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小城的记忆

作者: 米饭和鱼 | 来源:发表于2018-08-20 09:38 被阅读15次
    蓟县鼓楼街

    1.

    7月的最后一天,随公司出差,客车一路从北京驶达盘山脚下,推开车门的一瞬间,一股热浪迎面扑来。湿润的雾气散漫在空气中,呼吸有些闷,抬头看,阳光也并不刺眼,只是在静静的灼烧,让人难以躲藏。虽然距离不远,但这种热,与北京相比,却有明显的不同。

    很熟悉。

    毕业后第一份工作就在这里,经历了两个夏季,印象深的有很远很远都不见人的马路,和充斥在两边树上的蝉鸣。会在中午出来,顶着炎热的天,到离公司两公里的小镇上买两元钱一张的肉饼,然后用很快的步伐赶回还没散的集市,拎着好些水果回去。

    一个人走,不用控制速度,总是越走越快、越走越快。

    炎热,在安静的时候感觉更加明显,从一个地方到不远的另一个地方,走着走着就会融入到这种环境中,心情不好的时候,整个世界都是蝉鸣的烦躁,而心情好的时候,有风过来,竟也十分清凉。

    2.

    当时的单位提供食宿,所以每到周末,出来觅食的渴望便格外强烈,古老风格的主街道深处,各种小吃都有,第一次知道豆角焖面,第一次尝到咸口的凉皮,第一次敲碎绿皮的核桃......错落的街道里外,人来人往,打个小蹦蹦,二十块钱就可以来个环城游。

    民风淳朴,风趣幽默是给人的第一感觉。

    那时的网络还没有现在方便,平时的业余生活也很单调,傍晚出去散步,会在饭店的门口看见很多下班的工人们喝着啤酒,老板招呼的声音很大,但吃饭的人都比较安静,饭馆小,翻台的频率也高,偶尔和同事来吃一顿,稍微不注意时间,九点多就会发现其他人都散了,然后摸着黑互相打闹着走回去。

    和当时很多从北京过来的客户一样,我也不理解自己为什么毕业后,要千里迢迢来到偏远的郊区上班,穿着土气的衣服,梳着土气的头发,过着闭塞的生活。而当很多一样的人、更为优秀的人常在你身边,就会慢慢忽略这个答案,毕竟自我的认知和所处的环境,总是在相互的作用着,我们所选择的一切,也是环境对自己的选择。

    3.

    很多人都说,第一份工作格外重要,现在回想起来,重要也许不是工作本身,而是通过身边的人和事所形成的认知。

    公司有点甲方的性质,算大客户,所以每次来提案的乙方,都会在酒桌上放手一搏,作为服务人员,我常处旁观者的角度来观察着,会敏感的发现有人强撑,有人装醉,有人使着眼色,当然也有那么多真诚的人,希望一杯一杯酒下肚可以实现业绩。

    五味杂陈。

    办公楼外有一片草地,我见过很多人在这里吐过,曾有一个老乡哥哥酒后严肃的质问我:“都是老乡为什么不告诉我你们的酒度数这么大?”

    大,就不喝了么。

    那些在酒桌上显得胜利的人,也并不一定是真的胜利。客人都走了,晚上的风很凉,曾看见一位刚在酒桌上叱诧风云的领导在草坪上边走边打着电话,然后一个人坐在台阶上,不知会多久。也看见过力挽狂澜的女中豪杰,醉后大声喊着丈夫的名字。

    不知为何,每遇到这种场景, 我都会很想家。

    可能骨子里是个消极的人,普通的事情在我眼里,背后都是满满的艰辛与不易,有获得就意味着牺牲,有时牺牲时间、有时牺牲自由、有时牺牲真实。

    4.

    2014年11月,和同事在路边的餐馆吃了一顿饭,便坐上了回东北的车。离开了十二人的宿舍,告别了工作生活不分家的日子,盘算着补发的工资,心里倒有些畅快,一种从某种苦环境出来的畅快。

    只不过,依然感谢那些日子,就像是未来生活的一道缓冲,会永远提醒自己不要在任何一件事情上用力过猛,从客观的角度去看待,就会发现很多其他的人和事都需要自己去关注。

    关注自己的情绪和心里也是这门功课的一部分。

    这几年,一直和当时的领导保持联系,前一阵一起吃饭,慢慢的聊天,关于感情、关于生活、关于困惑。

    我说:“对不起,跟您吐了半天的槽。”

    他说:“吃饭的意义在于你说了出来,我听了,就是我的价值。”

    地铁口,领导一直等着我真正离开,那一刻,所打动我的除了某种情感的发酵,还有生活背后的真挚无保留。

    可能,经历的每一件事,遇到的每一个人,真的都是有道理的。

    常回头看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个小城的记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zlki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