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狐绥绥,在彼淇梁。心之忧矣,之子无裳。
有狐绥绥,在彼淇厉。心之忧矣,之子无带。
有狐绥绥,在彼淇侧。心之忧矣,之子无服。
这首诗讲述的是女子对外颠沛流离的丈夫的思念,担心他没有合适的衣裳穿。
第一节,“有狐绥绥,在彼淇梁。心之忧矣,之子无裳。”狐狸缓缓独行,在淇河石桥上。我的心中忧愁,你的身上没有像样的衣裳。
狐,狐狸;一说古代经常用狐喻男性,狐狸在先秦的文献中,并无太多贬义。绥(suí)绥,缓慢行走的样子。朱熹《诗集传》解释为“独行求匹貌”。淇,淇河。梁,河梁,河中垒石而成,可以过人,可用于拦鱼。之子,这个人,那个人。裳(cháng),下身的衣服,上衣,下裳。裳类似今天的裙子,古代男女通用。

第二节,“有狐绥绥,在彼淇厉。心之忧矣,之子无带。”狐狸缓缓独行,在淇河石磴上。我的心中忧愁,你的身上没有像样的衣带。
厉,一说水深及腰,一说可以涉水过河之处;一说通“濑”,指水边沙滩。在《邶风·匏有苦叶》中,我们也讲过另一种更为确切的说法:“厉”是“砅”的通假字。砅(lì),踏着石磴渡水 。《说文·水部》解释:“砅,履石渡水也;从水,从石。一种很常见的桥梁替代物,跟第一节中提到的石梁作用类似。带,束衣的带子。
第三节,“有狐绥绥,在彼淇侧。心之忧矣,之子无服。”狐狸缓缓独行,在淇河边儿上。我的心中忧愁,你的身上没有像样的衣服。
侧,水边。服,衣服。
三节句式相近,内容相仿,类似一首歌旋律下三节不同的歌词,有一唱三叹之感。
女子直抒胸臆,情意真切。很有可能是天气变冷了,才担心起丈夫衣单影只。只不过诗中没有明确的物候信息,我们无法得知究竟是什么季节。
诗经专题第63篇,总第063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