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有意思浅秋文学
长生不老逍遥仙——道教和道士(二)

长生不老逍遥仙——道教和道士(二)

作者: 陈迹 | 来源:发表于2019-04-14 07:27 被阅读310次

上篇讲道教起源,这次讲道教的发展及形成的派系。首先道教的发展和朝代更替有一定的联系。

在汉朝初期,朝延以“黄老学说”治国,黄指“黄帝”,老指“老子”。他们讲究的是天人合一,无为不争,这个学说也是从战国时期发展而来的。到了汉武大帝时,他推崇长生,想寻找仙丹以求不死。于是世间方士盛行。

到了东汉年间,张良之世孙——张道陵信奉老子,带领弟子云游名山,寻仙问道,在四川建立了天师道,以老子的《道德经》为教义。

在天师道中,人们只用五斗米供奉就可归教,所以又称为“五斗米道”。他和儿子张衡、孙子张鲁合称“三张”。东汉未年张鲁在汉中曾建立起政教合一的政权,统治长达三十多年,后来张鲁降于曹操,天师道教义就开始传播到内地,并不断发展,风靡长久。王羲之的家族就信奉天师道,当然那时的天师道和现在大为不同了。

与此同时,中原的张角、张宝、张梁“三张”创建了“太平道”,以《太平经》为道义,提出“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发动了农民起义,然而被汉朝所镇压,太平道也随之而散。

东汉未年的道教是在百姓大众中传播,并以符水咒语为人治病,宣传因果报应,号称救治危世而致太平,得到群众支持,因而流传较广。

到了魏晋时期,社会风气为之一变,尤其是社会动荡,战乱频繁,士族崇尚清谈玄学,认为人生苦短,浮生易逝。人们追求享乐,寻求长生,因而道教又披上了修道成仙的外衣,在上层社会发展起來。

这时的炼丹派葛洪总结了前人的各种丹方,著有《抱朴子—内篇》。葛洪乃三国方士葛玄之侄孙,师从郑隐,他曾受封为关内侯,后隐居罗浮山炼丹。金丹术从此壮大,因为是靠服用外丹而期解尸成仙的,所以称为外丹派。因为道教有“化羽成仙”一说,方士道士又称为羽人,羽士,羽客等。

炼丹派虽未炼成仙丹,却对我国的医学,化学,文学作出重大贡献。此学派的著名人物有:葛洪,扁鹊,孙思邈等,这些人都是医学大家,写下不少医学著作,促进了我国的内外科的发展。

到了南北朝时期,朝延运用宗教来麻痹民众,以期安定,所以此时的宗教发展比较迅速,佛、道、儒处于竞争状态,又互有影响。

葛洪的《抱朴子》对民间的道教进行改革和完善,把儒家的一些忠孝纲常理论引入教义,为道教的正统化、合法化提出了依据。

北魏时期,道教的寇谦之得到北魏皇帝太武帝支持,鼓动朝延灭佛,反对“三张”,改革了天师道,建立了北天师道。南朝宋的陆修静发展“三张”和葛洪的理论,建立南天师道,又因道中主要人物为士族出身,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多重于个人精、气、神的修持法,此法称为“内丹法”。这一派慢慢又形成了新的教派,称为上清道。

陆修静及其弟子在朝廷支持下,整理道教经典,完善了道教理论,参照佛教的组织形式,制定了完整的道教组织规矩,以及有关道士的日常生活和修练的戒律清规,道教此时俨然成为一个严格的社会组织。

后来陆修静弟子陶弘景将此派发扬光大,茅山成为此派活动中心,因而派中道士被称为“茅山道士”,流传到现在,鼎鼎有名的很。

到了隋唐时期,道家融合了佛儒两家的因果报应,忠孝两全的理论,再加上提倡清静无为、与世无争,所以得到了统治者更高的推崇。佛家是反对忠孝的观念的,又把希望寄托在来世,因而统治者更愿意信奉道教,一方面满足了长命富贵的欲望,另一方面使的统治政策具有更强的欺骗性。所以在这个时期,道教的发展更为迅猛,道士随意出入宫延,道观布满大街小巷,朝廷对道土提供各种优惠政策。唐朝时除武皇外都以“道教”为国教,一时道教风光无限,《道德经》被奉为经典,开始列入选拔官吏的科举考试内容。

宋朝初期,官家推崇“黄老学说”,提倡节俭,有其政治上的考虑,但后来的继承者一个比一个信仰“无为”,使得皇帝在道家文化史上留下重重一笔。

唐宋时期是道家发展的鼎盛时期,道派林列,朝延支持,同时也产生许多社会问题。

到了金元时期,最著名的就是全真教了,全真是“保全真性”的意思。另外就是天师道的北天师道和南天师道在元朝时合流形成新的道教流派——正一道,与金代王重阳创立的全真教并行成为道教的两大教派。王重阳有弟子七人号称“七真”,其中的丘处机被称为“长春真人”,他曾在长春宫修炼,后改名为白云观。

此时的道教一改从前的追求长生不老的神仙教义,以务实养生为主,在阐发内丹学方面比较出名。丘处机与成吉思汗论道,成吉思汗问是否有长生之道,丘处机坦言道:“只有养生之道”。

到明代时代,皇室对佛、道采取抑制、约束政策,全真道就渐次分解成诸多支派,七真均有新的道派流传,其中有名的有张三丰开创的武当派,以及至清中兴的全真龙门派,其他的都衰落了。

每个朝代建立的初期大多会选择“黄老”学说来休养生息,这就使得道教有了发展的环境。同时道教作为中国的本土宗教,在许多方面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又有很好的群众基础,因而道教发展广泛,教义也符合中国人的文化思维。鲁迅曾说过“中国文化的根底全在道教”,虽然他写的是批判文章,但也说明了中国人身上,或多或少都拥有些老庄印记。

长生不老逍遥仙——道教和道士(二)

相关文章

  • 长生不老逍遥仙——道教和道士(二)

    上篇讲道教起源,这次讲道教的发展及形成的派系。首先道教的发展和朝代更替有一定的联系。 在汉朝初期,朝延以“黄老学说...

  • 长生不老逍遥仙——道教与道士(一)

    “道教”在成为宗教之前,是指学问、学说的传播,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出现了,如“先王之道教”、“儒者以为道教”。这时的诸...

  • 长生不老逍遥仙——道教与道士(三)

    道教信奉许多的神仙,有日月星辰、风雨雷电、山川河流、四方天地的诸神;有原始神话中流传下来的三皇五帝、盘古、大禹、九...

  • 道教的方术:我对道教的认识之七

    道教方术种类繁多,何为方术呢? 道教信仰的最高境界是长生不老,得道或仙。为了实现这一愿望,道士们探索和积累了一些修...

  • 解密:比特币大涨的来龙去脉。

    长生不老一词出自道教,指生命不老、不死、永生、不灭。 道教的长生不老和炼丹术最早起源于战国时期,比如《史记·秦始皇...

  • [原创]卫道士与逍遥仙

    认识辛弃疾,是从他的词句开始。 既有“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的无奈悲壮,又有“人言头上发、偏向愁中生,拍手笑沙鸥...

  • 道教常识之七

    61、问:参访道教宫观的礼仪有哪些? 答:道教宫观是道士生活、修道和举行各种道教活动的重要场所,无论道内道外,都要...

  • 何谓道士

    道士,乃 信奉道教教义 并 修习道法 的道教徒通称。 《太霄琅书经》谓:“人行大道,号为道士。士者何?理也,事也。...

  • 兔子的寓意

    1 在中国,兔子象征着长寿。于是道教把兔子视为能制作长生不老药的仙兔,让兔子在桂树下用研钵来捣碎药品,后来兔子慢慢...

  • 读王阳明有感

    读第二篇,王阳明先生一生也在不停的换信仰,信仰道教,佛教,希望成仙,希望长生不老,可是在他顿悟道教佛教的时候,发现...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长生不老逍遥仙——道教和道士(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vjlw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