会?
机会终于来了!2002年我们区迎来了全国第八次课程改革。从一年级起,使用新教材。在王老师力荐下,我教了一年级。起初还抱怨来着,万众瞩目,压力太大。但责任与机遇往往是并存的。2002年——2007年,我带小学一轮的那六年,是我专业发展的关键期。在这六年里,我们多次南下北上,求经问道小语教学;在这六年里,本着急用先学的原则,我自费订阅了多种教育教学类报刊书籍,写下了几百万字的学习笔记;这六年里,我接手了大大小小的公开课、观摩课、示范课几十节。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这些成功或失败的点点滴滴,一一记录在我的教学反思里。以下是我10年间所讲过的所谓公开课的目录:
2002年——2012年所讲公开课目录:
汉语拼音课:
《汉语拼音 ·六个单韵母的教学》听课老师评这是节寓教于乐的示范课。后来,我对拼音教学心得加以梳理,写成《学并快乐着》一文,发表在《小学语文教改》。
识字课:
《识字2》省教育厅基础教育科一行数人,领导评这是一节富有教育机智的课。周校长打100分。
口语交际课:
《口语交际·学会待客》:临时拉校长客串演员。呵呵。
《口语交际·临别赠言》:校内赛课一等奖,听课老师们评:上到学生心里的一节课。
阅读课:
《雨点》:机械执教的傀儡课。
《草原》:华而不实的一节课。
《梅花》:为折得一枝梅,饱受踏雪寻梅之苦,之乐。送课下乡反响尚可。
《奶奶的白发》:花了一天的时间跑到学生家里录像,结果被评——上成了思想品德课。
《蚂蚁和蝈蝈》:钱志亮博士报告会上,硬着头皮上下来的一节课。
《美丽的丹顶鹤》:河南省小语协会年会上所讲。试讲周校长评“糟糕透了”!再讲差强人意。
《推敲》:河南省小语协会语文实验研究会第八次年会主讲,尽管得了一等奖,但课中一个细节始终耿耿于怀。至今仍在思索学生的一问,课堂机智如何练就,这是一辈子的努力方向。
《寓言二则》杏星杯全国青年教师阅读教学大赛三等奖。教训:和高手对决,心中无底,仓促上阵终究不妥。(只准备了一天。)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反思:不同的文体教学的侧重点在哪儿。
《渔歌子》:对一节课的打磨,让我掌握了古诗教学的方法。校内赛课一等奖。市优质课一等奖。
《少年闰土》:校内赛课一等奖。教学设计市级一等奖。当时颇为得意的设计,再回过头来看,弊端多多,几方请教,获益良多。
《唯一的听众》:邻县同行评——扎实、真实、朴实,上出语文味儿的一节课。
《钓鱼的启示》:送课下乡,颇受好评。教研员卢老师评——“‘慎独’!解读得真好!引读得真好!没有精到的文本解读就没有精彩的课堂。”
回顾自己讲过的课,绝没有给自己树碑立传的意思,只是想提醒自己: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教学的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退步原来是向前!况且,磨课的滋味,甘苦寸心知!我享受这种置于死而后生的痛并快乐着的感觉。
在探索语文教学艺术的道路上,我不是龋龋独行,不能不提及我成长中的重要他人。首先是于永正老师,他的课堂上,孩子们是在享受语文,学生越教越聪明。他的深入浅出,他的风趣幽默深深影响了我。因课堂而相识,如今,我和于老师已是忘年交。他时常嘱咐我好好练字,好好钻研学问。经由他指点,我的教学小论文《由一则写字教学片断想到的》才得以发表在核心期刊《小学语文教师》杂志。王崧舟老师解读文本的艺术,诗意的课堂始终让我心向往之。薛法根老师那简约而不简单的智慧的板块教学常常叫我豁然开朗。窦桂梅老师教学的广度和深度是我时常企及的。闫学老师如茶般的课堂时常让我心驰神往。张学青老师课堂的灵动每每使我会心会意。更不要提身边的榜样:张新娜、郭艳辉、侯红玲。新娜老师循循善诱,艳辉老师笔耕不辍,红玲老师严谨治学。这些,都让我学有榜样。她们的热情时时点燃我的热情,她们的帮助,时时拨动我的心弦,她们的勤勉,时时培育着我的勤勉。
2013年夏,陶校长鼓励我参加全国百佳语文教师的评选,在紧张备战的一两个月里,《中国教师报》的资深编辑梁恕俭老师,草根名师卢望军老师不遗余力向我伸出援手,在他们的指导下,在大赛复赛中,我顺利拿到了说课与板书环节A级证书,正式进入了百佳语文教师的角逐。
二、育人智慧——底气从哪儿来
于老师说过:教学艺术不仅仅是解读教材的艺术,更是善待学生的艺术。读过张丽钧校长一篇短文《美丽的心》:
一位小学特级教师应邀到外地讲课。大礼堂里坐着上千名听课者。
学生是临时从附近学校里“借”来的,孩子们既兴奋又紧张。要读课文了,孩子们齐刷刷地举起了小手。
老师随意点了一个胖胖的男孩,这个孩子一开口就把句子念错了。老师柔声提醒他看清楚再念,他居然结巴起来。邻座一个男生忍不住笑了,举手想替这个同学读,但老师没有应允。老师耐心地鼓励胖男孩重新来。胖男孩的额头渗出了汗水,总算把那个句子念顺当了。老师示意他坐下,然后走到那个发笑的孩子身边,问他:“你想评价一下他的阅读吗?”那个男孩站起来,伶牙俐齿地说:“他急得出了满头大汗,才把一个句子念好。”老师说:“应该说,他为了念好一个句子,急得出了满头大汗———请你带个头,我们一起用掌声鼓励他一下,好吗?”
在我看来,这位非凡的老师给了弱者尊严,给了强者仁爱,更给了所有孩子看世界的眼睛。
的确,孩子不仅需要知识,而且需要理解和尊重,需要肯定和激励。这样的育人智慧哪里来?一曰读书。读了贾平凹的《我的小学》,魏巍的《我的老师》,刘绍棠的《师傅领进门》你就大概知道怎样做一名学生喜欢的语文老师。读了韩寒的《一次告别》你一定会告别之前种种不理智的做法,从而做好学生生命中的重要他人。二曰情怀。当然读书也是为了陶情怡性。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一定要做个有情人。“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心中藏着爱意和善意,有着民主和尊重,它一定会自然地流露。记得我曾带一个班五年,至六年级时,要分班了!消息传来,孩子们失魂落魄。看到当时的情形,我在深夜里给孩子们写下了这封信:
我亲爱的孩子们,分班结束了,我这颗没着没落的心怎么也平静不下来。原来的班级四分五裂。中午放学时,孩子们,你们呆在我的教室门前哭着不肯走,唉,一瞬间,我的眼泪也下来了。跟了我整整五年的孩子们啊,我又怎么舍得离开你们呢?下课的时候,我看见张唯唯趴在我们后窗张望,我不敢看她,一时间,我十分自责,对你们这帮孩子,我太不负责任了,我承诺过,要把你们送到中学。而今,仅剩关键的一年了,我却不能陪你们走到底!我太令大家失望了!但对你们来讲,换换老师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实验小学有特点有风格的老师太多了,如蜂酿蜜,倘若盯在一朵花上,所得必单调而有限。有机会师从其他老师,领略他们独具特色的教学艺术,就不会给自己的小学生涯留下遗憾。因此,孩子们,我们应该高兴才对。毕竟,我们在一起度过了五年快乐充实难忘的时光。结识新朋友,不忘老朋友。孩子们,我会一直关注你们,祝你们在新的班级开心快乐!
六十名学生要离开我了,但他们说,他们永远忘不了的是故事——我给他们讲的故事,读的故事,还有我和他们之间的故事。
我对学生讲的故事很多有古代的,有现代的,也有外国的。读的故事更多,因为可以从报刊中信手拈来,朗读一遍就可以进课堂了。学生喜欢听我朗诵,我能把故事中的人物读活。这些故事,有的我已经忘记了,学生们却记忆犹新。他们更记住了我和他们之间的故事——其实,有的算不上是故事,只是一个细节而已。张唯唯记住了有一次语文考试,考得不理想而掉“金豆豆”时,我跟她开的一个玩笑。宋阳记住了她一次数学没考及格而沮丧时,我对她讲的我小时候数学有时也考不及格的事。张钊的故事长一些:一次我带领全班学生到操场上玩,他翻单杠不幸摔破了头,我亲自送他到医院治疗,然后送他回家,并向他家长道歉的事……
当初我留给学生的只是一些爱的片段罢了,今天收获的却是温暖的回忆。
三、看家本领——在书法中悟道
教育的别名是影响。作为语文老师,要想吸引住学生,还得有自己的绝活。要么口才出众,妙语连珠;要么文思如泉,妙笔生花。我的优势是书法。回想近二十年自己的教学生涯,语文教学和书法成就竟是相辅相成,双线并进的。尽管偶尔此消彼长,但从未偏废其一。我的当老师虽是不得已的安排(家里姊妹多,读师范可以减轻家里负担),但今天细细回想,其实,幼年的我从接触书法开始,便对教人写字的人有种天生的好感。
打小生活在乡下,淳朴的乡民敬重文化人。我瘦瘦的三爷爷是村里唯一一位能舞文弄墨之人——一个小学校长。教学之余,为村民写春联、婚联、寿联、挽联乃至盖房写“今日上梁、大吉大利”,似乎成了他义不容辞的责任。每次写字,我都是他最忠实的观众,只要见他铺纸濡笔,七八岁的我就会跑上前,屏住呼吸看他一笔一划地书写。三爷爷似乎也挺喜欢我,写完字的边角余料,他慷慨地让我在上面涂鸦,这大概是我的书法启蒙。
四年级跟随父亲到县城上小学,在他的要求下,我每晚临《玄秘塔》一张。黄晕的灯光下,我专注地临帖,他在一旁专注地看。一张写完,他把我的“作品”端起,审视,品评。从他那不够专业的话语里我分明感受到他对文化的敬畏,便不敢马虎,写字越发用心。临帖一年半,春节放假回乡,父亲鼓励我写春联,我郑重其事地铺纸濡笔,写完往自家门口一贴,没想到在村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从此,我接过了三爷爷的笔墨,每年春节放假回家,为乡亲写春联就成了头等大事。书法能为守望相助的乡亲造福,我乐此不疲。
94年读师范,在康老师指导下练习颜体楷书。师范二年级代表学校参加河南省中专生书法演讲大赛,得了书法二等奖,全能二等奖(包括书法和演讲),能在毕业前夕的教学片断比赛中获一等奖,扎实的粉笔字的基本功也立下了功劳。
从教三年后,我嫁给了跟我一样喜欢书法的他。
在我们笑曰“容膝斋”的小屋里,卧室摆张桌子是他练书法的领地,客厅一角支一张小桌儿我在那儿练小楷。屋子虽小,但人生得一知己足矣!“胸藏万汇凭吞吐,笔力千钧任翕张”。初冬的清晨,他用汉简写“大江东去”,我以小楷在团扇上抄《湖心亭看雪》,纸上清景无限,心中感慨万端;有雨的时候,他用行书写《喜雨亭记》,我在水纹纸上抄《定风波》词,纸润笔健,字里行间便有了一份从容。
一部书法史就是一部中国文化史,我们自觉加强字外功夫的修炼,以书为伴,以书为友,以书为侣。“赌书消得泼茶香”。在阅读与书写中我们度过了最美好的青春年华。
多年的坚守与追求,我们在书法艺术上各有突破。2011年,我们双双入展全国第十届书法篆刻展。他获奖提名,我入展。我也于当年光荣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
书法,帮我们实现了自身价值。
及至我们的孩子也到了握笔书写的年龄,已过而立之年的我对书法有了新的感悟:文化不能遗传和移植,也不能复制和再生。书法需要童子功,必须从小培养。让书法陪伴每个孩子的成长是我的文化责任与历史使命。于是,在我的语文课堂上,识字、吟诵、书写是合而为一的,我们的吟诵课和书法课成了校园里一道靓丽的风景。“腹有诗书气自华”,我希望自己教出的孩子衣貌整洁、声音温厚、用语干净、逻辑清晰。举手投足透着一股书卷气,一颦一笑自有几分清雅。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我愿继续在教学园地里里修行!
此文写于2013年8月24日
我的三堂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