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思想篇十四

作者: 金子文 | 来源:发表于2018-05-31 09:25 被阅读0次


佛说众生平等,一切众生,都具有佛性。佛性何而不见,正是因为妄见、俗见、贪念遮蔽了我们的本性,犹如夜晚的星空中乌云遮住了明月一样,其实我们的内心像皎月一样的明亮。

修行之前,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修行之后悟道之前,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悟道之后,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山和水本身没有变化,只是我们的主观认识随着入世和出世的变迁而截然不同,但最终会回归本性。

反观自心,认识我们的本性,从修行前所见的假象到悟道后所见的实相,这一必不可少的过程即为观照。

自性若悟,众生是佛,观照自身,人佛同性。

感悟:佛学上的观照,主要是指平常要多照镜子,反观自心。反观自心的好处就是用正见去战胜邪见,用正念去抑制邪念。多做善事,不做恶事,时常布施,竭力持戒,持续精进,以求心中的佛念与自身的言行是否始终保持一致。自性不悟,佛是众生;自性若悟,众生是佛。观照自身,人性与佛性是同样的。


相关文章

  • 佛家思想篇十四

    观 照 佛说众生平等,一切众生,都具有佛性。佛性何而不见,正是因为妄见、俗见、贪念遮蔽了我们的本性,犹如夜晚的星空...

  • 佛家思想篇二十四

    禅 道 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净,佛家讲究四大皆空、六根清净,不入法门难以修禅问道。 世间繁华之后总会丢下一片落寂,...

  • 佛家思想篇三

    空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佛学上理解为色是物质,空是精神,物质里有精神,而精神是通过物质来体现的,两者既合二为一,又...

  • 佛家思想篇四

    静 起心动念,因果业报。起的是善心,动的是善念,必有善业,终有善果。 佛学上强调一个静字,有静心,静坐,静思,静行...

  • 佛家思想篇十

    精 进 一个修持佛法的人,若想有所成就自然离不开六度。 佛学上的六度分别为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此处...

  • 佛家思想篇八

    持 戒 佛学上所说的五戒为佛家人必须遵循的清规戒律,五戒分别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 从佛学方面...

  • 佛家思想篇九

    忍 辱 一忍百忍,百忍成金,考验的是人的忍耐力。小不忍则乱大谋,正是说明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忍不是妥协无奈,也不...

  • 佛家思想篇十一

    禅 定 禅来源于生活,修禅就像吃饭、喝水、睡觉等一样平常。佛学的三学即戒定慧中的定和六度中的禅定意思大致相同,只是...

  • 佛家思想篇五

    悟 佛学的教义具有启慧开悟的重要作用,也是承载众生到达觉悟彼岸的工具。 启慧开悟的目的是为了找回本来纯真的自我,佛...

  • 佛家思想篇七

    布 施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帮助别人,快乐自己,这正是佛学所说的行布施之道。布施出去的,收获的是欢乐与幸福,布施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佛家思想篇十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bwfs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