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官难断家务事。
前几天,听到一个家务故事。
某位老同志有三个孩子。大儿子最有出息,在美国一个大学当教授,好几年才回来看老头一次;姑娘也不错,大学毕业留在了上海,只是过年过节带上东西来看看老同志;小儿子最没出息,从小调皮捣蛋,读了个专科留在了本地。老同志退休后就和小儿子一家生活在一起。
某一天,几个老同志凑到一起扯闲篇,自然而然就扯到了孩子身上。
说起大儿子和姑娘,老同志眉飞色舞,说这是大儿子买的,那是姑娘送的,儿子姑娘回来,给他带回来了些啥好东西,非常骄傲和自豪。
说到小儿子,老同志大摇其头,说了很多不满意的话,说不太听话,经常惹他生气。
有位熟悉情况的老同志顶了他一句,说你这是典型的近臭远香,对你贡献最大的还是小儿子。你吃喝拉撒不都是小儿子和媳妇伺候你,天长日久,肯定会有不尽意的地方;大儿子大姑娘再好,遇上紧急情况,也靠不上;一年来看你一次两次,花点儿钱,带点儿东西,说些好听的话,你肯定觉得好,如果天天在一起,你也会烦,人家说不定也烦你。
由这个故事想起了韩信报恩的故事。
故事说年轻时候的韩信就是个游手好闲的二混子,整天无所事事,到饭点了就到当地亭长家里混吃混喝,时间久了,谁也受不了,亭长媳妇就给他白眼,后来干脆在韩信到来之前把饭吃了,关门睡觉。
韩信在亭长家混不上饭吃,在街上饿着肚子晃荡,当地一个给人洗衣服的老婆婆看他可怜,就给了他一碗饭吃,同时教育他,男子汉大丈夫要顶天立地。
韩信痛改前非,发愤图强,最后成了刘邦的第一猛将,功成名就后回家乡报恩,给了他一碗饭吃的老婆婆已经过世好多年了,韩信将准备用来报恩的千金沉入河底,带着剩下的一锭金子到亭长家里,说是支付当年在他家吃了几个月的饭钱。
老婆婆给了他一碗饭,他准备用千金回报,真的称得上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他在亭长家混吃混喝了好几个月,却用一锭金子来讥讽亭长一家,又好像有点恩将仇报的意思。
韩信的故事,很可能只是个故事,未必是真的。
不管是真事还是故事,把这两件事儿放一起说,肯定不合适。
赡养父母是为人子女义不容辞的义务,不管父母怎么对待孩子,做子女的都应该无怨无悔地照顾好父母。
其实,很多当父母的也就是说说,他们也很清楚,谁的贡献更大。
2021年11月19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