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大众文艺游 记散文特辑
《锦江街巷》234:往事回忆李劼人

《锦江街巷》234:往事回忆李劼人

作者: 完璧 | 来源:发表于2023-08-09 09:38 被阅读0次

《老成都》(连载)

(作者:袁庭栋;摄影: 完   璧; 编辑:完   璧)


【此文作于2010年】

        读曾智中先生的《李劼人的最后半年》一文,感慨良多。文中写到的有件事与我有关。文中写道:“说起自己珍爱的书籍,他对朋友就不大客气了。8月17日,李劼人致信孙次洲:‘孙次洲先生:若干年前您向我借的《圣教入川记》一书,是不是可以掷还了?请回信告知。’”孙次洲应当是孙次舟。孙先生当年是川大历史系的教授,已经年老体弱,没有给学生上课,他是当时四川史学界唯一一位发表过研究张献忠的论文的学者。我在川大读书的时候,曾经在校园中多次见过他瘦高的身影。当时,李劼人先生不是对朋友不客气,而是想把书要回来之后借给我用。

        我是1957年秋天考入川大历史系学习的,1959年春天,开始研究张献忠,两年后写成了《张献忠传论》一书的初稿,李劼人先生从报上知道了我的有关情况后,他让我的老师黄少荃转告我,愿意和我见面,谈谈张献忠问题。我非常高兴,这不仅是因为李先生的大名早已是如雷贯耳,而且据我当时所知,我朝思暮想的研究张献忠的重要参考书《圣教入川记》,在成都共有两部,一部在一位老师手中,但是他表示绝不外借,另一部就在李先生手中,但是我又不敢登门去借(要知道,他当时还是成都市副市长)。所以我按黄老师给我的地址给先生写了一封信,表示极愿聆听先生教诲,并想乞阅《圣教入川记》。现在我才知道,李先生见我的信之后就立即给孙次舟老师发出了上述信件,他是想支持鼓励我这个后生小子。极为遗憾的是,李先生很快就仙逝了,让我当时未能读到《圣教入川记》,更为重要的是,让我失去了一个瞻其风采、受其教益的机会,成为终生一大憾事。

        45年过去了,写出这篇小文,权作敬献在先生墓前的一柱馨香。

     (下篇:《钟灵毓秀菱角堰》)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锦江街巷》234:往事回忆李劼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oyed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