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忘记上次在影院把片尾曲听完是什么时候了,也忘了看完好电影想马上抄起家伙写点什么的欲望是哪年的事儿了,嗨,大概根本没有那种时候吧,其实都是一些附庸风雅,作践卖弄,不值一提的东西。而这附庸风雅毛病,最早可以追溯的到小屁孩儿的时候,比如,和别人说“我喜欢梵高”,哈哈,然后享受他们连梵高是谁都不知道的表情,但回过头来看,我倒想嘲笑那个小屁孩儿。直到两年前,读了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我才算得上对和梵高绑了一辈子的东西——印象派绘画,有了一丁点了解。
《月亮与六便士》英文版书中的主人公原型是另一位蜚声国际的大画家——高更,一个和梵高相爱相杀,让他加速“疯掉”的“怪胎”。书看完,在了解梵高这件事上,我总算一脚踏进了他灵魂世界的门槛。接着,从网上资料到人物自传,从坊间传说到官方纪录,版本多样,故事离奇,也都涉猎了不少,当然,必少不了对画作的欣赏,用仅有的一点审美学的知识,从看不明白,到一双破旧的农鞋也要看很久,沉思很久,甚至要闻出一点味道,但,仍旧说不出什么,就算尝试着想说点什么,也总觉着不说正好。大概,这些画就是一种语言,而梵高正是在用他独创的语言表达自己,和这个世界交流。至此,梵高总算给了我一点有温度的,像人一般的感知。紧接着,就是这部电影,它来得恰到好处。
《至爱梵高》宣传海报编剧讲故事的方式很特别,这对波兰的导演夫妇将故事聚焦于梵高死后的一段日子,故事的主人公阿尔芒.鲁林,一个邮差的儿子,尝试通过走访,把一封过世人(梵高)的信交到另一个过世人(提奥,梵高的弟弟,阿尔芒.鲁林不知其已过世)的手上,顺带解开心中对梵高死亡的疑惑。但这不是我想聊的侧重点,我不打算充当侦探,抽丝剥茧分析案情,我也非历史学家,不负责考证各种细枝末节的真伪,这种类似于杨玉环进宫之前是否是处女的“高深学问”还是交给鬼知道吧,我只管一己之生命感知,感知一群至爱梵高的人呈现给同样挚爱梵高的观众一次绝佳的视觉盛宴,他们带着满满的诚意之作送到银幕上,我们带着满满的期待坐在银幕前,双方用这种艺术的方式,聊一聊梵高,走进他,追寻他,怀念他。
电影开场影院里,来看电影的,不少,但看这一部的,廖廖。对于这样一部排片量极少口碑却极佳的片子来说,这很正常,也很梵高,他就是人人都知道却鲜有人了解他的那一小撮人。坐到座位上,回头看看可怜的上座率,有没文化隔阂的老外,有没艺术隔阂的美术生(看到绘画装备),足矣,梵高画星夜,他也如同星夜,高处不胜寒,少有人愿意站在极高极寒之地唱“手可摘星辰”。电影一开始勾勒的就是一幅梵高的星空,但它是动态的,活着的星夜,那一刻,历史倒流,仿佛梵高也活了,每一帧都是一幅绝妙的艺术品,如果想拿出手机拍下这些令人叹为观止的画作,那就必须得以牺牲好好欣赏电影为代价,因为据一组官方数据说,95分钟,影片里总共绘制了65000幅画,奥维小镇、唐吉老爹、教堂、酒馆、麦田、乌鸦、星空、罂粟田,依次出现,除了赞叹这些活了的艺术之外,不得不说,这些幕后工作者们确是至爱梵高的。而我坐在银幕前,除了惊叹的感情之外,还有一直喘不过气的压抑,这种我称之为的“堂吉诃德式”的孤独感,让自己从影片的第一秒到最后一秒都不能畅快地呼吸,就像一块石板,压着你,压着你,体会越深刻,“石板”的份量越重,但这是我的独特的观影感受,身不由己地奉献强烈的代入感,这也可以当成我对梵高的一种“至爱”。电影还没演到三分之一,当唐吉老爹和邮差的儿子讲述梵高和高更吵的不可开交的事,讲梵高疯狂的作画,讲他被小孩子作弄,讲他把耳朵割下来送给妓女,这时候,我的眼睛不受控制的突然泪奔,我深知,作为一名“专业”的观众,这儿不是编剧笔下的泪点,不该过早地奉献这情感的分泌物(当别人都乐的时候),但谁又晓得,那一刻,这分泌物是献给梵高的呢。但我深信,这些至爱梵高的电影人不是单纯地想赚取观众的眼泪这么肤浅,或是像我一样,平添和唤醒一些无法宣泄的郁结之气,相反,它是一部让人纵使在艰难的岁月里也能感受到爱和温暖的治愈之作。
从某种角度讲,它和《月亮与六便士》一样,是一部探讨理想与现实,文学与绘画的艺术电影。影片里,梵高的一句话还记忆犹新,他说“如果我能像别人一样就好了”,没办法,他是上帝选中的天才,因为身负大任,所以身不由己,更得亲历从家里到世间,从精神到肉体的不幸,但为了绘画,他可以屈就自己,给高更最好的,甚至是一把椅子,他可以厚着脸皮,向早已被榨干的弟弟开列绘画用具的清单,或许有那么一刻,他想当一回普普通通的“正常人”,或许,这也成了他离开人世的原因,一切的一切,都促成了他也尽毁了他,世上没有时光机,我们搞不清楚,我们连眼前自己的事儿都搞不清楚,所以,又怎么还能大言不惭地当别人的精神导师。
咖啡店一角梵高,就是一个谜,正如他面对的浩瀚的星空一样。我们的内心不管怎样激情澎湃,波涛汹涌都只能和阿尔芒.鲁林一样,在那首《Starry starry Night》中,平复这一颗寻不回答案的求索的心。
想去观影的朋友,建议要起码看三遍:一遍,跟着良善又具有人文主义情怀的阿尔芒.鲁林探寻梵高的死因;一遍,可以跟着众多梵高生前的见证者了解梵高,尝试着走进这个孤独者,温暖而澎湃的心;最后一遍,解放你的耳朵,一边欣赏活着的画作,一边想入非非,在一片飞过乌鸦的天空,一个有梦想,有失落,有绘画,有寂寞的画家,正看着这一方狂风席卷的麦田。那旺盛的舞动,就像梵高在二十八岁正式作画时给弟弟写的第一封信
最后,电影散场,还要把音乐听完,这是一个灵魂的自述:
what you tried to say to me
and how you suffered for your sanity
and how you tried to set them free.
They would not listen they did not know how
perhaps they'll listen now.
Starry starry night
星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