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小说创作月1号参赛作品 苏飞的救赎 喜欢请投投我一票哦 →_→投票链接)
接下来的一周,杨局长就带领苏飞和小石,在村支书金德旺的带领下,挨家挨户入户走访,了解情况,摸清村民的所思所想所盼。
苏飞从小也是生活在农村,自认为对农村非常了解,没想到生活在农村和在农村工作完全是两个概念,这一入户走访才知道,有的老百姓确实还很穷,有的家庭困难,真的到了令人心酸的程度。
夹脚沟村几乎80%的村民都姓金,是一个大家族繁衍而来。由于地理条件和自然资源环境的限制,两山夹一沟,几乎没有平地,村民只能靠每人平均不到一亩的山地,种点玉米和杂粮,年轻人则多出去打工,是个典型的山区贫困村。
虽然他们这次驻村的目的不是扶贫,但是加强基层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除了改善基础设施条件,也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带领村民发展农业产业,增加收入。
苏飞这时才真正理解了什么叫五保户的概念,有的老人无儿无女无配偶,孤苦伶仃,就靠国家给发放的一年几千元的五保津贴生活。反正有承包地,自己多少种点粮食,也能够生活。有的村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部分丧失劳动能力,家庭生活也非常困难。
那天,苏飞一行来到村民冯桂兰家。家中只有冯桂兰一位老人,今年70多岁了,老伴已经去世,两个儿子都分家另过。十来年前她在大街上捡到一个女婴,就抱回家来当自己的孙女养着,现在已经上小学了。进到屋里,苏飞看到屋里的陈设都很陈旧,只有一台小小的电视机,算是像样的电器。
“大娘,我们是驻村工作队的,到家里来看看您。”杨局长开始跟老人唠嗑。
“工作队?工作队好啊!原来上山下乡的时候就有工作队。来了能给我们点啥呢?”
“我们先挨家挨户走走,看看大家的情况怎么样,了解了解大家都有什么需要我们做的?”
“需要,太需要了!你看看我们家这里穷得,啥都没有啊!只能勉强糊弄点儿吃喝,糊弄活着。”
“家里有几口人的地,都种点啥?”
“我两个儿子都分家另过了,我这个家里只有我一口人的地,也就种点苞米啥的。我捡的一个小孙女还属于黑户,入不上户口,没有地。哎,对了,正好你们来了,就帮我把孩子的户口上上吧!”
“户口的问题属于公安部门管的,我们管不了,但是我可以帮你问问需要怎么办啊。看你这生活挺困难的,你的两个儿子不管你吗?”
“哎!现在这社会,都是各顾各!每家都有两个孩子,还管不过来自己呢,哪有功夫管我这个老太婆呀!”冯桂兰说着,似乎勾起了伤心事,抹起了眼泪。
临走,苏飞看不下去,从兜里掏出200块钱,悄悄塞给冯桂兰。
冯桂兰泪眼婆娑的,嘴里道着谢,把钱收下了。
出了门,村支书金德旺悄悄对苏飞说:“你不用可怜她,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听她说的可怜,你给她的钱,她自己舍不得花,都给她的儿子和孙子、孙女!她还天天跟村里的老头老太太打麻将,你给她多少钱也不够!”
“哎!”苏飞无奈地叹口气,不禁深感人性的复杂,就像毛姆在《月亮和六便士》里说的,“我不知道真挚中含有多少做作,高尚中蕴藏着多少卑鄙,或者,即使在邪恶里也找得着美德。”特别是在农村,有时候做事情并不是凭着单纯的感情就能做好的。
“另外村里类似这种情况的困难户挺多的,你都给也给不起呀!大家知道了都会攀比。对了,我得回去嘱咐嘱咐她不能张扬。”
一天下来走了几十户,杨局长年龄虽然比较大,但是有军人的底子,身板硬朗,走起路来呼呼生风;苏飞和小石则累得精疲力尽,腿酸脚疼。
也有不少村民家看起来经济条件还可以,电视机、摩托车、洗衣机、微波炉、燃气灶等电器用具也都有了,有的房子是新盖的,大瓦房,看起来也都不错。问起来一般都是有年轻力壮的劳力,在外打工挣点钱,个别的还自己有了小汽车。但是说起来无一例外都是哭穷,没有人说自己过得挺好的。
“俗话说,靠山吃山,咱们村虽然没有什么平地、好地,但是山场资源这么丰富,为什么不发展点经济林呢?栽点果树不行吗?”走了一天,到了晚上,杨局长留金德旺在工作队一起吃饭,一边跟他探讨。
“哎!我当村支书这些年,都在倡导发展果树。一直号召大家栽苹果树、板栗树、核桃树,但是一方面很多山场都被划成了天然林,林业站不准毁林种树;还有就是栽树见效慢、管理有难度,远不如出门打工挣钱来得快、挣得多。”
“嗯,发展农业产业,得慢慢引导,大家有积极性才行。现在的当务之急,我看是不是得把这条路修好?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嘛!”
“我看也是应该先修路,我们来的第一天就有一个村民来找工作队,强烈要求我们把路赶快修好。”苏飞插嘴道。
“我也想修啊!这也是全村老百姓共同的愿望。但是国家不给钱的话,我们自己实在是修不起呀!”金德旺无奈地摇摇头。
“嗯,这次我们下来是全省统一的行动,省里和市里应该都有一些配套资金。这样,明天我去县里找找,我有一个战友是副县长,看看县里能不能尽快给立项,尽快启动。苏飞,你和小石明天继续在村里入户走访。”
第二天正好是周五,杨局长和于海洋联系,还让司机小楚把别克商务车开过来,先到村里接上他,带着金德旺去县里跑项目,等下午他回来,再接上苏飞和小石回市里过周末。
苏飞和小石就在村里,由村委会主任金德财继续领着他们入户走访。
金德财不到50岁,身材瘦小,留个小寸头,穿着比一般村民要讲究一些。跟人说话时一双小眼睛滴溜溜乱转,语速也快,浑身上下透着精明。他是去年新选上来的村委会主任,在这之前一直在外面打工,是个小包工头,承揽一些建筑活。
金德财自己有一辆半旧的捷达车,今天特意开过来,拉着苏飞和小石,从山沟最里面的六组开始,从里往外走访。
车开到将近最沟里,路越来越窄,恰好在一家门口,有一辆农用三轮车停在门口,路的另一面是两棵老柳树,都有一人合抱那么粗,树干七拧八歪,向门口这边倒过来,树冠遮盖在马路上空,看起来很是有些年头了。金德财试了几次,车挤不过去,不禁骂道:“tmd,这两棵柳树太碍事!”
苏飞说:“反正也快到最里面了吧,干脆咱们从这里下来,直接从这家开始走访吧!”
一行三人就走进这户村民家,主人迎出来,金德财介绍说:“这是金德满,我们村的大能人!”
苏飞和小石跟金德满握了手,进屋,看到这家的经济条件,估摸着在村里应该属于最好的档次。就问金德满平常做些什么买卖。
金德满说:“咳,别听我们大村长说,我哪是什么能人,就是平常倒腾点这村里的木材、药材什么的。”
苏飞心想这还确实是能人,就跟他多唠了几句。聊到可能修路的事,金德财忽道:“我说三哥,将来修路的时候,你门口这两棵老柳树太碍事,必须得放了。”
金德满听说要放他家的树,立马把头摇得像拨浪鼓:“那可不行!我家门口这两棵树可不能放,这可是我爷爷活着的时候栽的,这是我家的风水!要不是这两棵树,我哪能得两个大儿子,还都这么有出息呢!”
苏飞问他的两个儿子都在哪里做什么,金德满得意地说:“我大儿子在市里做买卖,做得还不小呢!老二是咱们乡派出所长。”
金德财补充道:“人家老大那是真正的老大,黑白两道!”
金德满忙摆手说:“可不能当着工作队的同志说这个!他那叫啥黑白两道?就是认识几个小混混,又跟市公安局局长儿子比较熟罢了!”
苏飞未置可否,见聊得差不多了,就告辞出来,让金德财把车想办法掉头,他和小石徒步把里面的几户再走访一下。
金德满送出大门外,在苏飞背后还喊着说:“苏科长,到时候修路可得注意一下呀,我家门口这两棵柳树说什么也不能放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