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首页文人山人海边走边爱短篇小说
“你觉得他会再次找到香格里拉吗?”

“你觉得他会再次找到香格里拉吗?”

作者: 耳月田 | 来源:发表于2016-08-03 15:15 被阅读226次

    “我再也不想来西藏了,这是最后一次。太失望了。”

    我惊讶抬头,看着他。

    他骑摩托车走新藏线过来。大概不到四十岁吧,很高大,穿了一身暗色系衣服,防风衣和护膝都还没脱下来,就那么坐在了靠近门口的桌子前,眼前摆着两瓶啤酒。

    他刚到这家青旅办完登记入住,第一件事情就是去买了两瓶啤酒。

    这是一个有故事的人,我想。

    忘记怎样就聊了起来,在刚才的简单聊天中,我了解到他是一个皈依佛教的佛弟子,我看过他的皈依证,从2010年开始。而从1999年开始,他共入藏六次,三次徒步,两次骑车,每次路线都不相同,而这次他走的是大环线。除去新疆到西藏,他还有三万公里要走。

    言谈中也看的出,他是一个虔诚的佛弟子。因为信仰也好,对旅行的热爱也罢,他对西藏有着特殊的感情。

    然而他说他再也不想来了。

    这是我来西藏义工旅行的第一天。

    我满怀期待,他却说对这里太失望了。

    ➤ ➤

    我没说话,静静等着他继续。

    “短短几年,西藏翻天覆地。”他叹口气。

    以前来西藏,他会经常入住藏民家。藏民热情好客,语言不通,他们可以用手势交流;跟着藏民吃真正当地的东西,体验真正的藏族文化,拜访当地的特色景点。

    而现在,很多人不为“西藏”而来,为来而来。

    他们想去的是他们心中的西藏,想去的是那种神秘感、好奇感。

    嘴里说着为体验不一样的民族风情而来,真正到了西藏,他们去逛的是汉人开的超市、店铺,吃的是汉人开的餐馆、做的饭,他们交流交往的也是汉人,很少与藏民交流。

    然后呢?

    然后汉人靠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大发横财,进藏投资进藏做生意的也越来越多。看看现在满大街都是汉人开的店。

    来自网络

    于是,当地藏族人开始学习汉人。

    开始开汉式餐厅,迎合汉族人的口味;开汉式店铺,卖汉人卖的、喜欢的东西;而他们自己的东西,却渐渐放下了。因为赚不到钱。

    他是一个汉族人,我看过他的身份证。

    却也暗暗紧张起来,毕竟这是一个政治很敏感的城市,他直言不讳的地说着汉族、藏族,如此分明、直接的话题,我不知道怎么接。

    如果他认为的是错误的,我认为的就是正确的吗?

    幸好他也不用我附和。

    “你知道吗?现在好多藏族孩子汉语说的比藏语标准。”

    ➤ ➤ ➤

    我知道他不是真的问我,我却想起一件事情。

    一个藏族妇女带着孩子去布达拉宫游玩,检票处检查身份证时,检票员看到她是藏族人,就用藏语跟她说话,结果她没接上。她嫁到内地生活,已经很久不说藏语了。

    检票员于是用汉语质问,你为什么不会说藏语?你是藏族人怎么能不会说藏语?你为什么不会说你的母语?你的孩子会说藏语吗?

    妇女摇摇头。

    检票员继续说,回去马上教他说藏语,你不应该忘记自己的母语!

    一连串的发问,妇女满脸通红,一言也发不出。

    ➤ ➤ ➤ ➤

    恰巧店里来了一个外卖配送员,打断了我的走神,他点了两份藏面、一壶酥油茶。

    “你还没有吃过藏面吧?”

    说着把其中一份推到了我的面前, 又给我倒上一杯酥油茶。

    我惊喜。忍不住的咧大了嘴角。

    的确没有,昨晚刚下火车,跟着朋友走街串巷2小时,想吃份藏面喝壶酥油茶,可是竟然所有的藏茶馆都关门了。

    痛快的接过来,才发现自己确实饿了。

    不知不觉竟然已经聊了三个小时。

    喝了一口酥油茶忍不住叹到,真香。

    他似是惊讶的说到,很多内地人都喝不惯,觉得难喝。

    那是他们段数不够啊。

    我在心里默默道,真正的吃货嘴里只有好吃和口味不同,怎么会有难吃(喝)这种不专业的字眼。

    ➤ ➤ ➤ ➤ ➤

    “相对于吃过而觉得难吃的人,那些没吃过就觉得难吃的人更可怕。”他说道。

    很上道嘛。

    吃货法则之一就是不管怎样先尝一下。

    他的话很多,我不知道是不是我的食欲激发了他的抒发欲。我亦听的津津有味。

    “很多人觉得西藏很穷,很可怜,在他们的印象里只有偏远落后、迷信这种字眼。来西藏旅行、投资,都觉得是施舍,扶贫。”

    他低笑了一声,眼里却满是严肃和嘲讽。

    我正色。

    确然,绝大多数的偏见,并非眼见为实,而是无知,道听途说。

    我有过三次义工旅行,也支教过。

    每次出发之前,总会有人告诉我,那里怎样怎样不好,听说那里不安全,听说那里当地人不友善,听说……

    听说。

    都是听说。

    “其实他们不知道很多当地藏民其实很反对西藏大规模开发。佛法里讲求知足即可,所以很多信奉佛教的藏民都并不贪图额外财富,也不过分在意身外之物。”

    “他们把最好的东西送到寺庙里,自己只留下够用的。再说这糍粑和酥油茶吧,都是很充饥的,吃饱即可,他们不会要求太多花样。”

    我低头喝茶,我不说话。

    我努力做出理解的样子,心里想的却全是糍粑是什么味道,好吃吗。。

    “还有信仰。佛学里有很多科学无法解释的事情,有更多非信仰者不能理解的事情。对于不理解的习惯、风俗,他们便称之为迷信。”

    “他们坚定的相信着,佛法就是迷信。与自己认知不同的,自己理解不了的,就理所应当的归为迷信,以此维护自己的观点。而其实迷信的一种定义是:不理解的相信,盲目的坚持自己的观点,不接受质疑。拒绝接受不同,固执己见,本身就是一种迷信。”

    想起一句话:很多时候,你相信的,是你愿意相信的。

    《消失的地平线》一书中,信奉基督教价值观的柏灵克洛小姐总认为信奉佛教的香格里拉是需要被拯救的对象,在她的定义里,不信基督教而信仰别的宗教,就是迷信。

    面对她的咄咄逼人,佛教僧侣张先生反问道:难道说,只要一种信仰是真实的,其他的就必定是虚假的吗?

    我们也不如自问,假如一种选择是正确的,其他选择就必定是错误的吗?


    这个月,我就读了这么一本书。从江苏一路带到西藏。

    ➤ ➤ ➤ ➤ ➤ ➤

    他仿佛终于是累了。

    沉默好久,问道:“你说,究竟贫穷的是谁,应该被怜悯、被扶贫的是谁呢?”

    我没有回答。

    却想起《消失的地平线》结尾发问:“你觉得他会再次找到香格里拉吗?”

    经历了飞机失事,“巧遇”香格里拉,探析了香格里拉的秘密,沉迷过这仙境般的生活,崇拜过这群智慧的人,亦失望过被隐瞒被利用。

    你说,他会愿意再次回到香格里拉吗?

    那个神奇神秘,与世隔绝却通晓世事,文明不朽、充满智慧、时间悠远的乌托邦。

    香格里拉能存在多久?

    又能否找回那消失的地平线?

    “你不会回西藏了。”我在心里默道,答非所问。

    他心里的何尝不是另一个香格里拉。

    然而他的香格里拉已然消逝。

    “竟然四点多了。”他站起来,准备回去休息。

    他果然很高大,只是左腿竟然不便。

    他说,还带着钢板。

    那是我到西藏的第一天。

    之后的一个月我吃过不少藏餐,我其实不懂,却觉得那次是最正宗的。


    注:《消失的地平线》是詹姆斯.希尔顿James Hilton的作品,推荐感兴趣的读一读,这里借用几段陶曚的书评。“故事围绕一座恢弘的藏地喇嘛寺展开,讲述了四位西方旅客在喜马拉雅山麓地区的冒险经历。他们意外来到广袤神秘的东方大陆,在高原之巅、林莽深处、群山怀抱中,发现了不为人知的世外桃源香格里拉。”“在探险故事的外壳中,包裹了一个探讨生命价值的严肃内核。”“当充满了暴力与对抗世界即将崩塌之际,香格里拉宛如地平线上的一束光,代表着文明的最终救赎,也是人类最后的精神故乡。”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耳月田:文化融合是一种大趋势,在融合中也会有各种碰撞,最后各自磨掉一些棱角,才能互相和谐共处。要么便是强文化侵蚀弱文化。
        但是,在融合中,也会出现各种问题。比如文化多样性的逐渐消失,文化个性与特色的减少
      • a18cf8cd1968:现在很多时候都看到朋友圈,听见别人说,哪里哪里已经没有以前漂亮。究竟是什么在磨灭心中的香格里拉?金钱?心境?一直坚信,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真正要了解一个地方,只有一步步的脚印,才能感受他的美。
        a18cf8cd1968:@田月耳 恩。既然无法改变,只能学会改变自己,适应这个时代,找到这个时代的美。毕竟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赤子之心,难能可贵。
        耳月田:@在喂鱼的容小刘 不过有些改变是客观存在的,也是让人扼腕痛惜的。
        耳月田:@在喂鱼的容小刘 新的理解角度。
      • 耳月田:觉得西藏以及旅行是一个争议很大的东西,不只是因为不同,或许还有开发中、文化碰撞中的一些问题。
        一直都在发问,却从来无法回答。
        想用小说的手法写这个路上遇到的故事,希望能把这些矛盾突出表现出来,功力不够,多多指教。

      本文标题:“你觉得他会再次找到香格里拉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yiqs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