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婚姻育儿千钻公会尊享会员文章集合
马斯洛需求理论隐藏着厚厚的育儿经,只是我们不曾看到

马斯洛需求理论隐藏着厚厚的育儿经,只是我们不曾看到

作者: 達士通人 | 来源:发表于2019-01-01 03:46 被阅读31次

    互联网的深度发展将我们每个人被动的链接到这个不停变化的世界,你不用着急出发却终将被抵达,这是去年罗胖在跨年夜的最后一句分享,罗胖的本心是技术的发展会让我们不用做出任何过多的付出,便能享受到时代剧烈变革所带来的便利。但是技术的变革同样是把双刃剑,因为,这个时代,从来不乏那些给你创造需求的人和物,催生你的欲望,让你在欲求不满的道路上越陷越深,于是,大家的生活了充斥着“我想要”、“我想买”,然而,坐在那艘被人强上的船上,彼岸在眼前,我们始终还有一个权利,就是不下船。

    想要的很多,但是我们真正需要的又有多少呢?

    从上海归来,我久久不能忘怀的却是一碗干净的葱油拌面,没有肉,也不需要海鲜,小葱被油煎出的飘香夹杂着酱油和糖均匀的拌入清汤煮出的挂面,一口入胃,冲淡了饥饿,喂足了饱腹,这不就是我们日日所需要的吗?

    面对着如今铺天盖地的诱惑,我们早已迷失了自我,分不清什么是自己想要的,而到底什么才是自己需要的,同样也看不清孩子到底想要什么,需要什么。于是,大多数的家长成为了无脑的灌溉者,因着孩子的呼求,忙得不可开交,最终却陷入了愤怒的深渊,以被动的妥协给未来埋下一个又一个的隐患。

    孩子刚起床,就吵着看IPAD,周末的早晨的梦境太香甜,我们只好打开IPAD让他静静的在一边为我们的梦境之门值守,中午正在做饭,孩子却跑过来无休止的要吃草莓,为了不让孩子吵闹,我们从冰箱里拿出草莓,放入了他的碗中,午饭,没吃几口,孩子就不想继续下咽,吵着要玩捉迷藏,甚至把饭碗给打翻,无奈我们咽下怒火,跪地清扫完地上的饭菜躲在了卧室的衣柜里,到了下午四点,孩子在床上久久不能入睡,我们终于按捺不住心中的愤怒,“你到底还要怎样?”孩子却委屈的说到,“我睡不着,我想玩水枪。”

    无情的棍棒终究在孩子的屁股上留下了几日不可消退的印记,怒火暂时退去,却也疼在了父母的心上,同时也将伤痕留给了自己的孩子的未来。翻看着朋友圈里各种宝宝的靓照,而背后生活真实的写照却无外乎如此。

    孩子想要什么就要什么,我们到底给还是不给?面对着自己内心的欲求,我们到底应该妥协孩子的欲望吗?面对着孩子的无理,我们到底应不应该惩罚?

    我们很矛盾,因为我们的耐心有限;我们很纠结,因为我们的时间有限;我们很无助,因为我们总觉得不管怎么做,结果可能都不尽如人意。

    那么,不如先把这些难处先放下,回头看看这两个问题吧?

    1、孩子想要的是什么?需要的又是什么?

    2、我们对孩子进行惩罚,换来了什么?却又损失了什么?



    孩子们到底需要什么?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在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所提出的。书中将人类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这五类需求是经过了长时间检验的人类的底层需求,不关乎与人的年龄,不受制于性别,对于自己的孩子,同样适用,层层递进。

    仔细揣摩这五类需求,我们便不难发现,到底哪些是孩子的欲望,而哪些才是孩子真正的需要,而孩子的需要往往比我们能想到的更加简单,当然,这些真正的需要都应该被满足。

    孩子需要足够的水和食物来满足其生理需求,而在家庭的经济环境允许的前提下,我们理应适当在营养上给孩子更多的保障。

    孩子需要安全的住所、温暖的环境、父母的爱心来保障其安全需求,但是这种安全一定是相对的安全,过度的安全只会降低孩子的适应能力。

    孩子需要朋友和社交场景来满足其社交需求,进而在保证其情感的流动和归属感的维系,然而孩子的情感十分细致,我们作为家长需要常常与其共情,为孩子未来好的性格的形成打好基础。

    孩子需要自己的能力不断被承认从而满足其尊重需求,我们需要恰当的给孩子正面的反馈来提供外部的尊重,同时和孩子建立情感的链接,使得孩子自发的产生内部的对于自己的肯定。

    自我实现是对于孩子的高级需求,但是对于不同年龄阶段,这种满足并不能一蹴而就,但是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却同样是推动其自我实现需求的源头,一旦我们能够发现孩子的创造力,帮助他在技能和能力上不断的超越自己,自我实现的需求可以不断强化孩子的自信心,让他的成长在良心循环中不断健康迭代。

    这样看来,我们着眼于孩子的底层需求,很多问题便迎刃而解,我们自然可以在面对孩子的欲望和需求时做出更好的判断,给予孩子更多他们真正想要的那部分,从而帮助其建立更好的品格。



    惩罚会带来什么变化?

    与正面理解孩子的需求相反,大多数家长并不理解孩子的发展过程,且不能理解或者来不及去感知孩子的真正需求,最后怒火转化为了惩罚,然而惩罚虽能在短时间让孩子听话照做,但是孩子并不是因为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而在下次面对同样的问题时不犯错,更多时候,他们只是恐惧惩罚所带来的恶果,于是乎孩子的内心恐怕会产生类似于愤恨、反叛、报复、退缩、自卑和偷偷摸摸的情绪。

    大量研究结果表明,惩罚会妨碍大脑的发育,并会给孩子未来的成长设下无数的障碍,这是我们所有家长并不想看到的。

    从需求的角度来看,惩罚在一定程度上毁灭了孩子在各个层次的需求,惩罚让孩子感觉到自己的对于安全的需求没有保障,惩罚中断了孩子的发声,让孩子的内部情绪被压抑,不能得到应有的尊重,更谈不上自我实现。

    惩罚并不能解决一切问题,当孩子的认知水平还达不到理解错误本身时,惩罚会导致孩子隐瞒自己的行为,从而发展成为不诚实的品格,并逐渐发展为遇事退缩的性格,一旦孩子被惩罚的过多,有些家长甚至不分缘由的施暴,更会给孩子内心埋下愤怒、反叛甚至报复的种子,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这颗逆反的种子迟早长成参天大树,一发不可收拾。种下恶果容易,连根拔除却难于上青天,当我们能认识到这惩罚的代价后,我们还会选择一味的惩罚了吗?


    解密者

    孩子的表达能力受年龄阶段和认知能力的局限,因而,孩子的行为背后都有一连串的密码,作为家长,我们应该努力做一个解密者,而不是一个暴君。而解密的关键就是情感的链接。

    情感链接能给为孩子的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提供一个良好的交互管道,也是大多数问题能被解决的前提,更是保证孩子在未来长期的成长道路上的高速公路。而只要我们作为家长有心去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有时间去琢磨孩子行为背后的密码,教授孩子和大人们建立情感链接,这种交互会更为有效。

    当孩子丢失掉一个夜夜陪伴他睡觉的玩偶时,他的哭泣是源于失去了一直以来的安全感,而不单只是丢失的那只玩偶,当孩子在玩耍的过程中弄破了一个气球,他的伤心源于他失去了能让他继续保持开心状态的物件,而不单单只是一个气球,当我们不小心毁掉了孩子用心建立的“积木帝国”时,毁掉的是他们引以为傲的成就感和内心对于自我实现的愿望,而不单单只是一个我们只需花很短时间便能复原的摆设,甚至当我们冲洗掉孩子的马桶时,都有可能触及到孩子对于创造的想象,因为那些臭臭的家伙也是他们的作品。

    而在这些行为的背后,我们因着孩子“无缘由”的哭闹,给予了孩子怎样的反馈呢?只有我们自己知道。


    再小的个体也有强大的力量

    为了满足孩子对于情感、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我们必须承认,再小的个体也拥有强大的力量,培养孩子的自主性,便是不断催生孩子强大力量的永动机。

    事事代办只是剥夺了孩子成长的权力,也毁灭了孩子对于自我实现需求的契机,而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帮助孩子学习到更多的技能,应该是我们作为家长应该好好学习的功课。

    事实证明,孩子对于各种实际生活技能的需要始终都存在,无论是孩子蹒跚学步,从一次次在跌倒中爬起,还是穿衣吃饭,自己收拾整理玩具,或是自己搬起一个小板凳,爬上洗手台自己洗手,每一次的尝试,我们都应该在安全的边际下为孩子创造更多的机会,让他们尽力去展示自己的才能,孩子自我价值的实现不是一味来自被爱护、被称赞或是给予不完的实物奖励,而是来自于他们自己能够在处理各种力所能及的事情中带来的情绪起伏和环境适应的能力,更是来自己他们对于家庭的贡献,要知道,不用再靠父母帮助便能解决生活中的琐事,本身就是对他们最大的肯定。

    看着父母用吸尘器打扫屋子、用烤箱烘烤面包、用洗衣机处理衣物,他们当然也想自己尝试一下,证明自己也能办到,而随着你的宝贝越来越能干,我们当然可以进一步帮助他获取尊重、建立自信,让他成为一个能够不断超越自己,实现自己价值需求的小家伙。


    很多时候,我们只是希望简化孩子的成长过程,我们将当下的麻烦转化成为了未来更大的麻烦,我们放弃了让孩子展示自己的机会,把孩子关在牢笼里,我们始终不敢相信,一个两岁的孩童居然会拿着相机,有模有样的给一个小姐姐拍照,很多时候,我们选择了看到才会相信,却不曾想过,我们应该选择相信,才会看到,正如这个可爱的孩童。


    更多育儿文章,相信同为父母,或许会对你有启发:


    当孩子面对恐惧时,或许我们应该。。。

    正面管教的十条铁律

    食品的保质期到了可以扔掉,家长的保质期过了呢?


    期待你的评论和小心心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马斯洛需求理论隐藏着厚厚的育儿经,只是我们不曾看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nypl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