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亮登场的司马睿
公元307年三月,晋朝策反了顾荣、纪瞻、甘卓等人,借他们除掉自封楚国公的陈敏。扬州又回到了朝廷手中。
公元307年秋七月十一,为了便于鎮治扬州,朝廷特派琅琊王司马睿为安东将军,都督扬州诸军事,假节,使镇建业。
司马睿,字景文。生于公元276年,十五岁上就继承了琅邪王爵位。司马炎是西晋开国皇帝,而司马睿则是东晋开国皇帝,西晋灭亡以后,他在江东打出晋旗,把司马氏名下的江山又延续了83年。故此,他在本书里头是很重要的角色。作者安排他出场也费了一番心思。
受诏坐镇江东,是司马睿第三次在本书露面。他第一次露面是在公元304年八月,东安王司马繇为成都王司马颖杀害以后。司马睿见司马颖杀了司马繇(司马睿的三叔)害怕司马颖再来杀自己,就用了一招走为上。他悄悄骑上马,在天黑以后,跑出官舍,准备逃出邺城。
不巧的是那是一个月亮明晃晃的夜晚,不利于逃跑。司马睿跑到了城门边,却犹豫着不敢出门,因为他发现城门内外守卫森严,盘查很紧。而幸运的是司马睿是天命所归的江东天子,他命不该绝,自有救应。正在他发愁的时候,忽然天气大变,阴云密布,狂风大作,暴雨冰雹齐下,把城上城下的守军惊散了。司马睿趁机跑了出来。
司马睿一口气跑到了河阳县——属河内郡。治所在今河南孟县西三十五里冶戍镇。被守城官给拦住了。原来,司马颖下令,让天下城关不得放晋室成员出关。危机时刻,司马睿的救星宋典出现了。他装作看热闹的人凑了过去,然后,用很自然的神色假意调侃司马睿:“只有贵人出关才会被捉,你一个小吏怎么也被扣留了?”说着,举起自己的马鞭,随手在司马睿的马屁股上打了一鞭子。司马睿再次化险为夷。
之后,他先跑到了洛阳,把母亲夏侯光姬(征西将军夏侯渊的曾孙女,兖州刺史夏侯威的孙女,淮南太守夏侯庄之女,琅琊恭王司马觐的王妃)接到了身边,带着母亲一起回到了琅邪封国。
这是本书司马睿出场时发生的几件事情。意在点出司马睿的机智和洪福属性,给读者留一个不一样的印象,使读者感觉出这家伙不是一般人。
本书司马睿的第二次登台,发生在公元305年秋七月。背景是东海王司马越在徐州起兵,要西征长安,从司马颙手里夺回司马衷。
司马睿被司马越任命为辅国将军。不久,又加平东将军、监徐州诸军事,镇下邳。等于是坐镇后方,管理司马越的大本营。这一点看出司马越很信任司马睿,敢留他屯居根本之地。这段时间,司马睿结识了名士王导。
这次,司马睿第三次出场,气象更加不同。作者隆重其事,描写了司马睿收获江东士人之心的情况。
这时的司马睿已经32岁了,但是,作为第三代琅邪王,他素来没有什么名望,未有惊人业绩。因此,吴越士人都轻视他,对他不那么服气。而想在江东站稳脚跟,是需要他们支持的。于是,司马睿向自己的司马王导问计,求教收伏豪杰,树立声威的办法。王导说这容易。
在王导的导演下,一场极具舞台剧效果的上任仪式开始了。在江东修禊(又称禊祓)节这天,建邺的士女都涌到了长江边,祈求福运。长江两岸少长咸集,贤愚毕至,人山人海。
忽然,一大队队列严整,气势不凡的车马出行队伍出现了。这支队伍的出现吸引了所有的人的目光。大家看到司马睿安乘肩舆,器宇轩昂。王导等骑着高头大马拥护左右,前后还有旗帜鲜明、斧鉞耀日的仪仗队紧紧护卫。自东吴灭国后,建邺已经有小三十年没有看到过这种震撼人心的排场了。
江南遭受的战乱虽然没有北方厉害,但是,在安史之乱以前都远远没有北方发达,故当时的人看到司马睿以这种大场面粉墨登场了,还以为是神仙下凡,一个个看的又激动,又敬叹。顾荣、纪瞻等也在水边修禊,他们远远望见司马睿丰彩照人,不亚画中帝君,竟纷纷跑到近处,跪拜行礼。司马睿更表现出礼贤下士,谦恭有度的样子,停在路边,跟顾荣等进行了友好的对话。
这就是王导为司马睿设计的临江观禊。王导堪称一代形象设计大师,广告传媒大师!
回去后,王导对司马睿说:“顾荣、贺循是江东士人的领袖,如果能礼聘他们,就不难把整个江表士族招入麾下了。”
司马睿立即任命贺循为吴国内史,顾荣为军司,兼散骑常侍。在他们的带动下,一大批江南江北名士,如纪瞻、周圯、卞壶、刘超、张闿、孔衍等,都慕名而来,成了司马睿的幕宾。
司马睿励精图治,招贤纳士,俨然中兴之主的样子。他本来贪杯好罪,时常误事。后经王导劝告,就很坚决的戒酒了。这是不容易做到的。
司马睿的父亲其实是牛金
司马睿的母亲夏侯光姬是有名的美女,而且早慧。但是,她却不守妇道,生性淫奔。公元275年,琅邪王司马觐的小吏牛金在王府听差。夏侯光姬见他是美貌少年,遂眉目传情,一番挑逗把他勾上了,之后就怀了司马睿。
当年,司马懿还在的时候,看了《玄石图》内有牛继马后的谶语。司马懿疑心是将校牛金会对司马氏后人不利,于是,偷偷毒死了将校牛金。没有想到的是几十年后,会再出一个牛金,用这种方式搞成了牛继马后。
司马懿地下有知,会气得吐血的。但是,《两晋演义》的作者蔡东藩却调侃说,司马懿应该感谢小吏牛金,别人替他生子,江山才多传了小一百年。
两晋演义读法第七十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