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春天,诺丁汉大学教育领导中心Peter Newton教授到中心访问,给当时的高中校长讲课。他在黑板的左半边写上Input,问,教育投入了什么?校长们纷纷推出时间、资金、校舍、课本、师资…教授很满意。然后在黑板的右半边写上Outcome,问,教育产出什么?校长们又纷纷举手,有说领导者、科学家、工程师…教授不断点头,但似乎并不满意。靠门边一位校长轻声说,“还有小偷”。我翻译给牛顿教授听,他立即激动地几步跨到该校长面前,与之大力握手,说,对,还有小偷、流氓、强盗…教育不仅仅只培养金字塔顶端的人才,更多是普通人,还有你们并不想要的小偷、乞丐,甚至杀人犯。这就是教育者必须面对的现实!
15年过去,这段记忆始终深刻。即将开学,我亲爱的校长们,请再读一下以上文字,想一想,新春开学典礼上,该怎么和孩子们说说期望?
昨晚的《中国诗词大会》结束,复旦大学附中的武同学火了,但别忘记,还有一个40岁的热爱诗词的白茹芸,挣扎在生活边缘,始终用诗词里的飞花翠柳抵抗岁月的无情;别忘记,还有一个65岁的王海军,在忙于糊口度日的时候还在写诗,他用辛勤劳作赚来的钱“购买”一字之别,用有价的金钱换取诗歌的“无价之美”。这两个人恰恰代表了,教育的失败——没有把他们送上“成功”之梯,却又是教育的成功——他们学会用“无用”对抗生活的琐碎、平庸。
每一次开学典礼,我相信校长们都会对学生给予最美好的祝福,预祝他们金榜题名、预祝他们为校争光、预祝他们光耀门楣。可是从未敢说祝福他们,成为美好的普通人!
写字楼里为房价煎熬、为数据彻夜加班的小白领是我们培养的学生。
地铁里给我们塞广告纸的是我们培养的学生。无论春夏秋冬站在街头给我们指挥交通维持秩序的是我们培养的学生。
餐饮服务行业的,衣着外貌不体面的,以及底层体力劳动工作者,这些经常遭到冷眼和蔑视的群体,也是我们培养的学生。
这个餐风露宿街头的工作者,是谁的儿子谁的父亲?又是哪个学校哪位老师的学生?如此吃苦耐劳。
![](https://img.haomeiwen.com/i3459220/294a053bfcbef547.jpg)
这个有位置而不坐怕弄脏椅子的工人,是谁的学生?如此自尊自律。
![](https://img.haomeiwen.com/i3459220/13cb32262e057d0f.jpg)
这个不知为何原因在大雨中掩面而泣的是谁?是谁的学生?如此隐忍自持。
![](https://img.haomeiwen.com/i3459220/e6f40a7fe1225034.jpg)
这个为母则强的女人,又是谁的学生?
![](https://img.haomeiwen.com/i3459220/883b190587cf6eef.jpg)
几乎每一个学校都提出过“成人、成才、成功”的育人目标,校长们教师们的眼底心底,是否只想到如何培养千百个武亦姝?但真正登上成功之巅的毕竟只是少数。学校要培养出成功人士、创新人才,学校更要培养好千千万万个普通人,成为有尊严的、有幸福能力的普通人!
古诗词里有“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之苦,有少年轻裘白马的得意,中年的惆怅羁旅,谁又能告诉他们“十年生死两茫茫”的无奈乃至晚年的孤独凄凉?
普普通通的人,是否都能有尊严的生活着,又优雅地老去?晚年的你我,能够富足安康,老来多慰籍!
![](https://img.haomeiwen.com/i3459220/9491e5f3d4f32e2d.jpg)
我只愿,学校的课程、学校的活动、学校的评价,不只是为千百个武亦姝设计的,更是让武亦姝们,成为精英、人才后,不是为自己谋求私利、追富求贵,而是更多一份社会的担当与责任。
我只愿,我们的学校亦可以培养千千万万的普通人,他们会用古诗词愉悦心情,会用体育健康体魄,会用美术发现美好,会用音乐自我疗愈,会用语文自如地表达,会用数学计算一天一月一年的房贷,更会用爱温暖彼此!
会用心,在薄情、粗粝的生活里,珍惜生命、尊重自己!
*这是原创文章,引用请注明出处。争取每天更新。涉及的内容根据工作需要、兴趣爱好、情绪情感而定。如果你觉得我的分享对你有用,欢迎点赞、转发、打赏~
网友评论
就在昨天,我的老父亲很郑重地建议我让女儿四岁再上幼儿园,七岁再上小学,因为现在的孩子学习太苦了,孩子太小。父亲举了妹妹上小学四年级的孩子为例,那个当年活泼可爱能跳能闹赛过小猴子的小家伙现在安静规矩,每天忙于应付功课和课外学习,老父亲不喜欢这样的变化,多次和妹妹他们沟通。
可是妹妹他们也很无奈,别人家的孩子都是这样,难道就自家孩子特殊?如果不这样,孩子成绩不好,没什么特长,不说将来怎样,就是现在在学校里,岂不是都会矮人一头?难道现在学校里不是以成绩论优劣?不是以特长分短长?
所以,微澜细语老师所说我能理解,老师是站在学校教育的角度看问题的,我的老父亲是站在家庭中一个疼爱孙辈的爷爷角度看问题的。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我们都希望孩子能健康全面的成长,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不仅能获取全面的知识教育,还能获得的全面的心灵教育。
说到知识教育,我看到有些人批评高考制度,而我正好相反要赞扬它,正是有了高考制度,才保证了教育最大的公平性,试想一下,如果没有了高考,如何考量孩子们的学习能力?难道要靠老师的推荐?社会的推荐?别扯淡了,现在的情况下,唯有高考才能不分贫富不分贵贱一视同仁看待每个孩子,唯有高考给了每个孩子同样的机会!这是我们这个社会最大的公平!这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坚守的公平,否则,没有了高考,你我他的孩子还能有多少公平的机会?
所以,批评教育制度一定不能和高考挂在一起,高考是一定要坚持的。现在的问题,恰恰是因为把教育和高考划上了等号,所以从学校到家庭都把孩子成长的十几年当成了为高考备战的十几年,所以才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
可是,如果我们还有另外一种高考呢?一种不以知识多寡为考察目的的高考,一种同样是国家层面主持和组织的能保证最大公平化的高考,一种旨在考察德行、修养、诚信的高考,面向全社会的,尤其是面向孩子们的。
所以,我要给微澜细语老师的建议是:与其去一个一个影响校长,不如带领校长们去推动新建一个高考制度。
现有的知识考察的高考让我们的社会高速前进,但是成了一个前进中的跛脚鸭,现在唯有再来一个具有同样的高度公平性的德行修养教育高考,才能改变现实的窘境。唯有和现在的高考一样制度化,一样出自国家层面,一样由法律作保障,才能起到和现在的高考一样的引导性,才能最快最大化地改变教育的现状。
当然,这个新的考察德行修养的高考标准非常难以制定,但正因为难,我们才要尽快行动起来,一步一步朝着理想目标靠近。想想看,如果在现有考察知识的高考之外,还能有另一套考察德行修养的高考,两者都具有同样的功能,需要考试的孩子可以自由选择其一,那岂不是对德行修养的追求也能在老师和家长中也蔚然成风?
所以,当我们对教育的问题说了许多许多后仍然没有好的答案时,我建议从另一个角度看待被千夫所指的高考,建议微澜细语老师在做校长们工作的时候,也可以考虑考虑这样一个思路。
当然,这只是我的一个不成熟的想法,也只是一家之言,供微澜细语老师参考,也希望能抛砖引玉,看到更多的好的建议。
关于古诗词有温暖人心的力量,我赞同。人生在世,需要爱、关怀,去照亮前路。但恐怕学生时代,为了应试,学校家长都太急躁太仓促…
教育问题复杂,一言难尽!
教育应该引导孩子成为最好的那个自己
'0000000-000-702
😮😧
作为一个山东高二文科生,我想说其实不论在哪儿,不论教育,不论出身,只要你想往上爬,这个社会都挺残酷的。就像中考是把我们送去高中,而高考像网因为大学要筛选人才,好的学校更是掐尖。老师平时总说,高考没人看你多才多艺,看的都是成绩。其实想想也是无奈,因为中国人太多,个性化教育太遥远,对很多地方来说,素质教育只能像铺地毯一样,平铺,却无法像小树苗一样长大,再往深处扎根。所以评定标准只能既客观又残酷。
所以,只要做好自己,无愧于心就好啦。其实世上像武亦舒的人很多,比他优秀的人更多,人是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的,何况只是用一些客观问题去评判。很多时候,出身和家庭往往决定了我们未成年之前的样子。但往后的路,终将是要自己走的。不要比,因为我们只是不同而已。也期待,教育的成长,我会报以希望和鼓励。
绝大多数老师,都拿着微薄的工资,尽心尽力的在教育自己的学生,这种文章,对老师来说,不公平。
就算很多老师有教书育人的心,希望所有同学都努力学习,积极向上乐观面对生活,分享自己的故事给学生们听,可是又能怎么样呢?
每个班上总会有一些刺头让老师伤透脑筋。
说白了老师只是一份工作而已,在我看来能做好传授知识的责任就是尽了本分。
而社会磨难,生活困苦,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遭遇,又怎么可能是一个普通的老师能够解决的呢?
我在教育领域,做了20年了,每年都要去最偏远的山村学校,我理解最底层民众、教师的苦楚。但并不代表我不能提出希望。
有则加冕无则改之。你我,一起加油!
如果您也是老师。
中国每一年参加高考的人那么多,可是这个社会的优质教育资源是有限的,这是要竞争,要自己去争取的。怎么可能人人都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我们有美好的愿景是好事,但是也好看清社会现状,否则就变成空谈,引导舆论给普通教师徒增压力而已。
但,也有老师写这样的话给我:我们如此努力,不过是想对未来说一句"我敢"。每一个有信心对未来说“我敢”的人,都注定走过不平凡的路。每一句“我敢”的背后,都藏着一个努力而拼搏的人。
敢于面对惨淡,敢于尝试,敢于挑战,这些人才可能超越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