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听樊登读书会的时候,在《不吼不叫》这本书的评论区看到了一句话,震住我了:
“任何育儿的不成功,都是修身的不成功。”
以前,我一直在探索如何用思维导图和孩子沟通。我脑海中的画面是我和孩子用一张纸、一支笔画出彼此的想法,进行很融洽的沟通。
我不是一个好妈妈
但说实话,我不是一个非常称职的妈妈,虽然我是个老师。每次到家的时候已经很晚,就会赶着时间吃饭、赶着她洗澡、赶着我自己看手机、最后赶着她睡觉。有时她也会跟我说:“妈妈,你能不能不要看手机啊?我想你陪我玩......”
有时也会问自己:“我是一个老师,我真的会对所有的学生会非常有耐心。但为什么对她做不到?她是我最重要的人,为什么我做不到?”
最近我听了好多好多育儿的书,当听了越来越多之后,我发现道理我都懂,那我如何去做呢?因为当我选择育儿的书的时候,其实我是非常想让自己找到一些方法,真正的在孩子关键的时间做一个好妈妈。
我学着做一个好妈妈
我不再为了赶时间而赶时间,做到A想着B,做着B想着C。
到了家,我就只和她在一起,不看手机,不想其它的事情,其实这也是在实践深度工作,不让时间碎片化,而是集中时间只做一件事。
我也不会一味地去想我要用思维导图和孩子沟通,只是陪着她玩,陪着她说话,陪着她看到搭的玩具,陪着她讲故事。
在这个过程中,我确立了一个目标:我学着做一个好妈妈。亲子沟通,一味的重点都在孩子身上,其实未必,育人先育己。
通过行动不断成长
这篇文章是在实践了一个星期后写的。感受好开心,晚上她会说:“妈妈,你不玩手机我好开心啊!”。也好有成就感,因为在陪伴中,实践了育儿书中很多的应用点,看到了她好多的变化。也看到了自己的变化。
每天晚上在孩子睡着之后,我会自己画一幅思维导图,记录一件今天印象比较深刻的一件事,或许是我冲她吼了、或许是她学会了什么等等。这不是日记,这是学着做好妈妈的总结,总结我自己做的比较好的是什么,总结我做的不好的是什么,我要怎么改进。
前几天的事情一直印象特别深刻:连续3天都发生,我不同的反应方式的自我总结:
事件:她洗澡时总喜欢大喊,声音相当的刺耳。
我的反应:
第一天:她连续大叫之后,我真的很生气。但是我控制,控制自己不冲她发火。她看我没有理她,她叫的更厉害了。我发火了,冲着她说:“不要再叫啦!”她不以为然,继续叫!
那一天,我的总结是我冲她发火了,我不知道怎么办。
第二天:我听过了《不吼不叫》这本书,里面确实有很多方法论可以实践,也觉得很有收获。但是听的时候并不确定自己会在什么时候用到。晚上洗澡时,给她穿衣服的时候,她又叫了。她看着我,我蹲着眼睛看着她说:“妈妈很不喜欢这样的叫声,很刺耳,耳朵都快聋了!”她笑着又叫了一次,我还是蹲着继续直接说:“妈妈很不喜欢这样的声音。”谁想到3秒后,她不叫了,她跟我说:“妈妈,对不起,我错了!”
那一天,我的总结是:控制情绪未必对方不能感受到。直接表达感受,温柔而坚定的表达自己的立场,就会很有力量。就好比是香蕉皮掉地上了,就可以直接指着地上的香蕉皮说:"香蕉皮!"对方就能知道要干什么。
第三天,还是洗澡时,她又叫了一次(现在回想感觉她在故意调侃我,小东西),我还是蹲着,那时我没说话,我就看着她,过一会她自己说:“妈妈,这样叫是不对的。”那一刻好开心,我说:“哇塞,好开心,你记得哦!真棒!”
那一天,总结了这三天的体验,总结了做好妈妈的学习心得。
教育无他,唯有爱与榜样
这样类似的总结,每天都做,并且会一直持续。
父母,是一个唯一没有任何岗前培训就上岗的职业。一路经历一路学习,但是如何在学习中成长,这是一条修炼之旅。加油!育人先育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