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最后还是当了皇帝。
他小心翼翼地从曹操手中接过半壁江山。
他亲手结束了大汉王朝的统治。
他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
在他称帝的幕后,隐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
公元220年,历时四百年的大汉王朝正式宣告灭亡。
亲手终结汉王朝统治的人,名叫曹丕。
曹丕是一个很神秘的人。
无论《三国志》还是《三国演义》,都对曹丕刻画的十分模糊。
他有着怎样的性格?是阴险?是沉稳?是狠毒?还是多情?
《三国志•魏书•文帝纪》中,开篇就说曹丕是魏国太子,然而他究竟是怎么当上太子的,这么重要的事情,调皮的陈寿却只字未提。
我们只能通过其他相关人物的传记,以及裴松之的注解,拼凑出一个相对完整的曹丕。
值得庆幸的是:曹丕是魏晋时期举足轻重的文学家,他曾写过一篇《自叙》。
既然史书上不介绍自己,那就自我介绍喽!
虽然这篇《自叙》存在“装逼”嫌疑,但仍然有一定参考价值。
曹丕是曹操正妻卞夫人的长子,但最初并不是曹操真正意义上的大儿子。
曹操的大儿子叫曹昂,在宛城之战时,曹昂为保护曹操而战死。
当时曹丕只有十岁,他回忆说:自己那个时候要不是及时骑马逃出宛城,也会死于乱军之中。
由此可见,虽然是曹操的儿子,但是曹丕的童年过得并不是很安稳。
所以年幼的曹丕不得不在舞文弄墨的同时,也要学会舞刀弄枪,他是在马背上长大的。
而他的弟弟曹植则成长在曹操相对安稳的时期,所以曹植不用把心思过多的花在习武上,这让曹植成为一个十足的文人。
文武双修,使得曹丕在“继承人争夺战”中获得了一个重要的加分项。
在当时,谁赢得了这场“继承人争夺战”,就意味着谁将要继承全天下最大的权力!
其实在继承人这个问题上,曹操本没有什么忧虑。
因为自己有大儿子曹昂,这是他的法定接班人,也是他重点培养的对象。
即便曹昂死后,曹操都没有很担心,因为他还有一个十分中意的小儿子:曹冲。
没错,就是小学课本里给大象测体重的那个曹冲。
然而曹冲只活了十三岁就不幸夭折!
曹冲死后,曹操悲痛欲绝。曹丕去安慰父亲,曹操却当着所有儿子的面说出了这样的话:
此我之不幸,而汝曹之幸也!
意思就是:曹冲不死,你们哪个人有机会接我的班?
曹冲死于赤壁之战那一年,想来那应该是曹操一生中最痛苦的一年,那一年他已经53岁!
所以,选谁来当继承人的问题必须提上议程!
然而一向果断的曹操,却在这个问题上迟迟没有做出决定。
曹操有25个儿子,当时的人气选手有这样三个人:
1号选手曹丕,是一个能文能武全方位发展且志向远大的有为青年;
2号选手曹植,是一个才气纵横的文艺青年,深得士人阶层的心;
3号选手曹彰,是一个粗鲁的套马汉子,手握兵权,在军队享中有很高声望。
曹操知道自己死后将会留下半个天下,这半个天下要是交给曹彰,那么长江以北都会成为套马汉子的游牧场!
所以在“继承人争夺战”之初,曹彰就已经被淘汰了。
这样一来,候选者就只剩下曹丕和曹植两个人。
三国历史上的一场年度大戏《来自曹操的继承者们》正式上演!
导演:曹操。
领衔主演:曹丕、曹植。
曹丕粉丝后援团:史称“太子四友”的司马懿、陈群等人,以及曹丕的老师贾诩。
曹植粉丝后援团:杨修、丁仪等人。
这场演出的盛况就像薛之谦的歌词一样:“该配合你演出的我尽力在表演”、“其实台下的观众就我一个。”
导演曹操为这两个主演安排了哪些表演场景呢?
场景:你的爸爸将要出远门,你将如何表现?
曹丕是这么演的:没啥表现,跪地上就是哭!表现出自己的孝顺仁厚。
曹植是这么演的:慷慨激昂地赋诗一首,为爸爸送行。虽然有装逼之嫌,但是爸爸听了很高兴。
对于这个场景,可以说两个演员演的都很到位。
场景升级:你的爸爸将要出远门,让你去送行,但是保安不放行,你将如何表现?
曹丕是这么演的:爸爸我要去送你啊!可他不让我出去!爸爸咋整啊!我都急哭了!但保安不放行是职责所在,最后自己只能乖乖回去。
曹植是这么演的:奶奶的!我要去送我爸,你敢拦我?!杀了你丫的!最后真把保安杀了!
对于这个场景,曹丕显然没有曹植表演的有张力,似乎胜利的天平更加偏向于曹植了。
不过没关系,除了导演的安排,演员们还可以给自己加戏啊!
曹丕和曹植都是怎么给自己加戏的呢?
曹丕在台上台下都努力维护着自己节俭勤奋的人设,不让自己传出任何绯闻。
而曹植在台下却尽情的放飞自我:酗酒、约炮、耍大牌。绯闻频出。
曹植最终给自己加了一场险些送命的戏:夜闯司马门!
至此,这场年度宫斗大戏,以曹丕胜利而剧终。
其实,就算没有这些试戏、加戏的环节,曹丕都注定是接班人,为什么呢?
首先,曹丕是法定继承人。
古时候讲究“立长不立幼”,曹昂不在了,曹丕成为曹操最大的儿子,接班人自然就是曹丕。
在曹操犹豫不决的时候,是贾诩提醒曹操,不要步袁绍和刘表的后尘。
袁绍和刘表正是因为在继承人的问题上,舍弃了长子,最终导致权力分散乃至势力覆灭。贾诩的提醒,让曹操坚定了立曹丕为太子的决心。
其次,曹植的能力远不及曹丕。
曹丕成长在天下最乱的时候,在战争中长大,受战火的洗礼。他清楚的知道天下纷乱的原因是什么,对于稳固乱世他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而曹植则在衣食无忧的环境中长大,他就是一个有文化的富二代。他爸爸是曹操,他谁都不在乎。这给他提供了一个完美的环境,让他有机会专注于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但是治国论政他是没什么见解的。
知子莫若父,自己的儿子几斤几两曹操比谁都清楚,为什么他还会在曹丕和曹植间犹豫不决呢?
因为文人身份的曹植深得天下士人之心。
要知道曹操毕生都在努力改善自己和士人阶层的关系,而自己竟然有一个儿子,生下来就和士人阶层打成一片,这不得不引起曹操的重视。曹操不止一次差一点就把曹植选为自己的接班人。
一个有治国之才,一个是士人领袖,晚年的曹操真的很难选择。
最终,历史选择了曹丕!
成功上位的曹丕,顺理成章的在曹操死后当上新一任魏王。
成为魏王的曹丕,脱下戏服,揭下假面,展示出自己不需要隐藏的野心,以及他阴狠的一面!
获得了绝对的权力之后,曹丕终于有时间和那些跟自己有过节的人算算账。
他杀掉了曾经帮曹植跟自己作对的丁仪,好在曹操已经帮曹丕把杨修弄死了,不然杨修也许会死得更惨;
他的弟弟曹彰死的不明不白。据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记载,曹彰曾对曹丕成为魏王颇有微词。《三国志》中说曹彰是病死的,而一个强壮如虎正值壮年的老爷们,怎么可能好端端的就病死呢?所以后世有很多声音说曹彰实为曹丕毒死的;
曹丕还找了个理由想要弄死自己的叔叔曹洪,原因是当年曹丕有求于曹洪,而曹洪没搭理他。
报仇消恨只是一方面,曹丕始终都没有忘记自己人生中的头等大事!
他做魏王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改元。
汉献帝迎来自己皇帝生涯中的最后一个年号:延康。
这预示着离曹丕称帝的日子已经不远了!
那么,曹丕是如何顺利当上皇帝的呢?
首先,曹操已经为自己的接班人铺好了路,曹丕称帝是注定的。
深有远见的曹操,为自己的接班人培养了一大批治国之才。
其中代表人物是钟繇。
钟繇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他是典型的“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的人物。到了曹丕时代,钟繇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已经成为天下士人的代表,有着极高的威望和影响力。最重要的是,钟繇始终都忠于曹家而不是汉家。钟繇死后,他的儿子钟会成为魏国后期的核心人才。
除此之外曹操已经为称帝准备好一切物质条件。
曹操获得了“魏王”这个称号,这是称帝的必要条件!曹操死后自己的接班人可以直接继承这个称号,不用再费力去争取,省去了很多麻烦;
洛阳一直是曹操心仪的建都之地,汉末洛阳饱受战乱摧残,一直以来曹操从未停止对洛阳的修缮,他最后死都死在洛阳。
应有的称号都给你准备好了,连都城也给你修建的差不多了,就差亲手把皇冠带到你头上了!
所以,曹丕还不称帝,等什么呢?
其次,老一代士人衰落,新一代士人崛起。
曹操为什么一生都没有称帝?因为舆论不允许,详见《袁术都敢称帝,曹操怕什么?》。
当时的舆论掌握在谁的手里?掌握在士人阶层的手里。
需要注意的一点是:那些强烈反对曹操的士人代表,基本上都是曹操的同龄人甚至是曹操父辈那一代。
曹操66岁去世,连曹操自己都挺不住了,反对他的那些人又能长寿到哪去呢?
所以到了曹丕这一代,反对曹丕称帝的声音实际上已经没有那么强烈了,因为士人代表已经换了一代。
新一代的士人代表都是些什么人呢?比如前面提到的钟繇,再比如司马懿、陈群。他们要么认可曹家的统治地位,要么就和曹丕是同龄人。
所以曹丕称帝的时候,阻力其实已经很小了。
再次,当时的舆论导向发生了改变。
曹丕当上魏王的时候,孙权和刘备正在闹别扭。
孙权背后捅刀子,搞死了关羽,彻底占领了整个荆州。这让刘备很火大,随时都有可能去揍孙权。所以孙权急需曹丕当自己的盟友,就算不当盟友都没关系,至少刘备揍自己的时候你曹丕别再来踹一脚就行!
为了表示自己的诚意,孙权公开向魏王曹丕俯首称臣。
曹丕心里别提多爽了,他表示:“好啦!好啦!老孙啊,我就收下你这个小弟吧!尽管去跟刘备干,大哥支持你!”
来自对手的臣服,在当时无疑给曹丕称帝营造了很好的舆论环境。
最后,最重要的一点,曹丕完美的缓解了自己和士人阶层的矛盾。
曹丕的小伙伴陈群,在自己上位的路上给自己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而陈群对曹丕最大的帮助,是他以士人的角度,从士人的利益出发,为曹丕制定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九品中正制”。
从某种角度说,九品中正制的制定,在当时就是为了拍士族的马屁。笼络了天下士族的心,还怕士人们反对自己称帝吗?
但是不得不说这个马屁拍的十分有技术含量,拍的很到位。
这里简单解释一下九品中正制的内容:
就好比当时的国家是一个大型的娱乐公司,这家公司要培养明星,于是在全国省、市、县各地区都安排了大大小小的星探。县一级的星探发现了明星之后要交给市一级的星探审查,市一级审查通过之后再交给省级审查,最后被推荐到中央的明星就有机会成为天王级别的巨星。而不同的明星被分为九个等级,一线大腕注定名利双收,九线小咖就通过发发微博不断积累人气,没准两年之后就变八线明星了呢!
这些明星就是曹丕时代的士人,九品中正制规定:士人不论出身,不分贵贱,都有机会被推荐到中央。
当时的星探们也有一个官方的称谓,叫做中正官。
九品中正制让当时的士族得以世代为官变得更具合法性,同时又让很大一部分出身卑微的知识分子有机会走入仕途。既满足了士族的利益,又响应了天下士人强烈的呼声。
不过在之后的具体实施过程中,九品中正制变了味儿,直接导致晋代“门阀政治”的诞生。当然这是后话,这里表过不提。
在当时,曹丕拍马屁拍得士族代表们很舒服。
他们纷纷表示:“曹丕这小子比他爹会来事啊!跟他混准没跑!汉献帝什么的都去死吧!”
有了士族的支持,曹丕的帝王之路再没什么阻碍。
万事俱备,公元220年,曹丕在汉献帝的“命令”下正式建国。国号魏,改元黄初,建都洛阳。曹丕开始了自己历时七年的皇帝生涯。
七年的执政时间里,曹丕实现了对北方进一步的统一,加强中央集权,稳固国土,复兴农业。
执政期间,为了完成统一大业,他曾两次攻打孙权,但都没有取得十分出色的战绩,无功而返。
在曹丕称帝不久之后,益州的刘备也宣布建国,国号汉,史称蜀汉。
曹丕称帝九年之后,孙权建国,国号吴。
真正意义上的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
不过孙权称帝的时候,曹丕已经去世了。
《三国志》中,陈寿给了曹丕极高的评价:
文帝天资文藻,下笔成章,博闻强识,才艺兼该;若加之旷大之度,励以公平之诚,迈志存道,克广德心,则古之贤主,何远之有哉!
曹丕死后,托孤给司马懿、陈群等人。
他永远都不会知道,自己最信任的小伙伴,日后将对他的帝国做出什么样的事情!
【下期预告】文中已经提到贾诩,是时候来聊一聊这个人啦!
他是三国历史中最潇洒的一个人,在乱世中游走一生,奇谋无数,最后深藏功与名!
贾诩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他又有哪些令人拍手叫绝的事迹?
【敬请期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