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培训的一部分职能是支持业务,很多公司就直接请业务大牛们担起授课重任,培训人“不懂业务”,所以业务类课程,就要全部交给业务大牛。
这似乎非常合理。
然而“合理”就是陷阱藏匿的土壤,“合理的”不一定最好的解决方案,也有可能是在挖坑。培训管理者把授课这件事全权委托给业务大牛,这里有什么隐患呢?
出色的演讲家就能干好培训?
了解培训师能力模型或者了解教育学的人都知道,上台演讲只是培训工作的一小部分,甚至只能算是教学呈现的一种形式。
为什么采取这种形式,这一步骤的目的是什么,最终要什么效果,后续还有什么动作跟进……一次完整的学习设计远远不止“讲师讲了什么”这么简单。
这些问题就超出了业务大牛“完成授课”的职责范围,这不是他们的所长。
放弃培训目标的达成,不计培训效果,最终就会变成“你只是组个团”,“我只是来捧个场”的闹剧。
讲成什么样算什么样
很多公司的做法是缺的任何业务知识都找业务大牛来讲,讲成什么样算什么样。以“经理的角色转型”为例,业务大牛最终呈现的很有可能只是经理的岗位职责,这样讲没有解决“转型”的关键问题,转型的关键在于经理与大头兵的对比,只有这样才能让学员有深刻体会,才能认识到“经理”的盲区,否则就是过了一遍岗位职责,蜻蜓点水,不解决问题。然而业务大牛是没有这种课程诊断能力的,这种全部交给业务大牛的说法缺少课程研发(课程设计)的关键环节。
课件没有发挥实质性作用
业务大牛有很多干货,所以他可以停留在一页幻灯片上讲半个小时,而有的幻灯片则一带而过,更有甚者拿着二十年不变的课件一直讲,课件的排版与美化更是永远的“不重要,且不紧急”……课件完全失去了提示功能。
授课时间难以控制
另外一个问题是,有大牛讲课的时间不好控制,严重超时和过早结束都会影响培训的整个进程,这个时候怎样应变是最考验培训组织方的时候。
一百个人有一百二十种讲法
业务大牛结合自己的经验讲课,每个人的经历和告知都不同,所以可能上次A讲的内容学员很受启发,下次B讲的内容学员就无感。
可是100人怎么讲出120种课呢?
这就要说到讲师心理。授课是件体力活,如果每次都讲一样的内容,那还有什么意思,君不见好多业务大牛就是得意的自诩“每次我都能讲出新花样来!”
讲师爽了,学员成了试验品。
组织经验会被人带走
一个深刻的问题是,靠每次攒局临时把业务大牛召集起来讲课,他们的宝贵经验就只是他们的,不是组织的,如果他们离开公司,宝贵的经验也将流失。这个问题可能不明显,却事关重大。
业务课程怎么做?
以“取之业务,用之业务”为目的,培训管理者可以尝试的动作有:
内容:萃取组织经验,保证业务最需要的最有价值的经验保留下来,做成定制化的本土化的课程,通过微课视频、课程ppt等形式有的保存在企业课程库里,授权给业绩好、有意愿、有能力的业务专家,把他们包装成明星讲师。
人:建立兼职讲师训练营,从授课技巧、控场能力等方面把业务大牛培养成“懂学员”、“对授课效果负责”的讲师,而不是“讲完拍屁股就走”的客人。
机制:建立兼职讲师队伍的激励机制,授课奖励、效果评估、造星工厂、晋级通道都可以尝试,好玩才有人玩。
以上就是对如何做业务类课程和如何把业务大牛发展成讲师的思考,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