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互联网科技商业管理观察创业
共享单车之战:胡玮炜和戴威,一个向左,一个向右!

共享单车之战:胡玮炜和戴威,一个向左,一个向右!

作者: 私家视角 | 来源:发表于2018-12-02 16:14 被阅读114次

共享单车,无疑是三四年来最大的创业试验。

在中国,在美国,在欧洲,在东南亚......各种颜色的自行车像野火一样蔓延。

极短的时间内,海量的资本快速地涌入进来,又以更快地速度烧掉,理想和现实交织,情怀和资本共舞,有合作,也有斗争。

而这场商业的盛宴到最后,有人酒足饭饱,有人泪流满面。

唯一剩下的,大概只有杯盘狼藉后的生意。

或许,还有理想的灰烬。

「100多年来,有很多北大人改变北大,也改变了世界,这次轮到你了!」

北大是故事诞生的地方,在这所神奇的大学里,一直不乏传奇的诞生。

2015年6月份,在做了半年多ofo骑行创业后,戴威突然萌发了做共享单车的念头,于是他约了几个同学,又请中文系的朋友写了一篇《这2000名北大人要干一票大的》的文章,ofo共享单车的故事在北大内网上疯传。

文章里说,他们要招募2000名北大勇士,贡献出自己的自行车,他们每人可以拿到100元现金红包,并享有这些单车永久的免费使用权,他们要解决30000北大人的校园出行问题。

三个月后,ofo的日均订单突破了4000单,然后是人大、地大、农大......

到了12月份,一天的订单已经达到了20000单,车子早已是不够用了,戴威和他的小伙伴们每天都在为钱发愁。

转机出现在2016年初,金沙江创投总裁朱啸虎为了防护滴滴打车的侧翼而投资了ofo。

事实证明,共享单车是一个有生命力的产品,戴威他们是踩准了一条巨大的赛道,但是,同任何一条商业赛道一样,他们并不是唯一的玩家。

2015年1月,一个叫胡玮炜的汽车媒体记者成立了北京摩拜科技有限公司,同时她还成立了自行车制造工厂。

摩拜提出的目标是为大家解决城市“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经济自有规律,商业自有逻辑。

在拿到金沙江的钱后,ofo迅速铺设到武汉、天津、上海等一线城市,但仅限于校园。

投资人一再劝说戴威马上进入城市市场,但戴威拒绝了,他认为ofo进入城市后很容易出现耗损等问题,不利于控制风险。

直到ofo“封校”策略几个月后,戴威看到摩拜的单车开始遍布北京的大街小巷后,他才意识到市场竞争的节奏不是个人控制得了的。

ofo想要占领校园后再去抢占城市,可市场不会给你那个时间了。

2016年11月,ofo进军城市,战火马上燃烧了起来。

此后的剧情大家都熟悉了,一边是紧锣密鼓的融资,一边是野火一样的单车投放,ofo和摩拜比的一个是看谁融到的钱多和快,一个是看谁的单车占领的城市多和快。

在那时看来,“量”,是取胜的关键,无论钱,还是车。

市场疯起来了,在整个2016年,想要入局分一笔羹的共享单车玩家纷纷入局,然后大都在一年左右里被淘汰出局。

竞争惨烈,烧钱太多太快了,但关键还有巨头的虎视眈眈——「我们预料到竞争会惨烈,但没想到这么惨烈。融资和单量的增速这么快,公司不要命到这种程度。当年的网约车是高额短期的烧钱,单车却是高额长期的烧钱。」

摩拜的一位投资人说,「一个业务对于阿里巴巴和腾讯同时有战略价值的其实不多,(单车)这个事情的战略价值很大。」

任何一个生意,如果长期的、高额的烧钱,而且还看不到尽头的话,无疑是很让人绝望的。

投资人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他们只关心资本带来的回报。

戴威和胡玮炜很快就感受到了资本带来的巨大压力,投资人不再关心ofo和摩拜的日活、月活用户多少,他们只问一个问题:

不赚钱,你们怎么活下去?!

戴威是没参加工作就创业了,胡玮炜算是工作过几年,但他们都回答不了投资人的这个问题。

但前北京摩拜科技有限公司CEO王晓峰曾有在宝洁、谷歌中国、科蒂(全球最大的香水制造商)、Uber、腾讯等大公司任职的资历,作为前Uber上海区总经理,他可以回答这个问题:

如果我有30%的利润率,为什么要找投资者?为什么让他们来跟我们一起分钱?

我们之所以还在不停地找投资者,就是因为没有清晰的盈利模式,希望别人给我钱,让我活下去、让我们继续发展,让我们跑得比别人快,然后一起找盈利模式。所以说到创业项目,现在谈盈利还太早了。」

这个答案太赞了,从某种程度上说,王晓峰说破了创业游戏的部分规则。

部分投资对此也是认可的,比如祥峰投资合伙人赵楠就说,“间接的商业模式是基于市场份额和用户基础去变现,单车还在拼市场份额,没到进一步探索的阶段。”

实际上,对于盈利和公司活下去的问题,戴威和胡玮炜的态度是有区别的,戴威其实一直有信心做成共享单车这件事,“现在看到大街上许多人都在使用ofo,我们有信心能够赚钱。”他预计,ofo在2018年将实现盈利。

而胡玮炜或许就没有这么强烈的信心,或者说她更偏于理性一些,比如她曾说过一句有名的话,“如果创业失败了就算做公益了”。

可见胡玮炜对共享单车的商业模式是有疑虑的,至少信心不是太足,这也就不难理解她以后“卖掉”摩拜的选择。

还是资本更聪明,看得更明白。

从“3个月结束共享单车战斗”,到“合并才能盈利”,朱啸虎其实一直在跟着形势走。

“战局已经比较明朗化,再打消耗战已经没有意义了,对双方损耗都很大。”

朱啸虎判断,2017年年底是ofo和摩拜合并的最好时机。如果不合并,就要继续融资打仗,创始团队的股份一旦被稀释超过50%,对于他们而言就没什么意义。

继续打仗,就是浪费资源和时间。

他指出,共享单车市场对标的是公交车,在中国,每天的公交车出行是3.5亿次,现在ofo和摩拜两家共享单车每天的骑行数据加在一起是5000万次。三年后,共享单车每天至少是1—2亿次的骑行,一年就有300亿—600亿元的营收,“全球来看,没有一个交易平台每天能有这样的交易量。”,这依然是个很好的生意。

事后证明,朱啸虎所说的是很有道理的,按照他的逻辑,无疑会让大多数人满意。但他低估了戴威的决心。

无可否认,戴威是个心气很高的人,第一次创业就搞了这么大的生意,自有他的过人之处。要知道,戴威不笨啊,笨蛋怎么会当上学生会主席呢,他唯一的执念是自己要把事情做成,其他合并、收购、稀释股份什么的都好谈。

在戴威和胡玮炜的合影出来的时候,很多人觉得ofo和摩拜“在一起”了,「我觉得没有合并的基础,不需要合并,这个行业并不是一家独大,甚至可以是很多家共生。」

戴威更把ofo比作安卓,把摩拜比作iOS————你能想象iOS和安卓合并吗?!

而胡玮炜也表示,摩拜拥有全产业链,也涉及到重资产(摩拜有自己的自行车生产线)「大家喜欢用以前的东西和案例(滴滴快的、美团点评、58赶集等),套在共享单车身上,实际区别很大。」

戴威公开回绝资本的意志,“非常感谢资本,资本助力了企业的快速发展,但是资本也要理解创业者的理想和决心。”

理想是好的,可现实就是现实,无论ofo,还是摩拜,继续烧钱下去已经是不现实了。

2017年12月,朱啸虎以30亿美金的估值将ofo的股份出售给阿里巴巴和滴滴。

其中阿里拿了大部分额度,包括朱啸虎手中的董事会席位和一票否决权,而滴滴只拿了一小部分额度。

而在2017年年尾的ofo年会现场,戴威竖起大拇指举过头顶,对着台下的3400多位ofo人喊道:

「他强由他强,清风拂山岗;他横由他横,明月照大江。他自狠来他自恶,我自一口真气足。」

不久前,他不但拒绝了朱啸虎,还把重要投资者滴滴派来ofo的高管清理走了。

是年,1991年的戴威才27岁。

真正的考验是在2018年,留给戴威和胡玮炜的时间不多了。

共享单车的规模一再扩大,随之巨大的运营成本和财务压力让ofo和摩拜都不堪其重。

据媒体报道,2018年4月4日至30日,短短二十多天的时间,摩拜毛损人民币4.07亿元,也就是说,摩拜每天亏损约1507万元。

见事不可为,在资本方的推动下,胡玮炜选择顺势而为,把摩拜卖给了美团。一时间,“套现15亿,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刷屏朋友圈。

胡玮炜说的那句,「资本是助推你的,但到了最后都得还回去 。」也广为人知。

其时有个插曲,就是在美团收购摩拜的股东大会上,胡玮炜投了赞成票,而摩拜CEO王晓峰投了反对票,「在中国,创业公司始终绕不开巨头。」他还留下这样一句话,「规则就是规则,投票就是投票,如果大家做了这个决定,希望大家不要后悔。」

最后,还是出局?

媒体报道摩拜被美团收购后,胡玮炜发了一条朋友圈,否认自己出局。

「大家都喜欢戏剧性,然而我更愿意积极看待一切。谢谢所有人把我们捧到改变世界的高度,也谢谢大家对摩拜的重新审视。并不存在所谓的“出局”,在我看来一切是新的开始。」

美团27亿美元拿下摩拜单车后,王晓峰很快离职,胡玮炜接任CEO。

在收购完成后,美团传出消息,指出摩拜原来问题很多。而美团联合创始人、美团点评高级副总裁王慧文,靠摩拜应该能赚些钱,不一定会赚很多,但也不会亏很多钱。除了现在财务模型不太好,这基本是个完美的生意。

2018年12月1日消息,根据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司系统显示,摩拜单车运营主体北京摩拜科技有限公司日前进行了股东工商变更,创始人胡玮炜、投资人李斌等退出,美团创始人王兴成了大股东,持有北京摩拜科技95%的股份。同时,美团联合创始人穆荣均持有另外5%的股份。

摩拜尘埃落定了,而ofo还在继续战斗。

从收缩海外战场、ofo卖身传闻,到公号卖广告、更换办公室、退押金困难、欠供应商货款......一切都在发出ofo资金链紧张的信号。

2018年5月中旬,在ofo内部的动员大会上,戴威对员工发火,“如果你们不想战斗到底,现在就可以离开公司”。

虽然戴威一直强调会战斗到底,但他应该是对未来有过计划的。

公开资料显示,在2018年10月22日,陈正江代替戴威成为ofo运营主体公司的法人,另外,ofo的创始人也在同期退出了董事会。

共享单车这场大战,似乎是到了结尾的时候,现在人们开始关心ofo的新主人会是阿里,还是滴滴?

实事求是地讲,戴威和胡玮炜虽然是创始人,但随着资本和形势的变化,他们对于这个生意和公司的发展已经是力不从心了。

2017年中国互联网行业有据可查的融资总额是547亿美元,其中共享单车拿走了37.7亿美元,而摩拜和ofo就有20.15亿,ofo就烧掉了百亿多人民币。

总要有人为此付出代价,这个世界上,又有什么东西得到不会付出的代价呢?

是时候反思一下,共享单车这个东西,一辆车一天会有多少次使用,24小时内它的使用时长是一个小时,还是两个、三个小时?它是共享,还是分时租赁?

能够赚钱的理想更长命,一个生意最要紧的就是拥有足够的现金流、能自我造血,创业这件事,还是要回归本质。

为用户创造价值才是创业者的根基所在,不然,等潮水退去,看谁在裸泳?

三四年来,戴威和胡玮炜,ofo和摩拜,为我们贡献了许多的看点、热闹、故事、情怀和经验,不管收尾如何(嗯,希望押金能够解决好),反正他们还年轻,至于以后的事,谁知道呢。

最后,还是用戴威的话结尾吧,「创业就像打游戏升级,主要看打多少怪,完成多少任务,攒多少经验值,不是看在线时长。这个过程就是以战练兵。很多的困难和压力,会砸到身上。」

致敬创业者们!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共享单车之战:胡玮炜和戴威,一个向左,一个向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ywjc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