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在上一节中强调“有效倾听是关键”,还要“大胆说出心中的话”,是不是就意味着沟通就会很顺畅呢?其实不然,可能有人会碰见这种情况——我们大胆说出了自己的心中话,别人却没有好好聆听。这是什么情况呢?
一、什么时候我们没有办法很好的倾听?
上面讲了而且专门强调要有效倾听,那是不是我们能够时刻做一个有效倾听者呢?其实不现实,有很多时候我们是没有办法很好地聆听别人说话的。
比如说,正在打电话的时候。
所以我们需要想想哪些时候是我们没有办法聆听别人的时候,反过来,这些时候我们也不要期望别人能够来听我们说话。
来想想看哪些时候不方便聆听呢?
——打电话的时候,
——看电影的时候,
——正在写作业,
——正在同另一个人说话
……
相反,我们在这些时候去表达、去插话反而是不尊重别人的表现,也就是通常说的不礼貌。
二、我们怎么让别人有效倾听——选择合适的时机
在弄清楚了哪些时候我们不方便聆听的时候,于是我们就可以避开这些时候,从而选择到合适的时机去表达,这样别人才能更好地去聆听我们说话,这样良好的沟通才得以很好的开始和进行。
也就是,“大胆说出自己心中的话”不是想说就说,而是要选择恰当的时机,要尊重到对方。否则,只会事与愿违。
所以,表达与倾听是一个互构的关系,表达是为了让别人听,所以要从别人听的角度去多考虑考虑,而不是一味地抱怨别人怎么不听。相反,倾听者也要考虑考虑表达者的感受,他是否愿意向你表达呢?
第三,表达不只是表达者的事,也是倾听者的事。
生活中还会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就是抱怨对方啥也不说,都憋在心里,就觉得自己是一个良好的倾听者。
其实,这是问题的全部吗?不一定。
前面已经反复强调了,表达与倾听是一种互构的关系,二者都是为了对方而成为可能。所以,一方面我们的确鼓励自己要大胆的说出心中所想,另一方面作为倾听者是否也有责任成为一个别人愿意向之表达的倾听者。
所以,也应该反思,自己真是一个很好的倾听者吗?
比如说,爱说反话的人、爱责备人的人、不苟言笑的人,别人就不太愿意向之主动述说与表达。
总之,表达和倾听都是一门艺术,需要把握好时机,只有两者处在良性的互构中,沟通才会有效,才更有利于化解问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