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间,自行车总是甚于奔跑,若是赶路,自然是离不开的。
记得小学六年级的中午还刚学会骑自行车,家里种水稻的人手不够,我就骑着家里的大架自行车,先去小姨家,再顺路向北去大舅家,请他们帮着插秧水稻。自行车在坝子上和柏油路上,一路风驰电掣,让我的那个中午变得相当充实,都源于自行车的速度。
人类本来都想在自己身体的各种功能上达到极善的状态,而自行车,是人能用简易工具去花费本身力气前行的绝佳方法了。当时间紧张且要省心办事时,当奔跑不够快速并且劳累在身,自行车就发挥了作用。
我家里的自行车是父亲上班的专用交通工具。上世纪末,去集上的煤场打煤球,父亲就要从四里路远的家里往那边赶,我那时虽不知道自行车有何意义,但也能从父母口中和行为中得知,骑自行车能节省很多时间。对于上班心急的父亲来说,在自行车上看着田野和道路,才是让他最宽心的时刻。小时候那次他骑着自行车带着我和弟弟在前后座再去上班的场景中,不知包含了多少感受。
我终于学会了自行车,并且,在那之后才感受到自行车在自己控制下的奔跑。
在没有学习自行车的时候,每天能够到达自己想去的地方,最快的方法就是奔跑了。不如一路下滑的斜坡,奔跑自然是费力的,在奔跑时,还要不断努力让自己步伐频率加快,恨不得如风火轮一般向前行进,但越是这样,也就越会气喘吁吁。
学过自行车就不一样了。如果时光能够拉回到十二年前,在淮北平原的的柏油路上,一定有一群骑着自行车的青少年争先恐后向前奔跑,这是他们在比拼速度,用自己的自行车和气盛的力量,去证明自己有超于他人的速度。一群伙伴你追我赶,不断向前。他们离“比赛”的出发点越来越远,路边的里程碑和里程柱也被无情地甩在身后。观览大局的土地,虽然沉稳浑厚不为所动,但依然感受着青少年带来活力。这还只是在平坦的柏油路上。
从家到学校的距离,如果只从柏油路向前,便可一路驰骋了。不问速度,只要路还长,前后没有车,柏油路就是天与地。青少年骑着自行车,就融于自行车,自行车融于大自然,青少年就融于大自然。关于平时行走于巷陌的感觉,奔跑于田间的感觉,就可以在自行车上解除了。这是自行车给双腿带来的更高速的飞驰。
若是从田间小路斜插到学校,原来柏油路五公里的路程,便被缩短至四公里。从大Z字形的柏油路转上百曲千折的羊肠阡陌,立刻就降低了在柏油路上高出的视角,与田地更加亲近,淡淡的田野气息的阔路也成了具浓郁青草麦苗清香的窄路。以往没有也不会骑自行车的时候,在田间奔跑便是奔跑,骑自行车上学,情境大变。若是在长久的晴天里,田间小路被车子轧的长久之后变得平稳,骑着自行车向前奔跑便可以一路无阻,哪怕是遇到一些干沟,也会集中精神握住车把,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提防可能随时出现的危险。双手握紧车把,看着水沟斜度往下一纵,右脚顺势一蹬,等到即将上坡的时候,左脚立刻用力,自行车就从一边到了沟的另一边。一降一升之间,灵活的身段和娴熟的技巧便被展现了出来。双腿驱动、双手掌控的力量,恐怕只有会骑自行车的人才能体会到吧。
自行车解放了双腿的缓慢,也加快了人所未经历的东西。在行道树叶沙沙作响时,放学的我们从学校涌上柏油路,前后拥簇向北行进,恰谈着课后的精彩。一个伙伴笑谈之间,一不小心歪到左边,说时迟,那时快,没来得及说话,右边的伙伴见状,就用右手撑起,若是计算时间,整个过程可能不到两秒。青少年庆幸人多,也庆幸自行的力量。但这庆幸只是速度极慢的情况下才有的,等到自行车真正奔跑起来,就开始令人后怕了。
在宽敞的柏油马路上,五月艳阳之下,空气澄澈透明,田野一望无际。正赶中午饭后,青少年饱了力气,一路向西驰骋,说话之间,每个人双腿轮转,不觉间都已加快了速度,于是讲话的声音渐小,自行车链条的声音和车胎辗在路面的声音,嗡嗡嗡地响了起来。一路向前奔跑,有的摇头晃脑,把身体幅度摆到最大,有的低头下压着脑袋,双手扶着车把,双眼盯着地面,埋头用力……唯一相同的就是向前飞驰。
意想不到的事情总发生在沉迷于眼前事情的时候。柏油路面在自行车轮胎下面变成流线型的魔法,危险就降临了。刚过午饭的我和同学,一时不知所措,从车子上掉了下来,向前滑行。他们看起来电光火石,我们感觉脑袋空白,闭眼睁眼之后,就发现自行己已经躺在地上了。年轻气盛哪里忍受得了尴尬,冲在前面没有摔倒的伙伴停下车子又绕了回来,看到了还打算安慰,而摔倒的我们早就不顾肢体疼痛,立马爬了起来,扶起车子,双腿夹住前轮胎,调整了撞歪的车头,准备继续出发。这是倒下后的倔强。
飞奔的自行车在倒下之后又重新上路了,只是在重新发的路上,才开始检查自己哪里受伤,哪里疼痛,衣服的哪里有破洞的地方,然后再按照正常的速度前行。
但总会告诫自己缓慢行驶时,也会想着如果再有高速飞奔的激情,我们都不会吝啬自己的力气的,这不言而喻。
因为,那双腿猛烈轮转之后放在脚蹬上看着车子飞奔,边喘粗气边前行的畅快感觉,是奔跑带来不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