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万卷好书读书会万卷好书想法
万卷好书177:《左传》1:“春秋笔法”,藏得是孔夫子难言的苦衷

万卷好书177:《左传》1:“春秋笔法”,藏得是孔夫子难言的苦衷

作者: 北京杜豆豆 | 来源:发表于2019-04-25 06:40 被阅读396次

原创《大美哉,我先秦散文》系列第五章 《左传》1:“春秋笔法”,藏得是孔夫子难言的苦衷

文/杜豆豆


传说中的麒麟

1

孔子73岁过世,71岁就封笔不再写春秋了。你知道为什么吗?

这个故事,其实就写在《春秋》的最后。

说的是鲁哀公十四年春,管理山林的人在鲁国都城曲阜西边的巨野县一带打猎。鲁国权臣叔孙氏管车的仆从鉏商捕获了一只奇怪的兽,载了归来。叔孙氏见到这怪兽,觉得不吉利,自己不要,就赐给了管山林的人。孔子看到了说:“这是麒麟呢,它为什么来呀?为什么来啊!” 说完,就掩面大哭,涕泪沾襟。

孔子为什么会大哭呢?是因为他认为麒麟是祥瑞“仁兽”,太平盛世才出现,现在不是太平盛世,麒麟现在出来,不是等着被人擒获吗?

这一年,孔子71岁。他绝望地说了句“悟道穷矣”,在《春秋》中最后写下一句话:“十有四年,春,西狩获麟。”从此,便封笔不再写《春秋》了。

这就是传说中“孔子写《春秋》,绝笔于获麟”的故事。

我说了这么多,发了这么多感叹,可是孔子却只用了一句话,就把所有的想表达的议论、暗含的褒贬全部都表达出来了。

这种笔法,后人称之为“春秋笔法”,也叫做“春秋书法”或者“微言大义”,就是点评历史人物和事件时,利用不太明显的字眼等迂回婉转的写法,含蓄简练地将自己的主观褒贬加入其中,进行评价。

如果要总结春秋笔法的特点,我认为有三个:一是曲笔而写,二是惜墨如金,三是笔削并用。

曲笔而写,就是表达得很婉转、很隐晦,真正的含义要你自己去品味。表面上虽然隐瞒了真相,但意思还是能领悟出来的。

惜墨如金,就是文字简约,三言两语、轻描淡写,就把一件事情叙述完了,不去展开内情。明白的人自然看得明白,不明白的人也就略过了。

笔削并用,就是孔子所讲的“笔则笔,削则削。” 该写的就写,该删的就删。

2

都说史官要秉直记史,孔子为什么要采用这样的笔法来写春秋呢?

孔子的弟子大概也有这样的疑惑。《史记·孔子世家》里有段记载:弟子受春秋,孔子曰:“后世知丘者以《春秋》,而罪丘者亦以《春秋》。”意思是说,孔子在给自己的弟子们讲授春秋时说:“后代了解我凭的是这部《春秋》,而怪罪我也凭的是这部《春秋》。”

做为史官,有什么写什么就是了,孔子何以发出这样的感叹呢?

因为他并没有把历史全盘托出,而是隐瞒了一些真实的历史。那么他为什么要去隐瞒呢?又隐瞒了什么呢?

说起来孔子还真是有难言的苦衷。

孔子的一辈子都在推行仁政,他编的《春秋》是含着褒贬的观念在里面的。人们都说“孔子作春秋,乱臣贼子惧”。他要编《春秋》,一是希望让后世以史为鉴,得到警示,对乱臣贼子起到警戒的作用。二也是为了树楷模,立圣贤,让后世有榜样可学。

但可惜的是,毕竟人无完人。他在编写《春秋》时发现很多他所认为的圣贤、所尊敬的人或者被人们所称颂的人其实都不完美,也做过一些不光彩的的事情。

于是孔子就很痛苦,要是把这些好人做的不光彩的事情都写出来,那怎么给后人树榜样呢?但是如果瞎编乱造,那就是不尊重历史。

理想和现实在孔子这里出现了矛盾。于是没有办法,他不愿意瞎编杜撰虚假的故事,只能采用这种“春秋笔法”去写,隐瞒一些真实的历史。唯有如此,他才能做到既不违背历史,又能把那些好人的不光彩的事儿隐瞒起来。

不过,大概也正是因为他写得痛苦,心有所愧。他一辈子“述而不作”,至死都没有为自己写一本书,我们现在看到的《论语》也只是他的弟子们整理的孔子言论。

“述而不作”:传述先王之道,而不自我创作

3

孔子难言的苦衷让《春秋》婉转简约得很多人都看不明白,于是便有了解读春秋的书籍。

《左传》这本书,大部分人都认为是为传述《春秋》而作的。《左传》也被称为《春秋左氏传》或者是《左氏春秋》。

有人第一眼看到这个“传”字,不明白这个“传”的意思,以为是“传记”。其实不是那么回事儿,“传”的含义是注释的意思,也就是解释。《左传》,就是作者左丘明为《春秋》作了注释,所以它是一本解释《春秋》的书。

其实最早《春秋》并不是单指孔子编订的这本鲁国历史的特称,而是周王朝和各诸侯国历史的通称。那时候只有春秋两个季节,因此,用春秋表示年,就是记录历史的意思。

但是,因为鲁国的史官所记的《春秋》保持的材料最完整,所以,后来就变成特指经过孔子修订的这本鲁国史了。

孔子编的这本《春秋》记载的是鲁隐公元年至鲁哀公14年的历史,采用的是编年体的形式。

所谓编年体,就是按照时间顺序,对历史事件进行简洁的、大纲式的叙述。

但是,孔夫子老人家惜墨如金,对事件的记录,长的不过四十多字,短的仅有一个字。好多事情都是轻描淡写,记载的很是隐晦。

比如说,《春秋 隐公元年》那卷有一句“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都有,但是整个事件的发展过程和前因后果,人物的行为举止和性格特征,都无从知道,看起来更像是一个标题,而不是一篇文章。

因此,《春秋》虽然含蓄简约,而且有章有法,但却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叙事散文

4

虽然很简短,但是《春秋》还是有自己强烈的思想观点倾向的。

太史公司马迁就曾经说,《春秋》是“礼义之大宗”,是维护周礼的。这种倾向在行文里不是采用议论,而是用史事的简略记述表现出来的。

《春秋》常常用一个字,就可以表达出褒贬之意以及作者的爱憎之情。比如,杀有罪的就叫“诛”,杀无罪的叫“杀”,下杀上就叫“弑”等等,用词非常讲究,暗含了强烈的感情色彩。

但是,也正是因为这样的“春秋笔法”,不明白的人就只能看个热闹,品不出其中味道来。于是,左丘明这样的史官,就开始为春秋作注释。

历史上,司马迁、班固都认为《左传》是为传述《春秋》而作的。这在《史记》、《汉书》等著作中都有记载。但是也有汉代的大儒认为《左传》不是传述《春秋》的,比如说刘歆就在《移书让太常博士》里提出过异议。

不管你是不是这么认为,左传总体讲来,还是以《春秋》所记录的史事为纲来叙述事情的。其中,有专门说明春秋笔法的,有补充事实来说明的,也有修正《春秋》记事错误的。说来道去,《左传》终究是和《春秋》密不可分的。

除了《左传》,和《春秋》有关的还有《公羊传》和《谷梁传》。这三者,被称为“春秋三传”。自汉至今,学者都是靠这“三传”来研读《春秋》的。但是《公羊传》和《谷梁传》都侧重议论的精深,文字的简朴,而不像《左传》文学性这么强,所以,在文学价值上,还是《左传》更胜一筹。

左丘明之墓

(未完待续)

原创不易,非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您觉的文章有用,别忘了在文末点赞哦。

更多好书,请访问我的文集:《一生必读的万卷好书》

欢迎加入“万卷好书读书会”:在这个群里,大家可以分享电子书,交流读书心得,以文会友,自由点赞支持。目前该群已超过100人,需要群主发邀请才能进,有兴趣的简友请加微信dudoudou189联系我。读书会座右铭:在浮躁的时代,安心读书写作,养育心灵。

我已晋升最高级别的“简书会员合伙人”,欢迎使用我的专属会员推广链接:https://www.jianshu.com/mobile/club?ref=11f3ab2f1288,订阅会员,享受最优惠福利。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万卷好书177:《左传》1:“春秋笔法”,藏得是孔夫子难言的苦衷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xdvg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