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需要情感的灌注。著名教育家夏沔说:“教育没有情感,就像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
为教育注入情感、陪伴,这样的父母才能更了解自己的孩子,让孩子成长为一个完整的人。
有一个故事这样发生了,“我小时候,家里很穷,我看到我们大院里,别的小朋友都买了布娃娃,也想要。妈妈知道后,没有指责我想要太多,也没有说家里买不起。而是对我说,你一定想要那个布娃娃吧,那布娃娃太好看了,这样吧,妈妈先给你做一个,等妈妈攒够了钱,再给你买一个,你看可以吗?
妈妈连夜给我做了一个,尽管没有买的漂亮,但小伙伴们看见后,都夸好看,还和我换着玩布娃娃,我在交换中也间接拥有了别的小朋友漂亮的布娃娃。
再后来,妈妈攒够了钱,给我买了一个漂亮的布娃娃,我非常珍惜。”
最好的教育是:父母看见孩子的感受,诚实地说出真相,在有限的条件下,和孩子一起想办法做到最好,让孩子得到始终如一的信赖。
没有情感、没有陪伴的教育不能叫做教育,没有情感的教育更像训导别的物种。
童话大王郑渊洁老师写过一本书,名为《父亲的含义是榜样》,书中写到他父亲对他的教育,和他自己作为父亲对儿子的教育。父母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身教:“关键看父母当着孩子做什么,而不是说什么。对孩子说的都没用,有时还起反作用。”
从前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教育孩子怎么做人,也就是说,教育是为成就一个一个的人,而不是应试的机器。现在教育孩子,也一定要使他们顺着自己的兴趣,多加鼓励,使他们内心喜悦,那么他们自然就能不断进步,犹如春天的和风细雨滋润了花草树木。花木,没有不萌芽发育的,自然能一天天的茁壮成长。
有一句教育名言是:“教育孩子如育花,精心浇水、施肥、呵护,方能成功。”但是也要在对的时间用对的方法才能事半功倍。这里有几个问题,让做教师的我们对比一下自己的课堂:
当学生精神不振时,我们能否让他们振作?
当学生过度兴奋时,我们能否让他们渐渐平静?
当学生感到茫然时,我们能否进行启迪?
当学生没有信心时,我们能否唤起他们的力量?
我们能否从学生的眼神中读出愿望?能否听出学生回答问题中的创造?能否觉察出学生细微的进步和变化?能否让学生明白错误?能否使用不同的语言方式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受到了关注?能否让学生觉得老师的精神脉搏与他们一起跳动?能否让学生的争论迸发出思维的火花?能否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会合作,感受和谐的欢快,发现的惊喜?
教育幸福来自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与自身的发展,来自于教育智慧所取得的成功;教育幸福取决于我们的心态与能力。
真正的教育,是能影响一个人一辈子的教育。一个人真正的成功,在于他能够与世界和解,能够在前辈和后代之间,扩展出连续的生命,而不是每一次的竞争中,“赢”得只剩下了孤家寡人,只剩下疲惫的身体和残破的心灵。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说过:“一个人的学习能力,才是他的核心竞争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