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求诗于书中,得诗于书外
十一、咏贫诗
【原文】贫士诗有极妙者。如陈古渔:“雨昏陋巷灯无焰,风过贫家壁有声。”“偶闻诗累吟怀减,偏到荒年饭量加。”杨思立:“家贫留客干妻恼,身病闲游惹母愁。”朱草衣:“床烧夜每借僧榻,粮尽妻常寄母家。”徐兰圃:“可怜最是牵衣女,哭说邻家午饭香。”皆贫语也。常州赵某云:“太穷常恐人防贼,久病都疑犬亦仙。”“短气莫书赊酒券,索逋先长(按:民国本作“畏”)扣门声。”俱太穷,令人欲笑。
[译文]贫士之中有诗写得十分绝妙的,像陈古渔:“细雨纷飞天空昏黄,简陋的小巷里灯都似明似暗,风吹过去贫家四壁空空都有回音。”“偶然听说吟诗受牵累写诗少了,但到了这灾荒年饭量却增加了。”杨思立:“家里贫苦又留客吃饭使妻子十分恼怒,身体有病闲散游玩惹得母亲为此而忧愁。”朱草衣:“床被烧了夜里常要借用僧人的床,粮食吃光了只好把妻子寄在娘家。”徐兰圃:“最可怜的是小女儿,哭着说邻居家的饭菜香。”这是贫穷者的诗。常州赵某说:“太穷了常害怕别人把自己当贼看,长期有病,人们都怀疑我快死了。”“气短时要赊酒,最害怕的是要账的人敲门的声音。”这都是太穷,让人想笑。
[笔记]袁枚老先生在这里, 列举了咏贫的诗,并说贫士之中有诗写得十分绝妙的。当然,这些描述得太穷。
陈古渔:“雨昏陋巷灯无焰,风过贫家壁有声。”
“偶闻诗累吟怀减,偏到荒年饭量加。”
杨思立:“家贫留客干妻恼,身病闲游惹母愁。”
朱草衣:“床烧夜每借僧榻,粮尽妻常寄母家。”
徐兰圃:“可怜最是牵衣女,哭说邻家午饭香。”皆贫语也。
常州赵某云:“太穷常恐人防贼,久病都疑犬亦仙。”
“短气莫书赊酒券,索逋先长(按:民国本作“畏”)扣门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