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篇
序:吃货嘛,自然是以吃为先,听说过好多关于吃的旧事,大多数是发生在计划经济时代,那时候物资比较贫乏,基本是缺吃少穿,反而有一些有趣的事,也有一些让人哭笑不得的心酸,不过时过境迁,好多事我们现在已经很难理解了,有道是“下雨天打孩子――闲着也是闲着”。倒不如把这些记下来,一窥当年的故乡故人故事。
(一)
村里两个老师一共领了半袋子面,商量着说烙饼吃,结果烙到最后烙了五张,其中一个人一看这事儿不好分,就耍了个心眼儿,一下子拿起两张饼,嘴里还说着:“唉,我来个卷饼。”另一个一看哪有那么吃的,他也灵机一动,随手把剩下的那三张饼都拿起来了,也说道:“那我来个饼卷饼吧!”
(二)
一个老师说他这辈子都不吃地瓜,我们问他怎么回事儿,他说小时候家里面粮食欠收,就是地瓜高产,整天就吃地瓜,我们说:“地瓜可好吃了!”他说:“地瓜是不难吃,可是别当干粮吃,不抵饿还烧心,尤其到冬天把地瓜干放锅里一热跟鼻涕一样。”
(三)
一个人特别能吃,外号“一臂馍”,家里面刚蒸出来的馒头,他拿两层麻布放胳膊上,然后一个挨一个的放上馒头,能全吃掉。
(四)
一个山西人来到这儿会亲家坐席,按照村里的规定座席上菜应该是先上四碟凉菜,其中有一点是海蜇,小白瓷碗,晶莹剔透的海蜇,拿小葱一拌,一下子就把这山西人的目光给吸引住了,正理说是一两根一两根的夹,可他不知道啊,上来“吧唧”夹了一大筷子,席上的人都愣了,可以不好说啥,就看着他把那一大筷子海蜇给放嘴里,这海里的玩意儿可咸,到嘴里可难办了,想咽下吧,又齁齁的咸,吐了吧,又不雅观。
(五)
那时候哪怕是结婚席上菜也是不多,碗也不大,人平时吃的又不好,席上就容易馋,趁着这机会就放开了吃,“有道是吃一席,饱一集(五天)。”可也许啊,这一家的菜是少的有点过,或者是桌子上的人吃得猛,反正这菜是吃到一半啊,肉和菜就光了,只剩下菜汤了,陪客人的一看这干坐着也不是事儿,就拿起那馒头掰吧掰吧给扔汤里了,这样碗里就不是空的了,这陪客的就说:“来呀,咱夹馍馍啊吃吧……”
(六)
邻村住着一家,到过节了,把家里攒的粮食都拿出来,擀了一顿杂粮面,煮了一大锅,家里十五六岁的孩子,一口气吃了五碗,撑的连话都说不出来了,坐也坐不下,躺也躺不下,在大街上难受地嗷嗷地遛走着哭。
(七)
以前婚宴席上说是肉菜,其实都是底下放着纯白菜或者海带,在上面铺上那么几片薄薄的大肉片儿把下面的青菜盖住,一般情况下,谁都不会一下把这些肉都夹起来,可是那天那人也怪,不知道是真馋呐,还是真不知道这理儿,他是陪座,上来一筷子就把那些肉都夹了起来,结果主座上的人一看,马上就喊了一句“烫!”于是陪座这位反应过来了,心想可能是自己这样做不合适,就把这些肉又给放回去了,可是谁曾想主座上这位伸手就把那些肉又都给夹了起来放嘴里了,还不忘说一句“香!”
(八)
村东头儿住着一个老头,外号叫“一碗净”,原来是吃面的时候,把面端上来,他先不吃,而是用筷子竖起来在面碗中心搅,先是一两根缠在筷子上,慢慢地像吸铁石吸铁一样把碗里的面都粘在了筷子上,碗里就只剩下汤了,然后他把筷子举起来,“滋溜”一声,面条全成了腹内之物了。
(九)
那时候席上的丸子都是自己团的,村里老头带着小孩儿团丸子,我们村老头儿一般都会团的特别圆,因为圆了就不好夹,自然客人也就吃的少,那样后厨的人就可以吃剩下来的丸子了。这天,作为大菜的丸子被端上来了,一位女方那边来坐席的人就开始夹丸子,结果也不知道是筷子不好使,还是手劲儿不够巧,反正是夹了三五次没夹到嘴里,这位也是个急脾气,“啪!”一拍桌子,还喊了一声“这玩意儿是个龙不成!”别人一愣,看他一撸袖子,把筷子一扔,伸手就把滚到桌子上的丸子给抓起来了给放嘴里了给嚼了。
(十)
村里一位有头有脸的人去邻村赴宴,好多人在那陪着,敬一杯,劝一杯,罚一杯,一杯又一杯,一来二去呢这人就喝醉了,可还没有烂醉如泥,仅仅是思想有些混沌,连看都喝到快日落西山了也不说回去,陪着的人又不好说撵他,这时候他自己也不知道怎么想起来了,就站起来说:“要不咱就喝到这儿?”别人免不了要客套客套,就说:“再喝点儿吧。”他也不知道怎么想的,就又坐下接着喝了,又喝了一会儿,他站起来又说要告辞,别人也不敢再客套了,怕他再坐下呀,于是作陪的人就把他送出了大门,往前走了几十步,就感觉有人拽着他,他越往前走拽得越紧,于是他就说:“不喝了,不喝了……”可是还是拽着他,他就说:“行,既然这么客气,那我就回去接着喝。”然后他回头一看,哪还有人呀,原来是路边的枣树上一个树枝钩着他衣服了。
未完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