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文章精选简书汇星光简道
《发现母亲》丨婴孩的一年等于十年不是无稽之谈

《发现母亲》丨婴孩的一年等于十年不是无稽之谈

作者: 達士通人 | 来源:发表于2019-03-27 04:32 被阅读26次

    同一个灵魂会在某一个时间段,对特定的一类人而言支配着两个躯体。

    是的,这就是母亲怀胎十月之时。

    母亲的所有情感在影响自己的同时,还不断影响着自己腹中的胎儿。当然,这种影响会一直伴随着孩子的成长。

    我们把注意力过多的放在了怀胎十月的艰辛,却往往忽略了另一个更重要的问题。

    有句话说道,事情的重要程度往往和被忽视的程度成正比。

    正因为我们履行了十月怀胎的职责,我们孕育出了一个鲜活的生命后,我们便开始泄气了。母亲的继续教育便是那个经常被忽视的更重要的事情。

    初生的孩子其实更像一个我们能看得见、摸得着的胎儿,他们不具备任何自理能力,他们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呵护。

    这在这个可能长达三年或是更久的时间里,母亲的灵魂仍然支配着两个躯体。

    前人的肩膀为我们指向何方?


    “我们幼小时所得的印象,哪怕极微、极小,小到几乎察觉不出,都有极重大极长久的影响。”

    “人的性格大都是在人一生的最初几年内形成,而且在这几年内,人的性格中所形成的东西时很牢固的,它将成为人的第二天性。”

    “在学龄前阶段,大脑发育的速度非常快,6岁前,大脑的大部分几乎都成熟了,以后人的脑力、性格和心灵将永远不会再像形成学前法语阶段那样迅速发展了。我们永远不会再有这样的机会去奠定智力健康的基础了。”

    前人用一句句文字肌肉和骨骼塑造出了一个伟岸的肩膀,为的是让我们自己发现一座阶梯,爬上去,然后发扬光大。

    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博顿·L·怀特给出了一个断言,如果一个3岁的幼儿在学术上有益的各方面,例如语言和解决问题的技能迟开窍半年或更多的时间,那么他就很难再未来的学业中获得巨大的成功。

    更多时候,我们未能坚定的践行孩子的早期教育,或许只是因为那些似乎骇人听闻的言辞。

    但是,对于做了可能真的会产生巨大的影响,而不做或许会后悔终身的决策,我们更应该坚定我们的信念。

    其实培养孩子就如同一项长期的投资,早期的培养的投资收益率是最大的,它会节省未来我们可能会投入的更多成本。

    与其去不断寻找更多高不确定性、高风险的投资产品,寄希望于这类投资回报来给孩子进行各种补救措施。我们不如在播种时,就把种子雕琢得漂亮点。

    实际上,当孩子到达6岁时,他们已经发展了他们成年后所有的智力的很大一部分,把6岁定义为学龄前的做法实际上将孩子埋没在了起跑线。

    我们或许应该更多的去思考,如何给予孩子更好的家庭教育,如何帮助孩子在这样小的年龄阶段,在家庭以外的环境中获得更好的生存方式。

    人类智力的边际效应


    美国著名教育家本杰明·布卢姆和他的芝加哥大学同事所做的研究论文指出:人的智力呈现一种类似边际效应递减的发展趋势。

    根据他们对17岁青少年所测得智力来看,大约50%的智力发展是在胎儿期到4岁之际完成的;30%是在4岁到8岁时完成的,大约20%是在8岁到17岁时完成的。

    换句话说,孩子在前4年的智力发展程度已经和未来13年的发展程度等同了。

    按照这种比例,8岁以后的教学条件和环境等影响孩子智力水平因素最多也只能作用于那20%。

    令人惋惜的是,宇宙的第一性原理只有一条,那就是时间永远只是单向流动,当它用各种养分喂养着一个不断变大变强的孩子时,却也不断地压缩着孩子的成长空间。

    更令人沮丧的是,随着父母的变老,试图通过努力达成一件事情变得更难这一事实同样无情的作用在了孩子教育之上。

    这或许就是孩子智力发展的边际效应把。

    一种更骇人听闻的类比


    关于产妇的阵痛,《邓肯自传》里有这样一段清楚的描述:

    “一天下午,我们坐着喝茶的时候,我觉得仿佛有人在我背部中央猛击了以下,接着就觉得疼痛难忍,好像有人把手钻进我的脊椎,想要把他撬开。从那时起,折磨人的痛苦就开始了,似乎我这个可怜的牺牲品落到了一个威力极大,又毫不怜悯的行刑吏手中。刚熬过一个冲击,下一个冲击马上袭来。人们常常说西班牙的宗教裁判如何可怕,可是没有一个生过孩子的女人会怕它,因为与生孩子相比,宗教裁判也就只是无害的游戏了。看不见的可怕的妖魔,毫不留情地、残暴地、不肯松手地把握紧紧地抓住,并且不断发作,一阵又一阵撕裂我的骨头和筋肉。”

    对于分娩之痛,王东华教授称之为以诞生为名义的屠宰。

    孩子是父母欢乐的惩罚,当母亲经历了千辛万苦后,我们发现那个曾经在母亲子宫内作恶的家伙却是一个可爱的天使,我们放下了一切对它的防备。

    喜悦冲淡了一个事实,在时间的长河内,分娩的阵痛还只是短暂的,这个天使面容下的小可爱却将未来潜在的麻烦通通埋在了自己的身体里。

    而一旦你的“打开方式”不对,随着孩子的成长,这些潜在的麻烦会让我们父母措手不及。

    更多事实证明,当母亲死里逃生终于取得了这场艰难的胜利后,却啼笑皆非的糟蹋了这来之不易的孩子。

    为什么说人是早产三年的动物


    在我们的认知中,初生的婴孩肢体十分脆弱,身体的机能极不完善,它有腿却不能走,有手却不会拿,有嘴却不会说,总之,他毫无自理能力。

    但是事实并非如此。

    其实,婴儿真正软弱的并不是身体,而是他的大脑。

    由于大脑发育不完善,无法通过大脑的指令调动自己的四肢。

    我们经常会用大运动能力,精细动作能力来对孩子的发育情况进行衡量,而往往在孩子1岁前,这些能力都会显得十分薄弱。

    同样的道理,这只是因为孩子的大脑还并为发育完全,无法通过指令精确的传达到他们的四肢。

    由于大脑的发育并不完全,因而其可塑性便极大。

    孩子出生前在母亲的子宫里受孕,而出生后的三年内,周围的环境也如同子宫一样,成为孩子成长的关键因素,而影响最大的则是孩子大脑的发展。

    对于环境子宫这种形象比喻的最大例证便是狼孩,无论回到人类社会后,如何对他们进行补救,这种类似狼孩的野生孩的智力水平大部分只能停留在3到4岁。

    婴孩的一年等于十年


    由于婴孩的大脑的可塑性极强,一般意义上的时间的衡量对他们来说会显得更加苍白。

    对于成年人而言,三年的时间可能并不能改变太多,三年对于三十岁的壮年而言只是他们人生的十分之一,对于九十岁的老年人而言却只是人生的三十分之一。

    然而,对于初生的婴儿而言,相较于第一天,第二天过完,生命就延续了一倍。相较于第一年,第二年过完,生命又延续了一倍。

    他们开始甚至感知不到黑夜和白天,分不清今天和明天。

    或许缺乏对于时间的认知能力的原因只是因为,这个世界给他们的时间衡量标准就是不一样的。

    我们经常会用成年人的时间去安排孩子的一切事务,虽说无奈,却何尝不是在浪费孩子的时间呢?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其实,老人们经常挂在嘴边的谚语已经道明了这个道理,婴孩的一年等于十年。

    总结


    有种物理现象叫做杠杆效应,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便能翘起一个地球。

    还有种现象叫做蝴蝶效应,太平洋上的一只蝴蝶挥动一下翅膀便会引起美国西海岸的一阵狂风。

    对于孩子,这种理论同样适用,婴孩的一年等于十年。

    当我们合理运用好时间,便能很好的放大早期教育的效果。

    当我们正确对孩子进行引导,一个行为可能就能决定孩子未来的某件善举。

    这也是我们不得不重视孩子教育的原因。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发现母亲》丨婴孩的一年等于十年不是无稽之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lrgv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