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小追和李白谈诗(29)

作者: 日日昌 | 来源:发表于2018-08-20 12:02 被阅读7次

    十七、梦中之诗(下)

    “这天姥山可真高啊!连四万八千丈的天台山都要拜倒在它的脚下。”腾小追感叹道,“‘天台四万八千丈’……怎么这么熟悉……噢,想起来了!‘尔来四万八千岁’——好像是《蜀道难》里面的吧?”

    “对。这两句是有点像。”

    “它们用了同一个数字。”腾小追说,“以前我还以为你们唐朝人算术好呢,现在看来也很一般。”

    “怎么?”

    “你们在称呼里、诗句里用了很多数字,让人眼花缭乱。可是仔细一看,你们就会固定用那几个数字,也就是小学生的水平!”

    “就会用几个数字?哪几个数字?”

    “小的数字有‘一’‘三’‘九’,大的有‘三百’‘三千’‘三万六千’‘四万八千’,就这么几个!”腾小追有些不屑地说,“只要知道这几个数字,写诗就没问题了!”

    “哦?是吗?”

    “不信我给你查一下!”腾小追拿出手机查找,接着开始列举,“用数字‘一’的有:‘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又一杯’‘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用数字‘三’的有:‘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用数字‘九’的有:‘今来一登望,如上九天游’‘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腾小追抬头对李白说:“这是小的数字,我再给你查几个大的数字。用数字‘三百’的有:‘挂流三百丈,喷壑数十里’‘穷愁千万端,美酒三百杯’。用数字‘三千’的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十月三千里,郎行几岁归’。用数字‘三万六千’的有:‘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三万六千日,夜夜当秉烛’。用数字‘四万八千’的有:‘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腾小追总结说:“你看,这不就这么六七个数字来回用吗?有人统计了一下,发现你有23首诗用了数字‘三千’,说你言必称‘三千’,都快成了口头禅。还有人看你喜欢用‘四万八千’,甚至问‘四万八千’是什么梗。是啊,我也想知道,这‘四万八千’到底是什么梗?”

    “‘梗’是什么意思?”

    “噢,‘梗’就是笑点的意思,也可以指来源、典故。”腾小追解释说,“就是想问你,这‘四万八千’有什么来历、是什么典故。”

    “如此说来,这里面还真没什么梗。”李白说,“其实你刚才有点抬举我了,说我会用六七个数字,实际上我只用了两个数字,恐怕连小学生的水平也达不到!”

    “只用了两个数字?”

    “其实我只用了 ‘一’和‘三’这两个数字,至于你说的其他数字‘九’‘三百’‘三千’‘三万六千’‘四万八千’,它们都是‘三’的倍数,可以算在‘三’里面。”

    “我发现我们好像是在上算术课,这哪像是在讨论诗文哪!”腾小追笑着说,“我只是想知道,有那么多的数字,大的小的都有,你为什么只用这几个?这不是太单调了吗?”

    李白略微思索了一下,说:“这要说起来嘛,也能找出几条理由,或者叫‘梗’也行。首先,这跟我们民族的数字使用习惯有关。‘一’是起始的数,当然很重要;‘三’表示很多;‘九’表示极多。这都形成了固定的表达习惯,所以就沿用下来了。你去看一下成语、俗语就知道了,含有这几个数字的非常多。”

    “嗯,这是第一个原因,那第二个呢?”腾小追问道。

    “第二,和我们追求完美的心理有关。这几个数字,小的和谐、简洁,大的整齐、平稳,疏密有致,大小适中,不高不低,易记易诵,正好暗合了人的这种心理,容易为人们采用。”

    “我知道了,这好像就是内在的审美心理。”腾小追没想到自己能说出这么高大上的话,觉得有点莫名其妙。

    李白继续说道:“第三,和诗的要求有关。诗句要短小精悍,还要讲究平仄、押韵。所以在使用数字时就要尽量选择那些精炼的、符合平仄要求的。像‘三万六千’‘四万八千’这类数字,结构工整,内部平仄相对,放到诗句里容易协调,用的就比较多。”

    “我明白了,使用习惯和追求完美,决定了这几个数字被经常使用,大家都爱这样用。¬——这是语文,不是算术。”腾小追说,好像是在给李白平反。

    “真明白了?”李白故意又问了一遍,他逗腾小追,“你给我们平反了?我们不是小学生水平了吧?”

    “我那是夸张!”腾小追不好意思地说,“你会用夸张,我也会!”

    说到这儿,腾小追盯着“天台四万八千丈”这句诗看了一会儿,说:“不过,说到夸张,你绝对是大师,谁也没有你敢夸、能夸!”

    “你又发现什么问题了?”李白觉得腾小追话里有话。

    “你知道你把天台山的高度夸大到什么程度了吗?”

    “肯定是很高很高。夸张不就是要起到这样的作用吗?就是要夸大到不合常理的程度,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好,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你有多敢夸。这里需要用一点简单的算术。” 腾小追故意盯着李白说,“小学水平的……”

    李白笑着说:“你刚给我们平反,又后悔了?”

    “确实是小学水平的算术!你看我给你算,”腾小追拿出手机查了几个数据,然后开始计算:“按照你的说法,天台山高48000丈,一丈等于十尺,那就是480000尺;你们唐朝的一尺大约等于0.3米,480000尺就是144000米,也就是144公里!可地球上最高的珠穆朗玛峰也只有8844.43米,你的天台山竟然有16个珠穆朗玛峰那么高!”

    “啊!这么高!”李白听了腾小追的计算结果很吃惊,“我是挺敢夸哈!”

    “不只是这个,‘尔来四万八千岁’也有问题。”腾小追进一步说。

    “看来这‘四万八千’没少给我惹麻烦。”李白戏谑地说,“说给我听听,小追。这回还要用小学算术吗?”

    腾小追笑了,说:“看来我应该总结一个‘算术作诗法’。”他接着说:“这个连小学算术都不需要,只需要一点历史知识就行了,懂一点人类进化史就更好了。”

    “这好像比小学算术还难!”李白故意夸张地说。

    腾小追看着手机说:“现在一般认为,我们中国的远古时期,也就是三皇五帝时期,最早开始于一万多年以前,不会比两万年前更早。而你在《蜀道难》中提到的古蜀国蚕丛和鱼凫,比三皇五帝要晚得多,无论如何离现在不可能超过两万年,‘尔来四万八千岁’都是它的两倍多了。”

    腾小追停下来,继续在手机上查找:“我查了一下,四万八千年前属于旧石器时代后期,那时候的人还是晚期智人呢,那可真是太久远了!”

    “什么旧石器新石器的,都把我弄糊涂了!这比小学算术可难多了!”腾小追知道李白肯定没学过进化史,这些内容他听不懂。

    “就是说,四万八千年太遥远了!”腾小追说,“当然,你如此夸张也没有错,夸张就是要突破常识、引人注目嘛!不过我想,如果你知道了这些常识,你的夸张可能会更有分寸、更合适。”

    “看来这夸饰里面还是很有学问的,不但要敢夸、能夸,还要会夸。”李白说,“我们继续吧。”原来他急着要看诗里的梦境。

    “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腾小追和李白谈诗(29)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qdgb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