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九卷 虽一字不识,真诗人矣
八十三、代字过滥
【原文】吾乡诗有浙派,好用替代字,盖始于宋人,而成于厉樊榭。宋人如:“水泥行郭索,云木叫钩辀。”不过一蟹一鹧鸪耳。“岁暮苍官能自保,日高青女尚横陈。含风鸭绿鳞鳞起,弄日鹅黄袅袅垂。”不过松、霜、水、柳四物而已。瘦词谜语,了无馀味。樊榭在扬州马秋玉家,所见说部书多,好用僻典及零碎故事,有类《庶物异名疏》、《清异录》二种。董竹枝云:“偷将冷字骗商人。”责之是也。不知先生之诗,佳处全不在是。嗣后学者,遂以“瓶”为“军持”,“桥”为“略仢”,“箸”为“挟提”,“棉”为“芮温”,“提灯”为“悬火”,“风箱”为“扇”,“熨斗”为“热升”,“草屦”为“不借”;其他“青奴”、“黄奶”、“红友”、“绿卿”、“善哉”、“吉了”、“白甲”、“红丁”之类,数之可尽,味同嚼蜡。余按《世说》:“郝隆为桓温南部参军。三月三日作诗曰:‘隅跃清池。’桓问何物。曰:‘鱼也。’桓问:‘何以作蛮语?’曰:‘千里投公,才得蛮部参军,那得不作蛮语?’”此用替代字之滥觞。《文选》中诗,以“日”为“耀”,“灵风”为“商飊”,“月”为“蟾魄”,皆此类也。唐陈子昂出,始一洗而空之。
[译文]我的老家诗歌一行中有一个浙江派,好用替代的字,这都是从宋朝人开始的,在厉樊榭时广为流行。宋人有这样的诗句:“在水泥之中爬行,在云彩林间鸣叫。”不过说的螃蟹和鹧鸪。“冬天来了也能自我保护,太阳高升青楼女子还在睡着。风吹过来掀起一阵阵的绿鳞,袅袅垂着的是鹅黄色的枝条。”这不过写的是松、霜、水、柳四件东西罢了。搜寻古怪的词来捉迷藏,十分没有味道。樊榭在扬州马秋玉家,听说看的说部书多,喜爱用偏僻典故和零碎的故事,有点像《庶物异名疏》、《清异录》两种。董竹枝说:“偷写冷字来骗商人。”责备得很对。不知道先生的诗,好处都不在这上面。以后的学习的人,就把“瓶”说成“军持”,“桥”说成“略佝”,“箸”说成“挟提”,“棉”说成“芮温”,“提灯”说成“悬火”,“风箱”说成“扇聩”,“熨斗”说成“热升”,“草履”说成“不借”;其他的“青奴”、“黄奶”、红友”、“绿卿”、“善哉”、“吉了”、“白甲”、“红丁”之类,数起来都是劲,读起来味同嚼蜡。我查《世说》上记载:“郝隆为桓温南部的参军。三月三日作诗说:娵隅跃清池。'桓温问这是什么东西?回答说:‘是鱼。桓温问:为什么用蛮人的语言说?回答说:千里迢迢来投奔你,才作了蛮部的一参军,怎么能不说蛮语呢?”这都是用替代字的鼻祖。《文选》中的诗,把“日”说为“耀”,“灵风”说为“商飚”,“月”为“蟾魄”,都是这一类。唐代陈子昂出来后,才将这些东西一扫而空。
[笔记]袁枚老先生在这里,批评了“代字过滥”的诗坛现状。
吾乡诗有浙派,好用替代字,盖始于宋人,而成于厉樊榭。
宋人如:“水泥行郭索,云木叫钩辀。”
不过一蟹一鹧鸪耳。
“岁暮苍官能自保,日高青女尚横陈。含风鸭绿鳞鳞起,弄日鹅黄袅袅垂。”
不过松、霜、水、柳四物而已。
瘦词谜语,了无馀味。
樊榭在扬州马秋玉家,所见说部书多,好用僻典及零碎故事,有类《庶物异名疏》、《清异录》二种。
董竹枝云:“偷将冷字骗商人。”责之是也。
不知先生之诗,佳处全不在是。
嗣后学者,遂以“瓶”为“军持”,“桥”为“略仢”,“箸”为“挟提”,“棉”为“芮温”,“提灯”为“悬火”,“风箱”为“扇”,“熨斗”为“热升”,“草屦”为“不借”;其他“青奴”、“黄奶”、“红友”、“绿卿”、“善哉”、“吉了”、“白甲”、“红丁”之类,数之可尽,味同嚼蜡。
余按《世说》:“郝隆为桓温南部参军。三月三日作诗曰:‘隅跃清池。’桓问何物。曰:‘鱼也。’桓问:‘何以作蛮语?’曰:‘千里投公,才得蛮部参军,那得不作蛮语?’”
此用替代字之滥觞。
《文选》中诗,以“日”为“耀”,“灵风”为“商飊”,“月”为“蟾魄”,皆此类也。
唐陈子昂出,始一洗而空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