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几年前的一个周末,天气甚好,我约好友C出来聊天。
彼时,C即将步入婚姻,两个女生之间的话题自然少不了人生,理想,爱情,事业等。
C说,我想离开事业单位,想去大城市工作,可我怕我爸妈反对,他们会不放心。
C说,我想找一个彼此都有感觉的男生共度一生,我爸妈希望我找公务员,稳定踏实,让人放心。
C说:我不想那么早结婚,我还有未完成的梦想要去实现,我想去大城市看看,可我爸妈觉得女孩子要早点结婚生子,安稳度日才让人放心。
C从小就是别人家的孩子,乖巧懂事省心,学习好,性格好,听父母话。毕业后,工作生活恋爱都听从父母的意思,一路平安顺遂,从未有过任何波折,看起来的确让人放心。
在那个秋日的慵懒午后,我却隐约看到了这个别人家的优秀乖巧的孩子眼里的迷茫,懵懂,忐忑和不甘。只是当时的我们太过年轻,无法听从内心的声音,摆脱乖孩子的标签,替自己活一回。
随后,C仍然留在家乡小城,我选择南下深圳。同样是年轻懵懂的乖姑娘,也同样不谙世事的我,在南国这座大都市里摸爬滚打,跌跌撞撞,在千里之外的异乡开始工作,生活,交友。
我突然发现,除了学习,我什么都不懂, 什么都不会,家务不擅长,交友不擅长,生活常识空白,职场经验欠缺,除了一个乖乖女的头衔,其余什么都不是。
因为是乖乖女,所以那些在一线城市年轻人看来习以为常的生活,泡吧,蹦迪,喝酒,K歌,纹身,刺青,恋爱,同居,在我眼里,如同洪水猛兽一般的存在。我发自本能排斥抵制这些事情,觉得这不符合一个乖乖女应有的人设。
因为是乖乖女,我觉得平日里按时上班,周末在家呆着看书,写字,听英文,看电影,足够安全妥帖,也足够让家人放心。
于是,工作几年,除了在工作能力方面有所长进以外,在对未来的规划和对自己人生的掌控力度方面跟高中生无异。不懂礼尚往来,不懂人情世故,性格略微乖张倔强,却又带着一股疏离的气质。
我仍然会因为工作上的一点点委屈而落泪,也依然会为了别人一句有意无意的话而心绪难宁,依然学不会像那些职场白骨精一样游刃有余,也依然看不懂那些表面恭维背后隐藏的尔虞我诈,依然会想念家乡小城四季分明的春夏秋冬,也依然想念父母安稳平和的怀抱。
因为要成为父母眼里的乖孩子,我很少独自旅行,很少跟异性接触,虽然向往那些看遍大山大水,走遍天涯海角的姑娘,也羡慕那些跟异性称兄道弟,拿捏自如的姑娘,可骨子里的乖性一次又一次将我隔离于这个世界之外。
慢慢地,我也成为了从不让父母担心的乖孩子,也因为太过乖巧,没有多少社会经历,吃过亏,上过当,迷茫得在深夜里痛哭却不知路在何方。
我兀自想起了远在家乡小城的C姑娘,那也是一个从小乖到大的姑娘,听说她现在过得不好,听说她仍然跟父母住在一起,听说她还在原来那家濒临倒闭的单位做一份文员的工作,听说她的婚姻也岌岌可危。
我突然惊醒,我们这些从小到大的乖孩子,为什么在若干年后,面临毕业,工作,结婚,生子等重大选择时,如此迷茫焦虑,彷徨而不知所措,面临突变的环境和生活的挫折时,只会选择逃避远离,选择畏缩不前。
为什么我们读过那么多书,懂那么多大道理,依然过不好二十到三十的这十年。
仔细观察身边的女孩子,发现像我和小C这样的姑娘还真不少,从小在父母的关怀和宠爱下长大,循规蹈矩地生活,谨小慎微地交友,看似乖巧听话,让人无比放心,不会出任何差错,生活永远波澜不惊。
这些姑娘们,从小就被灌输“人性本善”,因此她们总倾向于以最善意的眼光来揣测人意,以最理想化的幻想来憧憬生活,即使掉进社会的大沼泽里,依然学不会如何跟人性对抗。
但这个世界的变化让人猝不及防,身处这个世界里的人们心绪思维千差万别,所谓的人性善恶美丑在不同的处境,不同的阶段也会呈现出不同的层次。父母亲友的眼界,知识水平,认知结构均有限,他们不能代替你做任何决定,你的牌只能握在自己手上。
因此,在当今社会,我认为乖姑娘的这个标签是应该要被撕掉的,我们不能因为乖巧就选择顺从,我们不能因为听话就埋葬自己的梦想,我们也不能因为怕父母担心就缩在他们编织的壳里屈服,不敢去探寻外面的世界。
因为,没见过大千世界的形形色色,没见过人性的魑魅魍魉,不足以谈人生。而一味听话的姑娘,只能乖巧一时,到最后有可能成为最不让人放心的那一类人。
相反我以为,那些不怎么温顺乖巧,见识过善恶,经历过悲欢的姑娘,才能深谙人性,不轻言放弃,也不轻易被左右,才能在纷繁的世界里游刃有余。
那些年纪轻轻,走南闯北,爬过最高的山,淌过最深的河,喝过最烈的酒,哭过,笑过,委屈过而后振作过的姑娘,生命才能呈现色彩斑斓的张力和质感,才能拥有无限的内涵和外延。
而她们,才是最让人放心的姑娘。
网友评论
我独自生长也觉得孤独,只是这长长的路上不自觉的给筑起了城墙,没有什么大不了,人总是要独自去面对这世间的一切。
看来得学着‘不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