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钟杰班主任成长学院
震撼心灵  激发生命----读万玮老师的《班主任兵法3----震

震撼心灵  激发生命----读万玮老师的《班主任兵法3----震

作者: 3baf3774d733 | 来源:发表于2023-04-09 01:27 被阅读0次

    在当代,如果你的教育不能震撼学生的心灵,那么你就没有资格走上讲台!

    ----叶澜教授

    近日,在省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风华主任的引荐下,我读完了万玮老师的著作《班主任兵法3----震撼教育36计》。每读完一本书,都是一次思想上的洗礼,这次也不例外,通过阅读本书,我对教育学生、班级管理有了更深的体会,更高的认知。

       万玮老师,毕业于复旦大学数学系,1996年起进入上海市浦东新区平和双语学校工作,历任数学教师、班主任、年级组长、中学部副主任,现担任平和双语学校校长。曾获2000年浦东新区“青年岗位能手”称号,2003年开始在《班主任》、《教师博览》、《中国教师报》、《成长》、《福建教育》、《新教育》等报刊杂志上发表文章。《班主任兵法》等系列文字被众多教育论坛广为转载。。

    一提到教育,人们往往认为教育应该是温情的、感化的、慈爱的,而本书所提的震撼教育仿佛有点反其道而行之的意味。那么,什么是震撼教育呢?在本书的上篇,作者着重进行了介绍。震撼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活动,与普通教育方式不同的是,它突出体现了“震撼”的作用,对于受教育者来说,它如醍醐灌顶,直指人心。它不是潺潺流水,幽远流长,也不是和风细雨,润物无声,而是暴风骤雨,电闪雷鸣。它或者在一瞬间让人豁然开朗,或者让人在痛苦中反思,痛定思痛,奋发图强。震撼教育有三个特征:第一个特征,教育设计聚集于教育目的。只有聚焦于一点,才能达到震撼的效果;第二个特征,教育者的心灵受到感动或者震动。感动和震动都能起到启发学生心灵的作用,但在具体实践中,第二种方式往往为教育者忽略,以至于一谈起教育,就必然披着温情的面纱,严厉与严格的方式往往不为教育者所采用;第三个特征,教育的效果是在一瞬间实现的。教育的设计过程可以很复杂,教育行为的实施也许需要很长时间,但是,教育目标的实现就在一瞬间,也就是心灵受到震撼的那一刹那。

    真正的震撼教育应该具“一语惊醒梦中人”的效果,那一刻,如同醍醐灌顶,心中豁然开朗。它不仅存在于校园中,也广泛存在于生活和家庭中。

    如何实施震撼教育呢?万老师说,震撼教育在实施过程中有四种策略模式。分别是极致行为策略、相反预期策略、自然惩罚策略以及高峰体验策略。并在下篇分别列举了案例,共36个,也正是书名中“36计”的由来。36个案例中,我对极致行为策略中的“暴雨筛”“苦肉计”和自然惩罚策略中的“太极功”印象极为深刻。

    暴雨筛取名于毕淑敏的一篇同名短文。文中的主人公,35岁时考上了一所夜大学。每天下班后要穿越一条街道去读书。一天傍晚,台风突然来了,朋友在犹豫要不要去上课。那时,电话还不普及,犹豫片刻后,她冲出了屋门。好不容易到了学校,贴身的衣服已经像海带一般冷硬,牙齿像上了发条似的打战。没想到看门的老人说,从老师到学生,只有她一个人来。那一瞬,她非常绝望。不单是极端的辛苦化为泡沫,更有无穷的委屈和沮丧。老人把她请进屋,说道:“所有学生里,只有你一个人来上学了。看,暴雨是一个筛子。胆小的、思前想后的,都被它筛了下去,留下了最有胆量和最不怕吃苦的人。”从那以后,她便多了自信,然后一步一步走向了成功。文中主人公后来的成功源于她的自信,而她的自信源自那一天的离奇际遇。突如其来的台风、暴雨考验的其实是一个人内心的坚强信念----我要读书!结果呢?“那一瞬,好似空中打了一个闪电,我的心被照得雪亮。”这种震撼一生难忘。

    当学生面对困难畏惧、退缩时,教师所要做的不仅仅是保护他、安慰他,更要鼓励他勇于接受挑战,在迎击风雨中锻炼他,使他变得更强大。一个月前,我所教年级的学生去青少年素质教育实践基础研学一周。在此期间,有的学生不习惯当地的饭食导致晚上挨饿,大胆点的学生去找老师要吃的,再加上天气寒冷,学生们显得愈发可怜。有的班主任给学生买了一些面包、火腿肠等零食,我狠了狠心坚决不买,我认为这些孩子平时养尊处优习惯了,吃苦体验一下也是好事,苦难是一所好的大学,能磨练人的意志,何况他们的境况离苦难还差得远。现在想想,我当时的做法就属于极致行为策略。

    “苦肉计”中的父亲因为儿子撒谎,说到:“我非常生气,但不是生你的气,而是生我自己的气。我想,我是一个不称职的父亲,我让你感到对我撒谎比说实话更有必要。我要步行回家,好在路上深刻反思自己这些年来子女教育方面的失误。”无论儿子如何央求、抗议、道歉,父亲都置之不理,坚持走完20英里的路程。文中的父亲通过这样的一种极端行为使儿子明白撒谎是一件不可饶恕的过错,作为父亲是绝对不能容忍的。这是一个典型的震撼教育案例,属于极致行为策略。其中,让我深受震撼的,不仅是儿子角度的感受,还有作为一名教育者和妈妈,我也深深震撼于这位父亲在面对孩子问题时对自己的归因,而不仅仅是责怪批评孩子。我也被震撼教育了一把,感受到了震撼教育的威力。

    自然惩罚策略中的“太极功”,是指对于学生的非分要求,教师顺势而为,不直接反对,却绵里藏针,使学生最终明白教师的苦心。通过此案例的展示,我联想到班内最近令我头疼的卫生问题,一天两次打扫得还算不错,但总是保持不好,几乎每次课间一进去教室,满地都是纸片,屡禁不止。安排了保洁员,也不起作用。从案例中我想到了对策,你扔我捡,你再扔我再捡,不动声色地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醒悟。

    本书虽命名为36计,但绝不仅限于36计,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应该触类旁通、随机应变,相信每个人会创造出属于自己的36计。

    另外,通过阅读本书,我对“惩罚”也有了更清晰的认知。如今赏识教育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教育方式,当赏识教育越来越成为共识和常态的时候,关于教育中是否需要惩罚以及如何实施惩罚的问题同时成为许多老师的困惑。捷克著名教育家、教育科学的奠基人夸美纽斯认为:“惩罚是必需的,学校没有惩罚犹如磨盘没有水。学生如果在犯错的时候,教育者或视而不见,或轻描淡写,或隔靴搔痒等,就会打乱学生的心理平衡,使其侥幸心理得逞,使其放纵自己的错误行为,失去辨别是非的能力,这对其发展、成长是有害的。”美国教育家和儿童学家詹姆斯多布森说道:“许多人犯罪,正是老师从未严格要求学生、制止学生的不良行为、教会学生控制自己冲动的结果,而且这些学生一部分也正是出自娇生惯养的家庭。”今天,绝大多数的教师都认可,在教育中,既需要对学生进行赏识,也需要通过适当的惩罚以给学生挫折教育,二者缺一不可。赏识的方式比较温和,它类似于感化,使人轻松愉悦,带来积极的心理体验,而惩罚则一定会震撼学生的心灵。当我们承认“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时,我们也必须同时接受“只有感化没有震撼的教育也是不完整的教育”这一观点。

    震撼是一种策略,目的是教育人,基础是感化,前提是爱。归根结底,震撼教育也是爱的教育。震撼教育是理性思考的产物。一个理性的教育工作者常常会设身处地地站在孩子的立场,理解孩子的心理感受,模拟他的反应。这样,他就可以甄别哪些教育方式是有益的,而哪些是有害的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震撼心灵  激发生命----读万玮老师的《班主任兵法3----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uzvd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