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觉得冬天很好,也就那一瞬间的事。
想想若是冬天,在写这段文字的时候,我一定是慵懒地倚靠在床上,背上垫着靠枕,把羽绒被拉到胸前,然后缩成一个很暖和的姿势,顺便用来找到一个合适的角度支撑起笔记本电脑。
南方的冬天湿冷,时而多雨,很多北方人第一次来南方时都会感觉明明气温没有北方低,但冰冷的感觉却异常刺骨。
我在冬天很少开空调,多靠小太阳之类的取暖器,若是实在抵受不住还可以躲进被窝。
我总觉得冬天的冷是一份礼物,人们可以很心安理得的窝在温暖的家里,呀,外面多冷呀,今天还是不出门了。
若在晴日,便是最舒服的日子,若要外出往往套个毛线套头衫就可行。
我喜欢在冬季晴天的下午散步,下午三点到五点往往是最舒服的时间,过了五点太阳就落山了,随着夜幕袭来,天气也会慢慢变冷,即便是最温暖的冬天,午夜依然对在室外的人很不友好,稍微有阵风吹过,便容易冻得慑慑发抖。
我喜欢晴冬下午三点到五点的光线,太阳的光足够的明亮,让身边的景物都是好看和鲜艳的,但失去了热度的光又不会让空气变的像夏天那样闷热潮湿,虽然可能从紫外线强度上来说可能差不太多。
我也喜欢晴冬傍晚的风,但那必须是特别特别温暖的晴日过后,才会在傍晚有刚刚好的风,刚好到足够吹散你白天那一些许的闷热,刚好到给你一点点冰凉又不至于让你觉得寒冷,而那样的风也往往在告诉我,春天快要来了。
我喜欢散步的习惯由来已久。
孤独的人特别擅长给自己找些稀奇古怪的朋友,我最早的朋友是书,但散步时的朋友往往是收音机。我小时候最喜欢的听的是鼎城台的106.8频道,里面的主持人一个叫洪涛,一个叫海鸥,我最喜欢他们俩的时候正好是陈奕迅的《十年》在大陆最火的时候,我父母在我两岁不到的时候就离婚了,我跟着爸爸,那时候小孩子没有手机,我妈妈就给我买公共电话卡,让我想妈妈了用电话卡给她打电话,结果她全部给我的电话卡我都用来打广播电台的电话点歌了。
我依稀记得某一年的冬日,我在八点钟的寒风中畏畏缩缩的站在电话亭里,我尽量把身子靠电话紧一些,这样冷风就吹不到我,我的电话在导播间等了很久才被接了进去,然后我点了首陈奕迅的《十年》。
我那时候还在读初中,还不知道林夕,甚至都不知道为啥别人管陈奕迅叫“医生”,虽然我当时年岁超过了十岁,但有独立自我意识和情感的时间远远不到十年,可我听着歌词总隐隐约约觉得十年是个很凄美的词,亦觉得歌词故事中十年之前的情侣在十年之后成了朋友是件特别特别悲伤的事,简直让一个情窦初开的小男生恰好就看到了爱情的尽头。
可后来人生真的经历了一个完整的十年,才发现十年其实是个很平淡的事,所以这真是比凄美还凄凉了。
大概小学六年级以后我家里不让我看漫画,说是伤眼睛,我常常是在冬天出门玩,然后躲在二医院的小花园里看,可能那时候年纪小,坐在石凳上寒风中,但看着漫画也不觉得冷。那时候也没钱买书,都是从早饭钱里省下来,然后去当时遍布大街小巷的“华中希望读书社”借书,一毛钱一本,我一个下午能看好几本。
我最喜欢的漫画《我的女神》(当时的译名叫《我的爱神》)就是我在小花园里看的,现在想来特别像年少的我和漫画书中的贝露丹迪在小花园约会。
初中以后看小说比较多了,正好赶上了网络小说崛起,唐家三少最早的作品,早期的《缥缈之旅》、《小兵传奇》、《异人傲世录》都是那个时期看的,只不过这次不是在寒冷的小花园了,是在冬天的烤火炉边。当然,还有对我人生影响颇大,也是陪伴我度过了好几个冬天的作品,它叫《紫川》,直至今日,它都是我最喜欢的网络小说,没有之一。
现在想来,冬天太冷,其实也不是很好的季节,冬天身体穿的太臃肿,运动不方便,冬天清洗东西时的水冷的要死,冬天的食物凉的特别快。可能就是人在很冷的天气就会去追寻些温暖的事物吧,身体上追寻温暖的被窝和烤炉,心灵上追寻温暖的作品和陪伴。
相比之下,夏天其实是很热血的季节呀,《全职高手》里就有句经典的:我们还有很多个属于蓝雨的夏天。
好在我这人热血总是一时,慵懒才是日常。
人生有很多印象深刻的冬天。
小学时在寒风中给广播电台打电话的冬天。
初中时在小花园看《我的女神》的冬天。
高一时看到网络上的《紫川》盗版结局,紫川宁杀了流风霜,白川杀了紫川宁,张阿三和林雨的墓立在河丘城边的冬天。
爷爷生病去世前,在病床上拉着我的手说不怕死,就是放心不下我的冬天。
高二时雪灾,一个人沿着雪中弯弯曲曲的脚印,听着《钟无艳》和《富士山下》独自回家的冬天。
大学时受到一些不公正的对待,一个人在晚风中从湖南大学的北校区走到南校区的冬天。
毕业后在云南和四川交界的大山深处工作,看到远处雪山的冬天。
前年过年回家,拍下烟花的照片发在朋友圈,写下新的一年也请多多关照的冬天。
其实细细想来,一个人要多么不容易才能走过这么多冬天,就像鲍勃迪伦的那首歌中唱的:“一个男人要走过多少路,才能被称为男子汉”
想来答案就在那些冬天的风里吧,也在每个冬日的时光里。
网友评论
因为害怕寒冷,所以宁愿在汗水中辗转难眠。