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杂文人物历史
韭菜熟了再割,猪肥了再杀

韭菜熟了再割,猪肥了再杀

作者: 侹哥看天下 | 来源:发表于2017-07-15 17:51 被阅读116次

                                      (一)

公元前202年,西汉成立,刘邦成了汉高祖。经过暴秦12年统治,3年农民战争,4年楚汉相争,整个中国满目疮痍,饿殍遍地,人口下降到战前的十分之二、三,社会经济和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政府断了财政收入。

刘邦不像开国皇帝,更像丐帮帮主,他的车驾找不到4匹颜色一致的马,只好用香槟色凑合;萧何、曹参、周勃都委屈在牛车里上下班;至于平头百姓,更是上无片瓦,下无立锥,铺的盖的一概没有,人跑到野地里掘洞,还不如当年的陈胜,这个贼王好歹有个木棚,用破瓮当窗,烂席为炕,碎砖充灶。

面对如此窘境,刘邦和他老婆、儿子怎么想呢?再去刮地皮吗,显然不行,地皮都成天坑了。秦国涸泽而渔,把人民当提款机和牛马,只叫干活不给吃草,导致牛马忍无可忍,纷纷变成牛头马面和牛魔王。刘邦一家来自民间,也曾当牛做马,对秦国深恶痛绝,如今刘家做主,另起炉灶,大汉有新气象,大讲两个“凡是”:凡是秦国支持的,大汉就反对;凡是秦国反对的,大汉就支持。

汉武帝之前,儒家思想还不是国家主流思想,人们普遍信仰黄老哲学,治大国如烹小鲜,凡事慢炖、慢笃,遵从“无为而治”的主张,一切按自然规律办事。秦朝苛法一律废除,取消肉刑,作废卖身契,解放奴隶;推行“军转民”政策,军人大规模转业复员,回本籍务农,国家给予生产资料,生产工具;鼓励人民耕种无主荒地,田地收入大多归个人所有,国家收取租税赋1/15,人民说高了,就降到1/30,人民还说高了,就有10几年不收了。

政府反复强调农业是天下根本。汉初几位天子为了起表率作用,都以身作则去耕地,他们承包了1000亩地种稷黍,天子种的地叫“籍田”,籍就是借,借人民的地,以人民的名义种地。

春耕、夏播、秋收他们都会下到田里,换上短衫,窄裤,草鞋,戴上宽沿草帽,扛一个锄头刨地,或跟在一头牛后面推犁,或抱着黄澄澄的麦穗,冲着镜头摆一个幸福的pose。此时田垄上热火朝天,红旗招展,所有部委署办、大小机关、诸侯国驻京代表,新闻工作者欢聚一堂,第二天各大媒体报刊头条就会大肆宣传。人民就得到这样一个信息:天子都在地里劳动,种地多么光荣,人人都有一双手,不在城里吃闲饭。

刘邦死后,皇后吕雉垂帘听政8年,史称“吕后称制”,她也始终坚持不扰民的政策,对外面的匈奴更是一味忍让,她很清楚他丈夫有多么怕匈奴。

当初,刘邦以为能战胜项羽,就一定能战胜匈奴,亲自纠集10万步兵和匈奴大战,被围在山西平城白登山7天7夜,差点翘辫子。匈奴出动40万骑兵,个个强弓硬弩,称为“控弦之士”,东面10万骑,一律黑马,不带一根杂毛;西面10万骑,一律红马,不带一根杂毛;南面10万骑,一律白马,不带一根杂毛;北面10万骑,一律青马,不带一根杂毛。

刘邦看看人家铺天盖地的纯种马,再看看自己的香槟马,顿时没了脾气。打仗靠的是综合国力,打肿脸称胖子是不行的,好汉不吃眼前亏,刘邦低头向匈奴称臣,又送财帛,又送女人,美其名曰“和亲”,请匈奴看在亲家的份上,放他一只码头跳跳。

                                      (二)

匈奴之后没有大规模地袭扰汉境,但时常索要丰厚的礼物,账单一过来,汉朝就照单全付,一付就是80年。匈奴单于冒顿(mo du)曾写信给吕后,说你死了老公,我死了阏氏(yan zhi),听说你精力很旺盛,你我配一对吧。这封信充满轻佻,是对汉朝女领袖赤裸裸的调戏,对一个主权国家的严重挑衅和极度不屑,吕后读信后愤怒地说,老虎不发威你当我是病猫啊?但自己就是病猫,只好忍气吞声,还回信说我年老色衰,发白齿摇,配不上你大单于的龙虎精神,我们还是给你送礼物,送女人吧。当年大汉一副贱骨头像。

有句话叫:韬光养晦,伺机而起。只要自己过得去,就没什么过不去,日子虽然有点屈辱,但国家经济逐渐好起来了,十年河东,十年河西,形势总会变的。

刘邦的儿子汉文帝刘恒想在池边造一个亭子,纳凉听蛙声,把酒话桑麻,管钱的说要花费若干若干,刘恒吓一跳,说这要耗费20户百姓一年的收入,还是算了吧,夏天在池边铺条席子也蛮有情调。

刘恒的儿子汉景帝刘启继续轻徭薄赋,与民休养,同志们爱干什么就干什么,藏富于民是汉初的百年国策,官家没有与民争利,市场经济自由发展,自种自吃,自立根生,当时民风淳朴,很少有恶性治安事件,一年全国监狱等待处决的犯人不过30人,老子提倡的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社会目标实现了,没有政府刻意引导,一切都随缘。                     

大乱之后,暂时歇手,不要瞎指挥,大治会慢慢到来的,这就是“无为而治”,是规律,不用去求什么救世主或者大英雄。打个比方:黄河决口,堤坝崩溃,泛滥成灾,派任何能工巧匠,杰出人才去,这里补那里堵,累死也干不好,越堵水越猛,像人来疯。过了几个月,派个酒囊饭袋,比如我,一个棒槌(外行)去,我做的和前任没两样,甚至远远不如他们,但滔天恶浪居然成了涓涓细流,与之前判若两河,此属不治而愈,却盛赞我为大禹再世,岂不是天大的笑话?非是我有专业知识和特殊才能,只是运气较别人好,河道涨落自有其规律,我正赶在落潮时候到来,贪天之功据为己有,世不乏英雄,而叫我庶子成名。其实不光河海,万物都遵循盛极而衰,周而复始的道理。

《平准书》记载: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就是说:国库钱太多,串钱的绳子都烂了;粮库堆满,只好都挪到露天,日晒雨淋,粮食都腐败了。

这些记载是不是真的?很难讲,或者以偏概全,把个例无限放大,某一根绳子不结实,就说大多数绳子都烂;或者取些烂绳,坏米来摆拍;或者京师真的富裕,其它地方还很困苦,因为官僚主义,没有及时调拨救济,情愿东西败坏,也不干正事;或者干脆就是无良史家瞎编,只为讨皇帝高兴。

中国史书惯于粉饰太平,凡涉及国计民生,越是言语浪漫越是浪荡胡吣,人要有批判精神看待所谓不容置疑的东西,不允许别人置疑是心虚的表现,喊得越斩钉截铁,心里越没底。

                                          (三)

一直到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刘彻继位,汉朝经济空前繁荣,长期没有战争,人民基本温饱,农业、手工业、商业有了长足的发展。街头巷尾养了很多马,田野里更是成群结队,出门都骑牡(雄)马,骑牝(pin 雌)马会被人笑话的,坐香槟马的岁月结束了,老人孩子有肉吃,灾年少饿死人,这在封建时代就算盛世了。

但一切好日子止于汉武帝。汉武帝刘彻和他前面的秦始皇,他后面的隋炀帝都是一路货,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这三个家伙有共通的德性:好大喜功,穷兵黩武、滥用民力。

此外汉武帝还一味专注于迷信,求仙问道,炼长生不老药。有部电视剧主题曲歌颂他“燃烧自己,温暖大地”,他是蜡烛,还是锅炉?他不烧焦别人,人家就要烧高香了,汉武帝时代的人民早就恨透他了,他儿子都跟他兵戎相见。

汉武帝刚死就被政治清算,为了拨乱反正,安抚天下人,当局批评他当政50年,海内虚耗、户口减半,人民生活困顿不堪。他生前所有引以为豪的大功劳都一概被漠视,若如今还有人真心讴歌他,那与白痴无异,可作三日之呕。

武、炀本质没两样,都是败家子,任意挥霍几代人的积蓄,且把人不当人。只是武帝比炀帝幸运,一个好死,一个自杀。假如认为老天爷长眼,让坏人暴死,好人好死,那就太天真了,老天爷通常不讲理,好人没好死,坏人活百岁的多得是。

纵览史册,凡是被吹捧为雄才大略,千古一帝的皇帝无一不是暴君、刽子手、混账王八蛋,他们的丰碑都是把千万人的骨头夯实后当地基的,这三个货色是这样,另两个鞑子首领——康熙、乾隆也是这样。这爷孙心理极度扭曲,对自己民族高度不自信,得了被迫害妄想症,变本加厉地去迫害汉族知识分子,荼毒文化,他们是毁灭中华文明的罪人。

汉武帝经常心情躁动,血液沸腾,他上台伊始,就对匈奴、西域大宛、朝鲜、南越发动战争,与匈奴更是陷入长期的厮杀,有五次倾举国之力,旌旗遮日,人喊马嘶,死人头颅都可以绕赤道几圈。

他派遣无数批使团出使西域,宣威沙漠,恩被四邻,每批都携带大批财货,作为给予小国的赏赐,西域道路上车辆相望,冠盖相连,人马牲畜绵绵不绝。

他热爱造房子,原来的未央宫,长乐宫不够他施展,又很快建了甘泉宫、建章宫。气势宏大,方圆几十里都是千门万户,处处起高楼,高达50丈,宫中凿人工湖——太液池,湖里堆砌三个岛,蓬莱、方丈、瀛洲。当年他爷爷汉文帝,可是连个小亭子都舍不得造。

他笃信方术,痴迷长生、热衷祭祀,每三年去雍城(陕西凤翔)祭祀“五帝” ,青帝、赤帝、黄帝、白帝、黑帝;祭祀太一、天一、地一神;祭祀上帝,后土;祭祀名山大川,如九嶷山、少室山、恒山,特别是泰山封禅,当初高祖花不起,文、景舍不得,独他去了五次,浩浩荡荡,大肆铺张。每次站在泰山顶上,穿黄衣、奏乐舞、拜天地,还放出西域进贡的飞禽走兽以示祥瑞。

他一生都在下一盘很大的棋,每个棋子落下都会改变很多人命运,国家为他的爱好不停地买单,只是他棋术不佳,不断试错,家底很快花光。汉武帝得到了回报,周边国家喊他万岁,送他土产,匈奴哀叹今不如昔,唱: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繁息;失我焉支山,叫我妇女无颜色。(焉支山产天然女性化妆原料,焉支就是胭脂),而他的大汉帝国也已经一穷二白。

                                      (四)

国家开支巨大,财政捉襟见肘,于是他整天想着捞钱,国家穷,人民有钱,不是藏富于民嘛,过了几代好日子,该他们报效了。算缗(min)、告缗、赎刑、鬻爵、平准、均输、盐铁专卖、统一钱制等敛财新政一个接一个出台,汉武帝广泛任用酷吏,保障这些政策不打折扣地执行,逐步断天下人的财路,靠巧取豪夺,他的国库又充盈起来。以算缗,告缗,赎刑为例:

缗是串钱用的绳子,一缗是1000文,一算是120文。城市商人、放高利贷者、不事生产的人,每交易2000钱,缴税一算;农民,手工业者每交易4000钱,缴税一算。普通人雇车,缴税一算,商人加倍。商人及其家属不得拥有土地,违者没收土地和奴仆。

告缗,是指鼓励告发,假如某商人偷逃税款,私购土地,遭某人告发,查证属实,以没收资产的一半归告发者所有,一时间告发成风。政府以惩罚性政策没收财产以亿计,货物如山,奴仆如云。告缗扎扎实实推行了10年,中产阶级以上的大商贾、首富,破产人家不计其数,辛苦几代人,一朝为赤贫。

赎刑:罪犯贡献钱财给官府来减刑,不同刑罚有不同的赎买标价,犯死罪的纳120斤铜,减为徒刑,司马迁判了宫刑,因为交不起钱,只好执行实刑。汉武帝之前的法律条文粗犷,简约,朴讷,如刘邦当年的约法三章,几条原则而已,每年全国死囚不过30人。

而他的年代,光京师监狱长年就关10万人,法律条规严苛、细密,如一张天罗地网,加上酷吏把持,深文周纳,任意解释,人们无所适从,动辄得咎,一有小过就逮进去,只好花钱平事,没钱就跟司马迁一起做榜样。

汉武帝生财有道,但激起了民变,南阳、齐、燕、赵、楚地都受到波及,造反者如烟尘,大股几千,小股数百。人民实在活不下去了,他们只在乎有无下锅的米,匈奴怕大汉,怕得发抖,然并卵。

汉武帝暴怒,认为人民没觉悟,立刻下旨镇压,派遣绣衣使者持节,到各地严厉督促,凡镇压不力,就处死地方官员,一时间被诛杀的刺史、郡守等二千石官员及以下各级,不可胜数,可谓官不聊生。汉武帝用了3年时间才把起义镇压下去,但他没有接受教训,繁重的徭役、兵役又不断地摊派下来,逃亡的人多得像牛毛,这本来是可以避免的。

杜牧有句话叫“取之尽锱铢,挥之如泥沙”,汉武帝的聚敛手段不可谓不强,但他挥霍无边,国库又迅速瘪了,老百姓被他篦了一遍又一遍,都穷得叮当响,秦末战争的地狱景象又回来了。分崩离析、国穷民困,帝国眼看着撑不下去了,他这才反思,不断颁布大赦令,下了19次,制定流民法,大力推行“力本农”等富民政策,在轮台又破天荒地下了罪己诏,大唱“是我错”,这个人以前是从不认错的。喝粥了要团结了,吃饭了要斗争了。

他真心希望国富民强,真心想养猪,等猪再肥起来,但发展有规律,拔苗助长是不行的,而他老了,精力不济,没能赶上猪肥就死了,他的死终于给天下人松绑了,真叫人庆幸。事情不坏到不可收拾的地步,汉武帝这类人是不会反思的,不要奢望他们有自我批判的精神,自我纠错的基因,他们不是圣人,被吹捧多了,就真觉得自己是超人,你要不立点规矩去约束,他们还不上天?如果换了我,由我任性,也许比他走得还远。

相关文章

  • 韭菜熟了再割,猪肥了再杀

    (一) 公元前202年,西汉成立,刘邦成了汉高祖。经过暴秦12年统治,3年...

  • 血腥的屠刀亮出来了

    啥也不想说了…… 今天又遭受重创! 庄家就是把韭菜养肥了再杀,说到底我还是韭菜! 血腥的一天,市场长开了他的血盆大...

  • #千日千文#【84/1000】猪,养熟了再杀

    一、前言 1.1 金·吉利的免费经济学 1903年,一位满怀乌托邦精神的推销员,发明了剃须刀架和刀片,他叫金·吉列...

  • 韭菜花熟了

    又到了丰收的时候 韭菜花熟了, 韭菜花熟了, 镰刀己经磨得飞快

  • 被割韭菜太久了!从人性角度思考,如何避免被割韭菜

    忽悠、接着忽悠? 韭菜本身生长快,收割完一茬,不久又长起来了,可以再割。 股市中常用语“割韭菜”,来形容收割别人的...

  • 高达1000-4000余万的巨额上币费项目方如何应对?

    项目割韭菜,交易所割项目,项目再割韭菜的游戏要玩多久呢? 投票上币费用恐怕比之前的审核制还要高,尤其是对于花费几千...

  • 反复

    把自己杀掉,然后复活自己 再杀掉再复活,再杀掉,再复活 再杀掉再复活,再杀掉,再复活 再杀掉再复活,再杀掉,再复活...

  • 怎样练成一颗韭菜

    韭菜长得很快,长一段,割一段,再长,再割,循环往复。 股市里面有很多人是一门心思火急火燎地给别人送钱的,俗称韭菜。...

  • 《韭菜的自我修养》(三)

    13、到底是谁再割谁的韭菜 小米上市当天跌破发行价;facebook当年上市也跌破发行价。 如果当年跌破之前买fa...

  • 做饭的学问

    今天周六,终于有时间包饺子吃了,前几天很忙。 上午吃完饭后开始准备,和面,剁萝卜馅,再割韭菜切成小段儿,之后切肉,...

网友评论

  • 爱佛僧:关于汉代律法问题,真不是汉武帝的问题,主要在操作上,操作的人随便解释,因为律法条文实在太多了,很多也重复。而刘邦所谓的“约法三章”,实际上三章很多条了,并不仅仅是几句话。后来有人做过系统的删减增补,律法才算明晰了一点。总的来说,律法条文是不断在成熟的。但无论怎么成熟,整个封建和帝国社会,他们的律法都不会是以人民为主角的,主要是为了统治和管理。几千年了都如此,不单单汉武帝,所以这一点不能指摘。就像公司的规章制度更多是偏向公司保护公司利益的一样,一个道理。
  • 爱佛僧:汉武帝其实也种过地,他最后一次封禅回来,估计有点感触,亲自下地赶牛,干了一会儿农活。人在高位,做事情就难免由着性子。但我以为他前期的一些选择,其实是很对的。国家,没野性,很难过好。刘邦当老大的时候,那是没办法,只好军转农,并非他喜欢无为而治,迫不得已罢了,后面的几位继承者,限于现实情况,也只能如此混混日子。其实不单单军转农,实际上因为国际环境,也经常农转军,让部分农民去边境,比如云中郡啊之类的地方,一边垦荒一边打仗,搞得跟匈奴做派一样,上马打仗,下马生产。这都是被逼的,皇帝也不愿意。等到汉武帝,就不愿意受那鸟气了。干脆直接打,直接打那是需要统一军民思想的,所以汉武帝的一些政治手段是可以理解的,不能说是暴君。你不把他们打服,就过不好日子。

    其实从国书就可以看出来了,国力差劲跟国力强盛完全不一样。不同时期,写信都不一样。

    匈奴给大汉第一次写信是写给刘邦的老婆吕后的,严格的说,这信像是情书,也没啥称呼,司马迁只截取了里面重要的话——

    “孤偾之君,——两主不乐,无以自虞(娱),愿以所有,易其所无。”

    这段话前几句威胁,但重点在最后两句,非常有趣,陛下独立,孤偾独居。两主不乐,无以自虞(娱),愿以所有,易其所无。

    哎呀,吕后妹妹呀,你没老公,我也单身,咱俩都不快乐,没啥好玩的。这样吧,我拿我有的东西,来满足你得不到的。

    虽然这信司马迁没写抬头的事情,但猜想,可能是“吕雉妹妹之类”的。这就过分了,这是侮辱。

    第二年这哥们又给大汉写信,称呼很霸道——“天所立匈奴大单于敬问皇帝无恙”,这对于中原天子来说已经很气恼了,因为中原皇帝号称“天子”,是天的儿子,你匈奴单于再说自己是“天所立”,还有王法吗?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单于就单于,你还“大单于”,朕都没说大皇帝呢?!可是信的内容更过分,天所立的匈奴大单于说,我这里有个小子犯错了,我就罚他出去打仗,把月氏国给灭了,现在楼兰、乌孙、呼揭及其旁二十六小国都管我叫大哥。那个你们不是去年答应我要嫁一个公主给我吗?快点送来!迎亲礼物骆驼一头战马两匹拉车的马八匹已送过去。

    孝文帝的时候给匈奴单于写信,中规中矩,“皇帝敬问匈奴大单于无恙”,这相当于现在两个国家首脑打电话说主席问候总统先生好。很平等的称呼,既不抬高自己,也不轻视别人。

    当然,孝文帝肯定还给人家送礼物了,什么黄金器具绫罗绸缎,一大堆。

    大汉朝的皇帝给单于写信,用的是一尺一寸长的木牍,抬头是“皇帝敬问匈奴大单于无恙”,所以遗物及言语云云。单于给大汉皇帝回信,就用一尺二寸长的木牍,连信封都要求比大汉的宽大一些,抬头也很牛逼——“天地所生日月所置匈奴大单于敬问汉皇帝无恙”,凭空加了一大堆头衔,看来匈奴单于是日月神教教主啊!当然,这里面是有一个汉人在捣鬼的。可笑的是,既然要长,为什么就长出来一寸,干脆长出来一丈不是更大气吗?看来单于毕竟没文化。

    孝文帝当朝时,政权整体上很平和,讲究无为而治。要的是安生,不想惹事。公元前162年,他又给单于写信,称呼照旧:“皇帝敬问匈奴大单于无恙”。内容却几乎像是恳求,哥们呀,咱们摈弃前嫌重归于好吧,快快乐乐的过共产主义的快乐生活吧,你看那鱼鳖飞鸟,爬行动物哺乳动物天下万物哪个不喜欢平安快乐的?别再扯犊子了,当皇帝要说话算数,我把姑娘嫁给你,别再扯犊子了行吗?

    结果是,单于娶了姑娘,没多久,就气势汹汹的杀过来了。

    到了汉武帝,信也不写了,直接打,卫青霍去病们直接把匈奴打得逃出去两千多里。汉武帝为了让匈奴投降,派人带着国书去找匈奴,那些人找了好半天才找到。

    公元前84年,单于给大汉写信了,复杂的称谓没有了,但是内容还是挺牛气的,说我们是天之骄子,送礼物不能送给我们小的,要大的。然后开出了一个长长的礼单,让大汉按照礼单给他们送礼。当然,不能忘了给他们送姑娘当老婆,而且必须是皇室的姑娘。送来了就好,送不来老子照样侵略国境线。

    汉武帝派了一个接待人员去接见单于的大使。那大使说:你们不是礼仪之邦么,怎么太子都造反?汉武帝的使者说:这是朝中私事权力争斗,都是些小事情,哪像你们的老祖宗冒顿单于直接射死了他老爹自立为王,而且还睡了他老爸的小老婆,纯粹就是禽兽的行径,猪狗不如。

    当然,这口才很好的使者,被扣下了。匈奴和大汉经常对着干,你扣我的驻外大使,我就扣你的外访人员。总之,必须大家扣住的人数相等才行。

    后来,信也不再写了。姑娘也不给送了。匈奴彻底没落了。只能让人“朝入云中郡,北望单于台”了。

本文标题:韭菜熟了再割,猪肥了再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hrnh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