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PET里面,教我们最多的就是除了面对孩子的需求,我们也得尊重内在的感受。
我曾经看到过,一个妈妈在孩子不断提出要吃糖果的时候,面部和身体的语言体现出她不耐烦的状态,可是最终她还是被迫同意孩子吃糖的要求。
这就是典型的不知道如何拒绝孩子,不知道如何提出自己需求的情况。
就算是表面上答应了孩子的需求,但是内在的感受是拒绝认同孩子的行为,这就是很不真实的内外不一致的状态。
那么我们怎么知道什么是真实的,这个真实的具体做法又该如何呢?
一、真实的表达,需要内外一致。
从小的我们被教导更多是多去体会别人的感受,不提自己的需求。
还记得《芳华》里的刘峰吗?他似乎从来不敢提自己的需求,因为他怕破坏好人在人们心里的地位,所以他默默地留下来,等待着爱情的降临,却不知道等待他的是残酷的抛弃和背叛。
什么是真实?
戈登博士着重写到真实的父母需要内外一致。
梁宁老师说过:我们从一出生就在被教育,被训练成一定的角色,大到儿子,丈夫,妻子的角色,也可以被训练成医生,警察和老师。我们处在各种角色中,但是一旦回到家,我们独处,我们和朋友在一起,我们就是自然而然的人,角色是逆人性的,而生活需要我们放松自然地成长。
内心是害怕地,还要强装镇定。
内心是受伤的,还要假装坚强。
内心是难过的,还要佯装喜悦。
我们担心表达出来害怕、受伤、难过,就再也不可能恢复角色的样子,我们恐惧被揭穿。
真实有时可以不像真的。
正如莫泊桑说的,我们有不好的情绪,有不好的状态,那些都是真实的,尽管很多人觉得那些并不好,看起来不像真的,不能接受。
可是哪怕看起来不像真的,他也是真实的所在。
二、找到了适合的方法,我们也可以自然地表达感受。
刚才说到真实,当我们开始觉察到原来我们也可以这样自然表达需求的时候,我们仍然有恐惧,恐惧没有适合的方法,焦虑说出来后,我们的期望会落空。
PET中的面质性我信息就能很好地帮助大家去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感受。
使用面质性我信息,包括三大因素:
1.对给父母带来困扰的孩子言行进行非责备性的描述。
2.孩子行为给父母带来的具体的、明确的影响。
3.父母对那些给自已带来不良影响的感受的强度。
具体的就是当我们不能接纳孩子的行为时,要说明具体对我们造成的影响,并且把因为这个影响导致的感受做进一步的阐述。
举个例子:前几天和娃也是因为吃糖问题,发生了我不能接纳的行为,吃太多糖我接受不了,于是有了下面的对话。
我:宝贝,你刚刚吃了三个糖果了。
娃:哦。太好吃了!
我:你是吃饭后连续吃了三个哦。
娃:好吧!(感觉意识到问题)
我:妈妈担心你,你还在咳嗽,而且牙齿已经有些小斑点了。如果一下子吃这么多,妈妈担心你的牙齿斑点更多,而且咳嗽加重,我还得带你去郑医生那推拿,同时还得带你去看牙医,妈妈觉得挺麻烦的(影响),而且也很担心(感受)。
娃:这样,那我再吃一个就好了。于是自己拿了一个糖就把其他的放回原位。
这就是一个简单的表达对我的影响,以及感受。
孩子是神奇的感知动物,她能够明显感觉你的变化,你的内在。当我们提出一些具体的感受和影响时,他会敏感地去发现能让你舒服我也舒服的方式。
最后用戈登博士的一句名言做结尾:诚实和坦率能够培养亲密的关系——一种真正的人际互动关系。我的孩子了解我的真实自我,这也鼓励她向我展现她的真实自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