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尚》|故事
今日读了黎明背包客写的一篇故事文《和尚》,琢磨了一下他对此故事写法上的安排。
故事分为三章,故事主人公为悟正、悟觉。两主人公的名字一出现,就会让读者看到这是一个关乎佛教里觉悟的命题。
第一章,通过悟正、悟觉的对话,刻画出两人截然不同的性格特征。悟正、悟能两人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两人的性格冲突让读者心一紧,到想看看这样的矛盾接下来如何化解。
第二章,进入到了一个故事的发生中。悟正、悟觉的各自反应,让矛盾再一次激发,再一次点出两人的冲突点。悟觉认为:出家人该惩戒扬善,精瘦男子杀了孩子,必须血债血偿。悟正说师弟:执迷不悟,事已至此,又何必再造杀孽。故事让两人的思想矛盾再次激发,各执一念,互不退让。
第三章,故事情节反转。女人为失去孩子却未报仇欲悬梁自尽。悟正见此,心生动摇,陷入苦思,或许自己错了。这里设置悟正思想的转折点。而悟觉终于控制不住,冲了出去替孩子报仇,杀了一堆土匪。却未曾想,转折也在此而出,杀的土匪里包含了女人的夫君。悟觉做到了有情,却与佛背道而驰。
文章的结局已经设定好,只为说明主旨:杀生为护生,斩业非斩人,或许杀业与否,只在发愿。
“杀生为护生,斩业非斩人”是说一个坏人,活着时总是不断做坏事,佛出于制止他做更多坏事,把他杀了,虽然表面是杀了人,却是护生;佛断绝了这个坏人继续做恶事的业,这个人虽然被杀了,但他因为被杀而止了恶业,对其坏人是有益的。
这就是,杀生为护生,杀了你,其实根本上是为了保护你。斩业非斩人,斩掉了你的恶业,而不是斩了你这个人。
而是否要断其业,看杀人者的发愿是出于什么心。拥有善念所行之事才是善行,所做之事才是善事。
不管怎样,杀人是不对的。善念才是正事。旨意早已埋伏好,用了一个故事去阐释,故事写得精彩,佛意也需明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