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寒风凄雨,淋不灭相思;路远影长,我不曾放弃。”这是我的守则,也是书评写作的守则。

在简书,书评是创作数量最多的文体之一。读书专题每天都会收到1000多篇的书评投稿,质量也是良莠不齐。
做为读书主题主编,我深深地感受到许多作者并不是很了解书评是什么、怎么才能把书评写得有趣有料。所以南柯倚借着自己有过评审书评的经验和自认为写过几篇反响还算可以的书评,才敢斗胆分享几条关于书评写作的方式和技巧给大家,如有不妥之处还请读者朋友多多包涵我的浅见和拙识。
一、【什么是书评】
简单来说,书评是介绍、分析、评价书籍内容和形式的一种文体。
从文体的角度来说,读后感也算书评的一种,但两者还是有着一定差异:书评的重点在于对书籍进行价值判断,而读后感的重点在于抒发阅读感受。
二、【书评分为哪几种】
1、介绍类(短)
介绍类书评主要是介绍书籍的基本信息(出版信息、归类、作者简介等)和内容概括。
这类书评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挑选适合自己的书籍类型、更快地锁定某本目标书籍。
2、介绍+评价类(中)
因为书评和原作都是文学作品,所以都需要触及人心。
这类书评需要作者在介绍书籍的基础上,立足于原文的主脉,把自己的情感和经历与原著中的人物或事件相结合,并由此评论书中的思想和事件、原作者的出发点和用意等内容信息。
3、书评论文(长)
书评论文是属于上升思想高度的类型。
这类书评会详细讨论文章的时间价值、文献选择的范围、表现手法的选择、人物与情节的设定、文章的适用性和使用价值等等详尽的细节,不同类型的书籍有不同的评价重点。不论是阅读还是写作这种书评,都是提升创作能力的一次进阶。
三、【书评写作的好处是什么】
1、加深对原作的理解、增强对作者、人物、情节和环境的感受。
当我们《香水》这本书的书评时,就能明显感觉到作者在费尽心力地描写气味,通过“香与臭”的对比来反讽这个世界的颠倒黑白。虚构与现实的情景映在脑中,现在眼前,落于笔下,借着这股情感共鸣写出来的书评,会有一种“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的视感。
2、巩固阅读记忆,激发延伸阅读的兴趣。
我永远也忘不了《24个比利》这本书,因为当我决定下笔写书评时,却发现自己是多么的无知:除了自己情绪亢奋时默记的段落,无从下笔。但脑中的思路在沸腾,需要用专业知识和科学来支撑我的异想天开。于是一本《24个比利》引发了一系列剁手行为,我开始学习心理学、哲学、生物基因学、历史学、天文学等相关知识。
有时书评写作就像是太阳系的运行,几个行星(其他相关知识)围绕着太阳(《24个比利》)公转(知识支撑文章),而太阳为他们提供热能(文章呈现出知识),大家相符相应,共同组成了太阳系(书评)这一整体。
3、培养批判意识、建立完善的审美观
有时逼迫自己看一些鸡汤文也是有好处的。当我们要为一本观点片面、缺乏逻辑的书籍写书评时,就会不由自主地建立起批判意识和更加完善的审美观,就会自发地从更加全面的角度与更具有逻辑性的论述观点出发来评判原作的不足,一切成长自在无形无意中。(我并不是说鸡汤文没有存在的价值和积极的作用,只是泛滥后使得一些文章变了味。
4、提高批判、分析、甄别、鉴赏能力和总结能力。
读书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输入过程,而书评写作是一个逻辑梳理、对照相对价值的输出过程。如果说读书是一次自我提升,那么写作书评就是提升后的二次精进阶段。
有一件事贯穿书评写作的始终——总结。写书籍介绍时我们要总结书籍的表象信息;在写感受时我们要总结书中的内容信息和自身经验、观识、思想;在评判时我们要总结作者的意图、自己的观念、社会适用性和使用价值等等。
每一次总结都是对自己的认可或否定,每一次总结都是对自身的重新定位与思考。在这个循环往复的过程中,我们不断地评判作者的观点、分析作者的意图、与其他相关作品对照等等,就会不段地刷新自己的认知和某一门知识的专业性,也就是在不断提升自身的甄别能力、对作品的鉴赏能力。
5、能够锤炼化繁为简的写作文笔
化繁为简是写作中一项必要修炼。一篇精巧的书评和精巧的故事有很多相似之处:都需要砍掉不必要的语句、观念、情节等,用最精简的语言讲述最多的内容。
短句的训练有两种方式:把长句砍短和把短句变长。我建议在拟草稿时尽量写长句;在修整文章时只保留必要的长句,然后把其余的长句变短或删减。这样可以明确地看到自己的思路中哪些是精华,哪些是不必要的,在后续的写作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就好了。
四、【书评写作进阶三部曲】
第一步:大量摘抄、引用原作,单句感慨。
第二步:少量摘抄、引用原作,感受到作者想要展现的观点与思想。
第三步:透过文字感受到作者创作的出发点、情绪、写作手法试用的选择目的等,讲出作者选择这样创作的意图,并深层论述(支持或反对作者的观点;用作品证明自己,或用自己印证作品)。
在过度期间或许会经历一些困苦或失败:当满心欢喜地认为自己已经到了一定高度时就很有可能跌落低谷,虽说不至于粉身碎骨却也算刻骨铭心。请别紧张,如果说有时一次失败的经验抵得过十次成功的喜悦,那就一定是指这一次。
五、【完整的书评结构是什么】
1、介绍原作、引起读者阅读原作的兴趣
2、表明自己的观点(遵循科学性、独创性和生动性原则)
3、回归原文
六、【如何写好一篇书评】
三个思考
思考一(读书后的思考阶段):
1、印象
对书籍的整体印象和通读之后的第一感觉,对那些内容和情节记忆比较深刻。
2、分析
作品如何达到其目的的?选择题材和素材的原则是什么?人物、事件、准则、要点等存在及发展的原因,书中的内容和我又什么关联。
3、阐释
具体解释分析中的内容,为什么会对这本书(整体/部分)有这种印象?作者的思想是否具有脱离原文既定环境的适用性?书中的内容为什么会和我有关联。
4、倾向
更倾向那种观点(同意/反对原作)。
5、评价
这是本什么类型的书?价值是什么(普遍价值还是独特价值)?受众是什么样的人群?对自己有什么影响?对自己未来生活、思维方式、职业技能等有什么帮助?
6、概括
简单概括一下这本书的整体构架、事件发展、人物关系、原作者的情感和观点等等;写作书评时要从哪方面入手、主要评哪些要点、要表达什么观点、读者在阅读书评时应该是什么感觉。
思考二(书评写作的准备阶段):
1、切入点
切入点的选择应该尽量贴合原作,轻柔地将读者带进自己的作品之中。
2、标题和前言
标题一定要立足原文,通过一句话或一个词准确展示出原作的主旨和自己的态度。前言可以是原文摘取、思想的延伸、总结原作、自己对这本书的看法等等,可以灵活随意选择,但不要强行呻吟。
3、组织结构
先推荐原作还是先介绍原作、先由自己引入原作还是由原作引入自己;要评论的内容是什么、这几点是递进关系还是并列关系、如何排序。
4、文体
自己擅长写那种文体?以哪种文体来写作这篇书评更能表明自己的观点?运用哪种文体才能让读者更清晰透彻地了解自己和原作的态度?读者更喜欢哪种文体?
5、主题
作品的主题是什么?他是否显而易见?主题表达得是否有力?在写作书评时我的观点是什么?
6、写作手法
作者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效果怎样?我在写作书评时应该延续使用还是重新选择,哪种手法更能展示自己的想法和情绪?运用哪种手法会起到更准确的效果?
7、信息的准确性
原作中的信息是否准确?作者的个人情感和立意是否具有明显的目的性?用于书评写作的信息是否具有科学性、客观性和实用性?自己是否有明显的先入为主情感?
8、排版布局
运用什么样的排版更能让读者更快速准确地了解到原作者和自己的思想、简洁还是多元?清新或是阴郁?要点展示还是模块展示?
思考三(书评的构思阶段)
1、确定切入点和段落布局
2、引人入胜的导言
3、思想的传承、个人思想的贯穿
4、优缺点评价
5、总结
两个禁忌
1、不要浮光掠影地泛泛而读,不要蜻蜓点水地淡淡而写。
2、如果书评人不能把握书籍的整体情感和神髓,不能比普通大众看的更深、更远、更精,就不能通过书评引导大众走向更好的阶梯、不能展现更多的美、不能树立自身的形象和价值。
【如何才能将书评写得生动又有深度?】
开篇要引人入胜、上升格调;总结时亲民贴切、深情留白。
文中通过明显的意象、丰富的事项、人们容易接触到的情境和实例来论证一个立意比较深远的观点,并遵循5W逐步推进文章进度(5W为:with与我有关、why为什么与我有关、what我的立场是什么/我该怎样做、wealth做过之后能带来哪些好处、wish总结和祝语)。虽然5W是我自创的,但还是有一定的适用性和效果,朋友们如果不嫌弃的话可以试一下。
【如何在支持/反对作者的过程中树立自己的观点?】
这需要确切掌握原作者的意旨之后,摆出自己的立场和观点,指出自己与原作的异同之处,用更专业、详尽、准确、易懂的论据来支撑自己的观点。
【如何才能写出具有可传播性的书评?】
要具有可传播性首先要满足科学性、独创性、生动性这三点;其次将自己的独特价值观植根于普世价值观中,和而不同、同而不俗;接下来要让读者与作者产生共鸣、对原作者产生兴趣;紧接着要为读者带来直观的好处或利益;要从原著中来,回到原著中去,用自己的语言或方法巩固读者对这篇文章/原著的情感共鸣;最后用积极、鼓励、轻松的话语总结全文,暗示读者这篇书评在今后生活中会有哪些影响与作用。(一句题外话,我是不喜欢套路文的,虽然这段看起来很像套路,但都是需要长期实践之后才会运用的技巧。写作技巧≠套路写作,请各位读者朋友明鉴。)
七、【读书与书评】
读书就像是一场朝圣,在生命终止时才会到达圣殿。在朝圣之路上或许会有同行者与你并肩,就像是“共读”活动、“飘书”活动等等,但书评写作是朝拜者深夜的独自祷告,孤寂且清冷,一个人在自我探知与自我否定间不断挣扎、妥协、舍弃、再重拾。
每当写作书评时,就会想起读书的一路风尘,在走过之后,才倍感欣慰,充满希望地走向更远的远方。
网友评论
情怀
很赞
我喜欢👏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观书有感》
蕴含在这篇用心之作里,是南柯主编惊人的阅读与思考,提炼与升华......
用大大自己的话说,就是 - 书评写作是朝拜者深夜的独自祷告,孤寂且清冷,一个人在自我探知与自我否定间不断挣扎、妥协、舍弃、再重拾。
私以为,大大此文,可以作为《书评完全指南》典藏。🌷
但是我觉得书评也不一定都要引起读者兴趣,有时候会有一些觉得不推荐的书评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